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民主礁)[Huangyan Island]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是一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5千米,周长约55千米,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黄岩岛环礁围着的中间三角形
潟湖,面积约130平方千米,水深最深约20米。
形成演变
黄岩岛的形成与南海海盆地质构造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第三纪后期形成的南海东部南北向海岭,其顶部形成火山峰,高出海面;由于海底扩张,火山峰随大洋型地壳作侧向移动,后来火山作用停息,火山峰遭受海蚀夷平,并呈略低于海面的平顶山,这一过程经历了不少于数百万年的时间,平顶山在随洋壳继续作侧向推移的同时,并伴随洋壳以0.02—0.04毫米/年的速率下沉,待下沉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由于处在热带海洋的环境下,造礁珊瑚在平顶山顶部固着繁殖,并以接近于洋壳下沉的增长速率不断向上生长,最后形成环礁。故黄岩岛环礁的形成不仅与洋壳垂直升降运动有关,而且与板块水平运动有关。在第四纪冰期时(7000年前)今天低于现海面15米的黄岩环礁澙湖底部,就是冰期时低海面浪蚀、溶蚀作用的礁盘上部。全球性天气转暖,冰期结束后,海面回升,澙湖中水深也增加,在造礁石珊瑚虫及波浪冲蚀和堆积作用下,大小礁块堆积,高低不一,均略高出于海面,成为岛礁。
位置境域
黄岩岛(民主礁)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北纬15°09′,东经117°45′,距海南岛最近距离约890千米,距海口市约970千米,距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610千米,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5千米,周长约55千米,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
黄岩岛的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地理环境
地质
黄岩岛处于南海中央海盆区,地壳为洋壳性质。黄岩环礁即位于中央海盆中部东西海山带中,并且是耸立最高的一座海山上。珊瑚礁在海山上生长使黄岩岛能生长高达海面,并形成不少礁头,高出海平面之上。这些海山不少经深海拖测样品看来,由大洋玄武岩组成。它们是南海东西扩展轴(扩张轴)上涌的火成岩所成,已属洋壳。而中沙群岛仍属陆壳结构,和西沙地块结构一致,只是基底下沉较浅(西沙为1000米,中沙为500—1000米)。不同于西沙基底是有幅值变化达400—500nT尖峰状磁异常,说明火山活动更强烈。
黄岩岛区正在扩张轴已为对称磁条带而获证明。计由5D—6B其对称性显明,并成立于早中新世(17—20百万年),故海底火山形成历史较晚。其中较高的海山(黄岩岛海山)的顶部才能成为珊瑚礁发育的基础。非磁性沉积层在本区只有500米左右,故珊瑚礁生长速度并不大。因据热流计算,黄岩岛上升在中新世时期。
由于中沙群岛和黄岩岛两区地质基础不同,故所成环礁地形也不相同。在多变动的中沙群岛区形成了沉没环礁,而在海盆区的黄岩岛则生成半封闭环礁,其基底亦有玄武岩。
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有幽深的
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海水深最深的地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岛礁岩以氧化钙(CaO)为主(含量可达50.22%),这是因为岛礁岩主要是由珊瑚骨骼(文石)组成的。珊瑚礁每年产生碳酸钙的数量为1×103克/米,这样的速度是相当可观的。
地貌
黄岩岛是一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其环礁的北端有一露出水面称为“黄岩”的大礁岩,面积约4平方米,东南部潟湖通道西侧的最大一块礁岩称为“南岩”,面积约3平方米,在西南角礁坪外侧也分布有大块礁岩。
礁外坡度常达15°,南部礁坡达18°,北部也有18°,直下到深3500—4000米的海底。这里的礁盘边缘,是波浪破碎成浪花的地点,溶解氧和浮游生物较多,有利于珊瑚礁的生长和发育。各类造礁珊瑚一直生长到水深20米处,20米以下仍有零星生长。
礁盘上地形特点是巨石甚多而大,如南岩和黄岩均发育于礁盘上。礁盘外侧为受波浪打击地区,地形平缓,水深0.5—3.5米,放射状沟谷系统发育,沟壁直立,深3米,为珊瑚块体之间的空隙。这里是浪花带,浪花高达1米多,能破坏礁体形成沟谷。
礁盘上水深0.5米,宽600—900米,生长滨珊瑚、扁脑珊瑚、角蜂巢珊瑚,盔形珊瑚等。珊瑚呈块状、桌状突起,可高出海面。礁盘上亦有为巨浪掀翻的礁块散布,以黄岩区和南岩区为多。礁盘上沟谷已有岩溶现象。珊瑚礁块上面生长有仙掌藻(绿藻类),故有防浪作用。
靠浅湖一侧的礁盘,在西北部宽达1000—2000米,地形起伏,溶蚀沟呈网状切割礁盘,水深1.5—3.5米。沟内是造礁生物繁生地点。礁盘以15°斜坡倾入浅湖中,上面生长着蔷薇珊瑚、鹿角珊瑚等,可见这里风浪较小。
潟湖(即浅湖)水深20米,有不少点礁(即礁墩)发育。点礁年代很新,据C14测定年龄为470±90年。泻湖内沉积作用也很盛,使浅湖底变平。
出露于水面上的珊瑚礁,在黄岩区即有380多处。由于露出水面被海水、雨水溶蚀,另一方面又引起胶结作用,以粒状方解石胶结为特征。溶蚀后的珊瑚礁形成孔隙较多的块体,除原有的珊瑚虫群体所成的生长骨架孔隙,便是溶蚀所成的孔穴和溶沟,还有钻孔动物作用所成的穿孔和潜穴,使礁块呈骷髅状,古代称为“髅骷石”。“黄岩”是一堆暗黄色浅水区中的巨礁,出露水上面积4平方米,高出水面1.5米。南岩周长8米,上部面积3平方米,高出水面1.8米,顶上有溶蚀石芽、石沟。
