鸡毛笔,
毛笔的一种,亦名“鸡毫”。一般取公鸡胸前之毛为之,性极软。晋
王羲之《笔经》:“岭外少兔,以鸡毛作笔,亦妙。”古人用的鸡毛笔是用公鸡颈部的长毛去梗拔下细嫩的短毛用来做小楷等头的披毛。这种鸡毛笔是不可能有尖、齐、圆、健“
四德”的,可想而知这种鸡毛笔并不适用,也许是少数书
画家要一种出众特殊风格或
玩味而已。
基本简介
鸡毛笔又称为鸡绒笔、
鸡毫笔或鸡毛颖,是以鸡毛为原料,经特殊操作而成。鸡毛笔因其性能特软,蔡邕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优点是易于腴和多态,但不易掌握。只造宜写
狂草、大
草书体。
笔锋一着墨,像一个吸足
墨水的棉花球,笔软如棉团,具有濡墨快、行笔容易的特点。用鸡毫笔写字笔势奇宕,字迹丰满,但掌握不好,字迹臃肿像“
墨猪”。因此没有深厚的书写功力和经验是很难使用的。然而用它书写的作品,能体现
苍劲有力、婀娜多姿的魅力。“
飞白处于自然,而笔下又有千钧之力,带燥方润之妙。必临池功深,而后有此神来之笔,岂故事造作所能致哉?”方圆笔法中易圆而腴,古穆凝重圆润通畅。由于
曲高和寡,使用者甚少,市场上难觅其踪。古今善用
鸡毫笔并有著录的,恐怕只有
苏东坡一人。
古人用的鸡毛笔是用公鸡颈部的长毛去梗拔下细嫩的短毛用来做小楷等头的披毛。例如古人用的北尾鸡
狼毫、极品鸡狼毫,黄、
白鸡狼毫等小楷笔,这些鸡狼毫是用
小黄鼠狼尾毛、紫
毫毛,或山羊毛掺合在一起制成笔头的中心
笔柱,然后用短细的鸡毛做披毛,故此冠以诸种鸡狼毫之名,这种鸡狼毫制作费工太大,造价也较高,所以市场少有。现代的鸡毛笔工艺简单,用整片带梗的鸡毛捆捆扎一团制成鸡毛笔,这种鸡毛笔是不可能有尖、齐、圆、健“四德”的,可想而知这种鸡毛笔并不适用,也许是少数
画家要一种出众特殊风格或玩味而已。
书写名家
北宋苏东坡
以
鸡毫进行书法创作至少在宋代就已出现。礼部尚书、一代文学大师、著名的书法家
苏东坡。在《苏轼墨迹大观》中《苏轼书法艺术概述》记载:“东坡先生中年爱用宜城诸葛丰鸡毛笔,故字画稍加肥壮。”
《醉翁亭记》 《罗池庙碑》正是用此笔。鸡毛笔较难掌握,一般
书家多不采用,而苏轼得此笔 后,曾“惊叹此笔乃尔蕴籍”,用来十分称手,可见他运用软笔的特殊功夫,非常人所能企及。
北宋黄庭坚
“
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文双绝。“曾在湖湘间用以廉价的三钱鸡毛笔为友人作字,“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乘兴不择纸笔也。”北宋向
若冰《跋松风阁诗帖》云:黄庭坚曾在湖湘间用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乘兴不择纸笔也。另,
潘伯鹰《书法杂论》说道,黄庭坚自谓晚年写字方入神,他在一张自己得意的字上题明“实用三钱鸡毛笔”。可见,北宋时期,鸡毛笔并没有兴盛起来。鸡毛(
鸿毛)质韧性滑,弹性比羊毛略强(因其短),如制作精工者,亦不让
狼毫、兔箭毫。然狼毫、兔箭毫市价昂贵,非普通市民所能常用,故“三钱鸡毛笔”是应广泛的市民市场而替生出的。
明朝董其昌
明礼部尚书
董其昌也曾以
鸡毫临摹过
杨凝式的
草书。此实为古代书家兴之所至,
偶一为之,并未把鸡毫作为主要的创作工具。
清朝张体信
产生大影响的当首推天津的
张体信,字翔生,一作象声、芗生,光绪元年(1875)举人。其以鸡毫作隶前无古人,气韵之生动更启发后学。笔下如金刚杵,墨酣笔畅,高古浑厚,典雅恣肆,荡气昂然,颇具张力,
汉碑的体态、气息在其笔下出现了新的生机。
康有为曾高度评价张氏书法“根抵两京,意境超绝,世所稀有,江北书家当以先生为巨擘。”张体信曾书“
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五尺大联,一时有高耀琳、
高凌雯、
华世奎、
王守恂、
刘嘉琛、孟广慧、张寿、
王襄、金钺等为之题跋。张体信还能以鸡毫作
颜体行书,别开生面,雄劲舒畅,震人心魄,但不多见。
清朝何绍基
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任成都学使的何绍基也用
鸡毫书题吟诗楼的“
花笺茗宛香千栽,云影波光活一楼”的名联。
清朝张之洞
清湖广总督张之洞,谢周伯晋翰林黄州鸡毛笔云:“古人贵硬笔,刻画等
锥印,取材颖与须,刚健生神骏。宣城传散卓,能使少师困,今人矜柔毛,困难那得顺?墨采常有余,曼缓藏坚韧,新意缚鸡绒,三钱非鄙吝。盘辟尤如意,得自
弋阳郡,芥羽杀余怒,草翘涵朝润。毫齐力亦齐,马服忘其迅,刷勒无不可,茧栗至径寸。细筋自露锋,丰肌转成韵,万物无刚柔,善役随所运,投笔揩眼花,忘我椎指钝。”诗后附言有:“黄山名贵之手,乃能制此名贵之笔,精心绝撰,促成名贵之诗,以谢黄州名贵之翰林,麝煤鼠尾,执笔当忆
