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如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
兰亭序》;
颜真卿,其代表作为《
祭侄文稿》;
米芾,其代表作为《
蜀素帖》;
赵孟頫,其代表作为《
胆巴碑》;
王铎,其代表作为《
拟山园帖》;
吴昌硕,其代表作为《
西泠印社记》;
于右任,其代表作为《
标准草书》;
李志敏,其代表作为《
草论》。
基本释义
【词语】:书法家
【词性】:名词
【释义】: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
历代简史
秦代
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
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
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
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
李斯主持整理出了
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评论家
王进玉认为,李斯的小篆,是在书法上进行创造的优秀典范。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
八体,一曰大篆,二曰
小篆,三曰
刻符,四曰
虫书,五曰
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
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
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
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
秦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书法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
李志敏认为,秦始皇统一
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
书法艺术的发展。
两汉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
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
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
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
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
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
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
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
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中国书法汉字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和风格等。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
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
杜度、
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
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
章草,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
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
今草,即草书。
三国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
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
荐季直表》《
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两晋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
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
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
王献之的《
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
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
陆机、卫瑾、
索靖、王导、
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
南朝宋之
羊欣、齐之
王僧虔、梁之
萧子云、陈之
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
伯远帖》《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南北朝
北朝碑刻书法,以
北魏、
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
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
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
南梁《
瘗鹤铭》。北魏《
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
王右军。
隋代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朝和之后的唐朝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
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前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塔铭》等 。
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
书法作品。
整个
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
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
儒道结合,
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
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
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
新境界。
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
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
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
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
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
国子监、太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
李鹗的楷书和
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写出好字。”
隋唐五代书法总结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
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
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
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
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熹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
哲理性,二重
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
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
宋四家一改
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极高的
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
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
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
吴说、赵佶、陆游、
范成大、朱熹、
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
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明代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
台阁体”盛行。沈度沈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
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
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
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
行草书的
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
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三子”。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
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
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
张瑞图、黄道周、徐渭、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
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历代书法家
秦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冯承素、
张旭、颜真卿、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孙过庭、李阳冰、贺知章、怀素、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权、
杨凝式、
董美人墓志 宋辽金
元代
明代
董其昌、
解缙、祝允明、文徵明、唐寅、
陈淳、
王宠、王铎、
倪元璐、黄道周、徐渭、
张瑞图清代
经典代表作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
兰亭序》;
颜真卿,其代表作为《
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
研山铭》;赵孟頫,其代表作为《
洛神赋》;
欧阳询,其代表作为《
九成宫醴泉铭》;
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楷书
有王羲之的《乐毅论》,颜真卿的《
颜勤礼碑》以及《
多宝塔碑》为其比较著名的作品;
柳公权的《
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其代表作。赵孟頫的《胆巴碑》《
妙严寺记》,
褚遂良的《
雁塔圣教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化度寺碑》等作品。
行书
比较著名的有王羲之的《
兰亭序》,
王洵的《
伯远帖》,王献之的《
鸭头丸帖》,
苏轼的《黄州
寒食帖》,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智永的《
真草千字文》,
欧阳询的《
梦奠帖》《
张翰帖》,赵孟頫的《
赤壁赋》(此碑内有行书,也有楷书)、
王铎的《
拟山园帖》等。
隶书
比较著名的名作主要以
汉碑为主,有《
曹全碑》《
乙瑛碑》《
礼器碑》《
张迁碑》《封龙山碑》等碑帖。代表人物有伊秉寿等。
魏碑
大篆
主要《史颂鼎》《
毛公鼎》《
散氏盘》《
睡虎地秦简》等名作。在当代临习大篆并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有
王友谊、
鞠稚儒、刘兴、
刘江、兰静孚等人。
小篆
主要是秦朝以创造的《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虽已残毁,但秦篆面目尚存,而
李斯的《
峄山刻石》《
会稽刻石》均为后人翻刻。
草书
有名的作品有:赵佶《
草书千字文》,
张旭《
古诗四帖》,怀素《
自叙帖》,
孙过庭《
书谱》《急就章》,林散之《
中日友谊诗》,
李志敏《
草论》,
于右任《
标准草书》等。
汉简
比较有名有
敦煌汉简、居延汉简、
内蒙古汉简、武威汉简、
马王堆汉墓简牍等书法。
甲骨文
比较有名的有:
罗振玉、
凌竞欧的
甲骨文书法,
董作宾、
商承祚等也擅长甲骨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