环礁的基底为海底平顶山,岩性属玄武岩,属大洋岛类型,和中沙群岛属大陆坡地形性质不同,因而独立升起在深海盆之上,自成孤岛。
如果站在岛上环顾四周,礁盘许多地方水深仅一二米,好像是个浅滩。但是如果从海里看,黄岩岛却是一座陡峭的高山。只要离开礁盘10千米,就是3000米的深海。
黄岩环礁东南部礁坪上的密集礁块中,有一座耸峙海面以上1.8米高出礁坪面约3米的珊瑚礁石块,直径3—4米,如一巨大的石柱,称做南岛。黄岩环礁北部礁坪上密集的礁块中,也有一座突出海面的礁块,较南岩为矮,称做北岩。所谓黄岩岛实包括相距约10海里的南、北二岩。
南、北二岩的地理坐标,分别是北纬15°08’,东经117°48'和北纬15°14',东经117°44'。1935年只对南岩定名为南石。1983年,分别定为今名。
南、北二岩和礁坪上所有其它礁块一样﹐系风浪破坏了原生礁并将礁块掀运堆积在礁坪顶部而成。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以钙为主,氧化钙(CaO)含量达到50.22%。其它有微量氧化镁、氧化铁等。礁块取样碳14同位测年得知礁块形成于距今470±90年。
气候
11月—次年2月冬季海平面气压较高,南北气压差异较大;6—8月夏季海平面气压较低,分布于1002—1006百帕之间,低压中心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区。黄岩岛附近海平面气压同样呈现出冬季高(1012百帕左右)、夏季低(1006百帕左右)的季节分布特征。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冬季约为1012百帕,其他季节约为1008百帕。逐日变化的最大、最小海平面气压在平均值基础上上下波动4百帕左右。5月中旬,与最大海面风出现突然增大的时间一致,最小海平面气压出现突然降低,10月最小海平面气压值可达到990百帕。
由于接近赤道,接收太阳辐射热量较多,南海区域全年平均海面2米气温较高,基本在10—30℃之间,分布呈北低南高,大陆低海面高,冬季低夏季高的形势。黄岩岛全年平均海面2米气温约为27—28℃,全年气温分布冬季低夏季高,5—6月平均海面2米气温达30℃,1—2月平均海面2米气温在25—26℃左右。海面2米气温日变化较小,冬季较其他季节低约2℃,逐日气温的最大、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约2℃。
6—8月海面2米平均相对湿度最大,11月—次年1月海面2米平均相对湿度最小。黄岩岛附近海面2米相对湿度也是6—8月最大,11月—次年1月最小,与同月南海其它地区相比,黄岩岛附近月平均海面2米相对湿度略小一些。海面2米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为80%,4—5月相对湿度略低于平均值,8—10月较平均值略高。逐日最大、最小海面2米相对湿度一般为90%和70%。
中国南海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十分明显,每年10月以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的冬季气流不断奔向中国南方海洋,从11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风、东风、北风的风向分别约占所有风向的57%、22%、21%,平均风速约为10—12米/秒。每年4月开始,中国南海转而受热带与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5—9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风、南风、西风的风向分别约占所有风向的35%、25%、15%,平均风速约为4—8米/秒。4月和10月是季风转换时期。黄岩岛季风气候特征也十分明显,从年际变化看,海面风速的变化具有2.5—5a的变化周期,年平均风速在5.3米/秒上下波动。
10月—次年2月海面10米风速较大,3—9月海面10米风速较小。黄岩岛全年平均海面10米风速约为6—7米/秒,冬季平均海面10米风速不大于10米/秒,9月平均海面10米风速约为4米/秒。图8为黄岩岛附近海面10米风速的日平均变化,海面10米风速平均为4—8米/秒,3—4月海面10米风速相对最弱。逐日最大风速的变化具有季节特征,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受南海季风爆发影响,风速突然增大,延续夏、秋季,直到12月份,日平均风速最大值均可达到20米/秒,10—11月风速最大超过25米/秒,可能与台风活动较多有关。
在冬季(11月—次年2月)黄岩岛的风向均以东北风为主,东风和北风次之,表现出黄岩岛在冬季主要受东北季风控制。夏季(7—9月),该地区的风向则主要为西南风,南风和西风次之,表现出黄岩岛在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在春秋转换季节,风向稍显杂乱,春季主要表现为由东北风逐渐转为东风(3—4月),然后转为南风(5—6月),最后转为西南风,而在秋季(9—10月)主要表现为由西南风逐渐转为南风,再转为东风,最后转为东北风。
水文
黄岩岛环礁围着的中间三角形潟湖,面积约130平方千米,水深最深约20米。黄岩岛的东南端有一个连接潟湖与外海的通道,宽360—400米,中间水深6—11米,能够在涨潮、退潮时与外海进行水体交换,可供小型船舶通航,为附近船舶的避风港。
因为黄岩岛处大海中心,水温比西沙高上2—3℃,一般水温在28℃上下。