黄州。”此盖之洞得意作也。伯晋刻之黄州院壁,不知尚存否?余与伯晋唱和甚多。
周锡恩《传鲁堂诗文集》亦多载酬上南皮师诗,知当时张、周之气类感召矣。
现代林君选
解放后,林君选先生擅长以鸡毛笔作行
草书闻名于世。他以白竹丝鸡翼下的茸毛采集来制成毛笔,由于毛笔的茸毛细而密,又没有弹性,含墨较多,难以操纵运笔,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容易流于写成“
墨猪”的感觉。而先生早年就练习武术,他以太极拳融入书法,又是近代大书法家康有为的再传弟子,主张“碑贴融合、软硬兼施”。经多年磨练,终于从“长绸舞”中“悟”出书法,自创出用笔雄厚沉着、体势纵肆奇堀、墨色枯后复浓、章法密不透风的“林体”书法。
行草对联:“作字题诗春风满座、
剪纸斗彩秋色迷人”,就是先生的
古稀之年后的精心之作,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大家可在其中欣赏到林氏鸡毛笔的那种闻名书坛的独特书风。六十年代初,
董必武、
郭沫若等领导人南巡佛山时,就曾经与
林君选先生谈诗论字、“作字题诗”,就是以纪当时郭沫若先生与先生即席挥毫的盛事。董必武先生亦曾经两次与林君选先生会晤,并亲笔写下了和诗以赠:“与君同荷一尧天,主义遵从马列坚,君字君诗足名世,何期齿録到衰年。”此事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现代郑子端
现代,用鸡毛笔入书作画的唯郑子端先生独有 。
制笔流程
1、挑选粗、大、结实、中空的鸡毛。
2、用尖而快的刀子在鸡毛的根部切出一个斜口,必须漏有中空的羽芯。
3、用温水将做好的鸡毛笔浸泡10—20分钟,软化鸡毛笔的端头及中空的羽芯。
4、蘸水的时候用食指及中指轻轻挤压鸡毛笔中段,让中空的羽芯蘸饱水。
注:此处指用单支鸡毛制成的羽管笔,与上文所述鸡毛笔无关。
毛笔使用
新笔使用前要把笔头上的胶水泡开,这叫“发笔”。发笔时切忌用开水烫,因为开水一烫
笔毫会弯曲变形。应该用温水浸泡,令其慢慢的自然
发开,切不可性急的将新笔用力揿压,这样会把笔毫折断,使用时会脱毫掉毛,影响毛笔的使用寿命。对待考究的好笔更应爱惜。为了不让其
笔锋应接触盛水容器的底部而受损伤,可以设法让笔空悬在水中,让其自然溶开。大致上写行书、
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
隶书、
篆书用
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
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
羊毫笔来写
行草。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宜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
毛笔保养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
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
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
毫毛易于脱落。
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
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
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
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
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
笔毫干后必与墨、
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上。
宣纸使用
宣纸分生宣和
熟宣两类。熟宣是用
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可作工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宜画青绿
重彩的工笔山水,表现
金碧辉映的艺术效果。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
泼墨法、
积墨法,能收
水晕墨章、浑厚
华滋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