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拼音:hó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篆文。形声字,本义指大雁,后引申出“书信”、“大”等义。也作姓氏。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鸟,江声。𨾊为鸿的本字。𨾊,甲文、金文、篆文的形构皆作从隹、工声;《说文》或体作从鸟、工声。由于古文字中隹、鸟不分,皆系鸟的象形,故𨾊、𬷾乃为一字的异体。鸿字晚出,始见于篆文,从鸟、江声。汉代许慎作《说文》,以“𨾊”为鸟肥大的样子,以“鸿”为鸿鹄,二者异形异义。然据古文字研究者的探讨,从工声的字多有大的意思,而鸿鹄俗称大鸟,当以“𨾊”为本字。当原有的声符与时空不同的语音有落差时,以与该时空语言音同、音近者相代换,乃文字衍化的通例。所以“𨾊”、“鸿”实亦为一字的异体。隶变作鴻,楷书作鸿。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规范字作鸿。
本义是大雁。《诗·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毛传:“大曰鸿,小曰雁。”古有鸿雁传书之故事,遂以代书信。明
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便鸿致谢,可任伫切。”大雁曰鸿,引申有大义。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十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以上读hóng。
联绵词“鸿濛”,指广大貌,或宇宙未开、天地混沌之状,或指东方之野,读hòng。通“洪”,大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
共工。”
杨倞注:“鸿即洪水也。”通“候”,季节。《礼记·月令》:“
獭祭鱼,鸿雁来。”《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并作“候”。又通“蠪”,虾蟆。《诗·
邶风·新台》:“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闻一多《诗经通义·新台》:“鸿当为蠪之假,蠪即苦蠪。《广雅·释鱼》曰:‘苦蠪,虾蟆也。’”通“蠓”,
蠛蠓,小
蚊虫。《史记·周本纪》:“
麋鹿在牧,蜚鸿满野。”
司马贞索隐:“蜚鸿,蠛蠓也,非鸿雁也。”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四】【鸟部】鸿
鸿鹄也。从鸟江声。户工切
说文解字注
鸿,从鸟。江声。户工切。注曰:黄鹄一名鸿,鹄也。豳风,鸿飞遵渚。毛曰。鸿不宜循渚。鸿飞遵陆。毛曰。陆非鸿所宜止。按
郑笺只云鸿、大鸟。不言何鸟。学者多云雁之大者。夫鸿雁遵渚遵陆亦其常耳。何以毛云不宜。以喻周公未得礼。正谓一举千里之大鸟。常集高山茂林之上。不当循小州之渚、高平之陆也。经传鸿字有谓大雁者。如
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易鸿渐于磐是也。有谓黄鹄者。此诗是也。
单呼鹄。絫呼黄鹄、
鸿鹄。黄言其色。鸿
之言𨾊也。言其大也。故又单呼鸿雁之大者曰鸿。字当作䲨而假借也。
康熙字典
【亥集中】【鸟部】鸿
古文䲨hóng
《
唐韵》户工切。《
集韵》《
韵会》《正韵》胡公切。並音洪。《
说文》:鸿,鹄也。《
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
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
又
通作洪,大也。《史记·
河渠书》:禹抑
鸿水。《楚辞·
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尚之。注:鸿,大水也。
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筍。注:鸿,佣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
鸿口。注:梁国
睢阳县东有鸿口亭。
又鸿沟。《史记·蘇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
荥阳。
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
蠛蠓也。
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
左传》。鸿安丘,见《
后汉书》。
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
hòng又《
广韵》《韵会》胡孔切。《
集韵》户孔切。並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
又鸿濛,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濛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
又《集韵》胡贡切。音𠴨。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
又《字汇》古送切。音贡。《
淮南子·精神训》:澒濛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
又叶胡光切。音黄。《
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点②点③提④横⑤竖⑥提⑦撇⑧横折钩⑨点⑩竖折折钩⑪横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