2024年5—6月的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的海水水质等级为一类,所有调查点位海水中均未检出氰化物、铜、铅、镉、总铬、汞、砷等,海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和石油类的浓度均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也符合中国南海珊瑚生长的水质要求。各调查点位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均小于1,未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2015年5月的调查结果相比,黄岩岛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浓度进一步降低,活性磷酸盐浓度基本持平,均远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
黄岩岛潟湖内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一类,所有点位沉积物中均未检出
氰化物、
硫化物、
六六六、
滴滴涕和
多氯联苯,沉积物中总有机碳、重金属和石油类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
自然资源
据南海海洋研究所(1977年)科学考察,黄岩岛已定名的有62种,共为5个门,其中腔肠动物门软珊瑚类2种,环节动物门多毛类3种,软体动物39种,甲壳类动物5种,棘皮动物13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鲍、贝、螺等,瓣鳃纲的蚶、虵、牡蛎等,节肢动物门的蟹及棘皮动物门的海参等,都是中国渔民年年捕捞的珍贵海产。
黄岩岛有十分丰富的鱼类资源,是良好的天然渔场,盛产
石斑鱼、
鳗鱼、
海鲤、
鹦鹉鱼、
鲨鱼、
海豚、鸡尾鱼、
金枪鱼、
苏眉鱼等,还有丰富的贝类和藻类资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使其具备重要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2024年5月—6月的调查发现,黄岩岛珊瑚礁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状况良好。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2科34属109种,与2015年5月调查结果相比,造礁石珊瑚物种增加45种。调查记录的造礁石珊瑚物种均为中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4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的近危(Near Threatened)物种、14种被列入易危(Vulnerable)物种。优势种主要为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埃氏杯形珊瑚(Pocillopora eydouxi)、团块滨珊瑚(Porites lobata)、火焰滨珊瑚(Porites rus)、网状菊花珊瑚(Goniastrea retiformis)、栅列同孔珊瑚(Isopora palifera)。
黄岩岛共记录到23科125种,礁栖鱼类的平均密度为165尾/百平方米。珊瑚礁鱼类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外,在珊瑚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珊瑚礁鱼类本身是重要的营养库,其排泄物能够提高初级生产力、促进珊瑚生长,并调节生态系统的营养比例。此外,珊瑚礁鱼类还能诊断并通过食物网内下行控制等方式保护修复退化的珊瑚礁。
在黄岩岛潟湖发现了丰富的
砗磲(Tridacna)分布,栖息密度平均为25个/百平方米。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栖息于珊瑚礁中,以固着形式生活,为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与造礁石珊瑚一样,主要依赖于体内互利共生的共生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砗磲具有造礁护礁功能,对于维护珊瑚礁系统生态平衡、促进珊瑚礁礁体生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壳状珊瑚藻是珊瑚礁中另一重要的造礁生物类群。本次调查发现黄岩岛珊瑚礁的壳状珊瑚藻覆盖度达23.5%,较2015年增长5.6个百分点,表明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壳状珊瑚藻是珊瑚礁区碳酸钙的重要来源,能够把碳酸盐沉积物和礁石组分融合在一起,填充在礁石缝隙空间,进而稳定珊瑚礁礁体结构。同时,珊瑚幼虫会优先附着在钙质的壳状珊瑚藻表面,对于珊瑚群落的生长、恢复等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文化
地名演变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
元世祖敕令
郭守敬“抵南海测验晷景,南踰朱崖”。郭守敬所“抵南海”即为今黄岩岛及其附近海面。自此中国南海海疆的东、西起讫点:以黄岩岛和外罗山附近的海面作为分水洋确定下来。《武备志》内附海图将石塘、万生石塘屿、石星石塘自西向东依次标绘,宋代对南海诸岛所称的“千里长沙”,包括石塘、万生石塘屿、石星石塘等,其中石星石塘就是指包括黄岩岛在内的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元代疆域地图上,则只用“万里石塘”来总括南沙群岛。这一时期,黄岩岛的中文名虽然尚不得知,但黄岩岛所在的空间位置在“四海测验”后作为中国南海海疆东部边界的地位却得以确立。
