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立鹤为青铜铸制,1978年湖北
随县(今
随州市
曾都区)曾侯乙墓出土。器形以底座、立鹤,鹿角以
榫卯构连,鹤为长颈圆首,尖嘴上翘作钩状,硕腹拱背,
翅展尾垂,高腿
扁足,头两侧生有枝权丛生、朝上内卷呈圆弧状的一对鹿角。鹤的头、颈及鹿角上饰错金涡云纹、
三角云纹和圆圈纹;腹背饰羽毛纹;背上有凸脊,脊上及腹、翅、尾下部镶嵌
绿松石;翅上浮雕幡暾螭纹,圆圈纹;腹与翅连接处有
蟠龙环绕,龙嘴衔翅;腿上饰涡云纹;爪上饰
回纹;全器分八个部分,分铸后连接组装而成。“鹿角立鹤”还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2007年第八届
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
楚楚”就是以鹿鹤为原型。
简介
鹿是一种长寿的仙兽,据古书记载: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为
玄鹿。更因为鹿和“
福禄寿”的“禄”同音同声,所以有富贵之象征。故此器寓意“吉祥长寿”。造型优美,形态美观,风格独特,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精品。“鹿角立鹤”还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2007年第八届
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楚楚”就是以鹿鹤为原型。
鹿角立鹤为青铜铸制,器形以底座、立鹤,鹿角以
榫卯构连,鹤为长颈圆首,尖嘴上翘作钩状,硕腹拱背,
翅展尾垂,高腿
扁足,头两侧生有枝权丛生、朝上内卷呈圆弧状的一对鹿角。鹤的头、颈及鹿角上饰错金涡云纹、
三角云纹和圆圈纹;腹背饰羽毛纹;背上有凸脊,脊上及腹、翅、尾下部镶嵌
绿松石;翅上浮雕幡暾螭纹,圆圈纹;腹与翅连接处有
蟠龙环绕,龙嘴衔翅;腿上饰涡云纹;爪上饰
回纹;全器分八个部分,分铸后连接组装而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代诗人
崔颢这首传颂千古的黄鹤楼诗,乃是我国诗人以鹤为题材的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中国的鹤举世闻名,全世界共有15种鹤,中国就拥有8种,包括一些珍贵品种,如
丹顶鹤、
白鹤、
灰鹤、
黑颈鹤、
赤颈鹤、
白枕鹤、
白头鹤、
蓑羽鹤等。鹤自古就被视为吉祥鸟,是群禽之长,向有“一品鸟”之称。鹤除了吉祥之意外,因其寿命能达到六七十年,故与松、龟并列,为人们心中吉祥长寿之象征,“松鹤延年”是中国人最爱用的
祝寿词。古人喜称丹顶鹤为“仙鹤”。
仙鹤不仅是古代书画家的常见题材,
出土文物中也多次发现青铜仙鹤。
1978年在湖北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青铜鹿角立鹤。这是一件合鹿角与鹤身于一体的艺术品。通高143.5厘米,重38.4公斤。鹤细长颈,昂首伫立,舒展双翅,头插一对上翘呈弧形的铜质鹿角,拱背,
垂尾,两腿细而长,立于长方形
座板之上。其头、颈部分及鹿角之上均饰错金涡云纹和圆圈纹,腹、背部饰斜宽道羽毛状纹,中间夹有
三角纹、凸形脊纹,翅上饰浮雕
蟠螭纹和小圆圈纹。座板长45厘米,宽41.4厘米,四边中部各有一壁虎形衔环纽,上饰
勾连云纹。鹤嘴部右侧有铭文一行七字:“
曾侯乙作持用终”。此器鹤身鹿角,寓意吉祥长寿,造型优美,形态美观,风格独特。现藏
湖北省博物馆。
制作工艺
传统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3)修整外范并加刻详细的花纹,把小块外筑拼接成大块 (4)在青铜器预定位置制作相应铭文
(5)在泥模上刮去一层厚度,这层空隙就是待铸青铜器的厚度
(7)用约600度的温度
焙烧成陶质,对合成整体范预热并灌注铜液
(8)打碎,取出青铜器
失蜡法简介
(4)用蜡料塑出蟠龙和口衔的蜡柱。
(6)范料稀释成泥浆,反复涂于蜡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浇铸铜液所需的厚度。阴干后,取较干的范料包覆于泥浆层外,再阴干成整体的泥范。
(7)
口杯朝下,烘焙范料,蜡料熔化流出,焙至
摄氏600-850度成
陶范。
(8)注青铜液前将陶范预热至烧结的温度。
(9)铜凝固冷却后,脱除内、外范,割除浇口。
制作过程
仿古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属于
失蜡浇铸。失蜡
浇铸属于精密浇铸的一种,顾名思义是
工艺要求较高。它和大部分顾客想象中的工艺方法大不一样,有些顾客会错误的想:“浇铸不就是做一个
模子,倒一个出来一个,非常简单。”其实并不如此。
第一步,先制作
蜡型。每做一个青铜器都必须先做蜡型。也就是说,蜡型是什么样,青铜器就是什么样。制作蜡型分为四部:
先是塑形,即用蜡先雕出第一个蜡型;
其次就是给雕出的第一个蜡型做模具(模具由石膏或
硅橡胶制成),目的是为了能减少每次都要塑性,因为通过模具就能做出和第一个蜡型一模一样的很多蜡型;
接着就是通过模具压型,即将蜡溶化后通过压力设备将蜡压入作好的模具中,使其成型;
压出的蜡型需要修饰,因此就要精修蜡型,即修型人员运用
专用工具一笔一笔对蜡型修饰(精修蜡型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质量因素的重要一环);最后就是组型,即将精修好的
蜡型组合到一起(为了便于浇铸)。
第二步,
结壳,
脱蜡,
焙烧浇铸,组好的蜡型,先必须挂沙,结壳。将组好的蜡型沾入事先配好的
胶体溶液中,随后再将耐火
石英沙由细到粗,一遍一遍,一层一层涂挂在蜡型上,这样就使蜡型壁的内外结壳(这样蜡型就被石英沙层裹在了中间)。
接着就是脱蜡,即将结壳好的
模壳放入热水中,因为蜡受热会融化而且比水轻,就会从模壳中涌出并浮出水面,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空腔。最后就是将空腔的模壳放入
焙烧炉中,升温至800度焙烧,再将已溶化的青铜液灌入焙烧好的模壳中成型。
第三步,清壳、打磨及作旧。清壳就是将已灌注
成型模壳外部及内部的石英沙层除去,再利用
机器设备对清壳后的产品稍做打磨,最后对产品进行
表面处理(
化学反应,配方保密)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旧是制作中及其重要的一个工序,现今出土的青铜器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绿色的锈,而今要在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内产生绿锈,这就需要通过现代的化学反应加速铜的自然腐蚀,一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高仿品,仅锈色一道关就要制作长达近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冶铸时的比例及当地的
自然环境造成器物的锈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有
水锈,
黑漆古,绿漆古,
红锈等等,要想达到逼真的效果就需要经过多次处理,并且要随时调节环境的
酸碱度和干湿度。
由于经过作旧后所产生的锈色是铜的自然化学反应,所以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锈色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使得
仿古青铜器更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