自明中叶以后南海诸岛的名称更加复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觉罗满保、施世骠分别绘制了《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和《东洋南洋海道图》,在两幅海图中,靠近菲律宾吕宋岛航路西侧洋面上绘有两座岛屿,北边的被黄色沙滩环绕,标注为“猫士知無呢诺”,南边的标注为“猫士知玛升禺洛”,与菲律宾群岛隔开,许多学者认为其中“猫士知無呢诺”即为黄岩岛。这表明黄岩岛所在的空间方位已为中国航海家所熟知。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的图例有着详细的注释,其中最醒目的是“国界”,图上用黑紫相间的粗线表示出来,而黄岩岛所在的位置显然位于中国主权海域之内。明清时期,黄岩岛作为单独的个体逐渐从宏观的南海诸岛群体地名中分离出来,这标志着中国对南海疆域范围实体存在的感知越来越强,对黄岩岛主权的意识也从混沌、模糊走向清晰、具体。此外从最早发现和持续开发的角度看,海南、福建等地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有力佐证了中国渔民在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捕鱼作业至少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黄岩岛真正为国人所熟知是在民国期间。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沿海各岛屿华英对照表》,审定公布了南海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其中的斯卡巴洛礁(Scarborough Reef)即为黄岩岛。而在同年编制的《中国南海诸岛图》图中,详细标绘部分南海岛屿、沙洲、滩礁的位置及名称。其中包括斯卡巴洛礁,并在各岛屿下方注有“属中国”,这表明中国政府早已将黄岩岛纳入中国版图。1938—194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地图上,用“南石”来标注黄岩岛。1938年,美国编制新版《中国地图》,在所附《南中国海图》上将黄岩岛标注为“South Rock”,这显然采用了中文“南石”的意译,而且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颜色表示。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通过中央社正式对外公布。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将黄岩岛命名为民主礁,这标志中华民国政府力图摆脱西方话语体系束缚,对南海诸岛进行自主命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岩岛一直延用“民主礁”的名称。1983年4月,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对外公布《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确定黄岩岛为标准地名,考虑到地名的延续性,将民主礁被放入括号内作为副名。
西方人对黄岩岛的最早命名源自1748年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斯卡巴洛号在此触礁沉没。为了纪念这次事故以警示后人,黄岩岛被英国人命名为“Scarborough Shoal”或“Scarboro”,意为水位下落时可见的沙洲或浅滩。此后为了保证航道通畅,英国在1778年出版的《中国海、菲律宾群岛以及菲丽齐亚和苏禄列岛的海图》以及1794年出版的《中国海新海图及其通道》中,均将黄岩岛标注为“Scarborough Shoal”,从此Scarborough(或Scarboro)才普遍出现在西方地图上。而之前,在菲律宾人和欧洲人所绘制的海图均未发现有对黄岩岛的标注。
1808年,西班牙官方水文局出版《菲律宾总海图》。将黄岩岛标注为“BajodeMasingloc or Scarborough”,即同时采用“马辛洛克”和“斯卡巴洛”两个地名。“BajodeMasingloc”源于西班牙人误将殖民地吕宋岛西海岸近海小岛和港口的名字移植到黄岩岛。后来,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期间所出版地图上均单独采用“BajodeMasingloc”,西班牙对黄岩岛的擅自更名,不仅给国际社会带来对黄岩岛地名认知的混乱,而且使得菲律宾人错误认为“BajodeMasingloc”这一名称来自于当地的土著地名。
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群岛的管理者,之后加紧了对菲律宾边界的勘探和划定。1899年,芝加哥马汀·米勒公司出版的地图中,绘有一条名为“条约界限(Treaty Boundary)”的界线,这条圈定菲律宾的岛屿范围的法定界限,并未明确标绘黄岩岛的形状与位置。1902年美国政府出版局刊出《美利坚合众国菲律宾群岛注音地名索引和地理词典附地图、海图及插图》一书,则明确将“Scarborough Shoal”(即黄岩岛)划在菲律宾国界线之外。除美国官方地图外,1904年克洛韦尔出版公司发行的西属菲律宾群岛的岛屿范围的地图中,也将黄岩岛排除在外;1906年美国人卡斯珀·霍德森绘制的《菲律宾群岛地图》中准确标注了巴黎条约线的位置,再次证明黄岩岛不属于菲律宾管辖的领土;1908年美国纽约世纪图书公司出版《霍奇森菲律宾地图》,是美国官方严格审定并认可的精确投影地图,图中黄岩岛依旧位于菲律宾国界线范围之外,并且取消了西班牙人的命名,恢复了英国人对黄岩岛的命名,即“Scarborough Shoal”。
渔业
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自古以来,中国渔船就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对于每年4月至5月和10月至11月在南海进行渔业作业的中国渔民来讲,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和热带风暴降临时的天然避风良港。
黄岩岛对中国深海渔业未来规划有重要意义。中国南海渔业捕捞集中于3大渔场,即北部湾大陆架渔场、大陆架渔场、西沙渔场。其中,前两个渔场开发的潜力已明显下降,渔业资源结构出现退化,目前已经开始控制捕捞作业规模。西沙渔场的开发潜力充沛却部分位于中越争议海域,中国渔民的捕捞作业面临着与黄岩岛同样的困境。这意味着中国渔业已经走向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进一步开拓南海传统海疆线,发展远洋渔业,中国渔业走向萎缩已成必然之局。因此,黄岩岛对峙的背后其实关乎中国渔业资本的整体走向。
主权争端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虽然当时菲律宾政府将黄岩岛划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但由于当时黄岩岛由驻菲美军实际控制,菲律宾并未提出主权要求。
战略地位
黄岩岛位于中国南海重要战略要冲处,是南海中部海域唯一的东侧前哨,扼守着南中国海的东门,北与中沙群岛礁盘连环,南与太平岛南北互为犄角,可直接威慑、监控菲律宾及美国在菲的军事行动,成为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抗衡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此外黄岩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及贝类,是中国琼粤渔民的传统渔场。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众多国际航线必经的核心区位,这些均是支撑和保障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安全的重要基础。
菲律宾作为典型的“边缘地带”国家,是美国长期地缘政治想象建构的“第一岛链”中的关键一环,一度成为美国霸权介入中国周边海域的桥头堡。
菲方进犯南海
1898年6月,菲律宾在经历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获得独立。同年,美国占领菲律宾。1898年《
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等明确规定了菲领土界限西限以东经118度为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1935年菲宪法、1947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52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1961年6月17日菲关于领海基线第3046号法令和1968年菲关于领海基线的修正令等都先后重申了此前美西、美英三个条约的法律效力,再次明文确定了菲领土范围。在历代菲律宾有关其海疆的法律依据中,其领海基点和基线都没有包括黄岩岛。1981年、1984年菲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此外,菲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菲驻德国大使比安弗吉尼在其1990年2月5日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迪特的信中,明确表示“据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黄岩岛不在菲领土主权范围以内”。在1994年10月18日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1994年11月18日菲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中,均确认“菲领土边界和主权是由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第三款所规定,黄岩岛位于菲领土边界之外”。
1947年10月,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洛礁称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同年年底,中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当时称“民主礁”)划在“断续国界线”内。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早在1933年,当法国殖民者占领南沙群岛9个岛礁时,本身还是殖民地的菲律宾就有人提出“异议”,主张南沙群岛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
1946年初,菲律宾财长季里诺向总统罗哈斯建议占领南沙群岛中部分岛屿。同年9月11日,季里诺又以外长身份致函时任盟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提出由菲律宾兼并南沙群岛的要求,但被美国否决。
1948年9月,季里诺成为菲律宾总统,他下令国防部长派遣海军准将安德拉达赴太平岛及其附近区域视察。而部分内阁成员也附和季里诺,建议将南沙群岛归并菲律宾版图。
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56年5月11日,一个名叫克罗马的人突然宣称,他曾于1947年率领海事学校学生40余人占领了南沙11个岛屿,宣称他们由“探险”而“发现”进而“占领”,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名为“自由邦”,他本人自任“总统”。他的这一疯狂行径,竟得到了菲律宾一些政客的支持。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还没有建交,但中国外交部于1956年5月29日发表严正声明:“南海上的太平岛和南威岛,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小岛,统称南沙群岛。这些岛屿向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而台湾当局也迅即在南沙群岛驻军和巡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菲方交涉。此后,中国政府多次发表声明,重申中国对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享有合法主权,绝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任何方式加以侵犯。
菲律宾于1970、1971、1978和1980年非法侵占了中国马欢岛、费信岛、南钥岛、中业岛、西月岛、北子岛、双黄沙洲和司令礁。随后立即发布总统令并修宪,正式公开宣布对上述岛礁的占领,并列入所谓“领土”范围。
1980年后,菲律宾政府将黄岩岛划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但由于当时黄岩岛由驻菲美军实际控制,菲律宾并未提出主权要求。
1990年,中国在黄岩岛上安置了主权标志,但在1997年被菲律宾海军毁坏。
1992年,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
1994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后,菲律宾政府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理由,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来又改为对黄岩岛拥有主权。
1997年4月30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中美日无线电探险队登上黄岩岛进行无线电探险活动期间菲律宾多次出动军舰和军用飞机对此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同年8月5日,菲律宾和美国联合在黄岩岛附近举行飞机和战舰的实战演习。
1999年6月,菲律宾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连同整个南沙群岛列入版图。同年8月,菲政府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试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同年11月3日,菲海军一艘舰艇在黄岩岛巡逻时搁浅。菲宣称军舰是在参加救援时发生故障,经中国多次交涉后,仍不将船只拖走。
2009年1月28日,菲律宾参议院三读(即最后一读)通过了2699号法案,即“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该法案将中国所有的两处岛屿【卡拉延群岛(Kalayaan Group)”和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即黄岩岛)】划为菲律宾所属岛屿。同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菲律宾国会通过“
领海基线法案”发表声明。同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中国驻菲大使馆11日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接下来,这一法案将被提交联合国审议。但中菲学者都认为,联合国是绝不会采纳这一法案的。
自1997年起:1997年5月20日、1998年1—3月、1999年5月23日、2000年1月6日、2000年5月28日、2012年4月10日等多日,菲海军多次抓捕、驱逐、射杀中国渔民,都以“非法入境”“非法捕捞”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派军舰闯入黄岩岛附近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并施以严重非人道待遇,蓄意挑起“黄岩岛事件”。中国即在北京和马尼拉多次对菲律宾提出严正交涉,对菲律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伤害中国渔民的行径表示强烈抗议,要求菲律宾立即撤出一切船只和人员。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迅速派出海监和渔政执法船只前往黄岩岛,维护主权并对中国渔民进行救助。同月12日,菲律宾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与警告,再向黄岩岛海域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船只,中菲双方的对峙仍在继续。同月15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紧急约见菲驻华代办。同月16日,中方要求菲考古船立即离开黄岩岛海域。同月17日,菲律宾称将把黄岩岛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院,将其要把黄岩岛争端“国际化”的意图公开。同月18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再次约谈菲代办。同月22日,菲律宾外长、政客和媒体煽动反华情绪,妄图将事态扩大化,鼓噪挑动菲民众反华。同月24日,菲律宾增派警卫船只进入黄岩岛海域,菲外交部宣称正式将黄岩岛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院。同月29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曾一边表示菲律宾不会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另一边下令要求菲律宾有关部门收集所谓中国“欺负”菲律宾的相关“证据”,准备提交到国际法庭。同月30日,菲律宾军方表示,菲方6艘渔船已返回黄岩岛海域,并支持菲渔民继续在该海域从事捕鱼作业。同年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三度约见菲驻华代办。她表示,中方已做好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同年6月,经中国多次严正交涉,菲律宾从黄岩岛撤出相关船只和人员。
2014年4月9日,美国与菲律宾在离黄岩岛220千米处军演。2015年4月20日,
美国与
菲律宾再次在离黄岩岛220千米处“肩并肩”军演。同年6月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P-3C反潜巡逻机开始在南海上空飞行,同月24日,日菲在南海举行联合训练。
2023年9月22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公务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进入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滋事挑衅。
2023年10月10日,菲律宾海军1艘炮艇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跟监外逼、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
2023年10月30日,菲39号护卫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跟踪监视、喊话警告、拦阻管制。菲方行为严重侵犯中方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极易引发误解误判。我们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切实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12月9日,中国海警依法对菲律宾侵闯黄岩岛邻近海域的3艘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公务船实施管控措施。12月13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表涉南海问题声明答记者问。欧方罔顾事实,发表声明指责中方正当合法海上维权执法行动,为菲方非法挑衅行为站台背书,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敦促欧方切实尊重中方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尊重地区国家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所作努力。
2024年1月28日,4名菲方人员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礁盘活动,中国海警依法予以警告驱离,现场处置专业规范。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始终坚决反制菲方侵权行径。中国海警将一如既往在中国管辖海域维权执法,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2024年2月5日,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菲律宾侵闯黄岩岛邻近海域的1艘海警船。
2024年2月15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3005船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航路管制、外逼驱离措施,现场处置专业规范。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邻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海警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维权执法活动一以贯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2024年2月22日至23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3002船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跟监外逼、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理性克制。菲方行为侵犯中方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行径,并保留采取进一步管控行动的权利。
2024年4月30日,中国海警依法对菲律宾侵闯黄岩岛邻近海域的4410海警船、3004公务船实施驱离。
2024年5月16日,菲律宾多艘船只在黄岩岛邻近海域非法聚集,开展与正常渔业生产作业无关的活动,中国海警加强现场监视取证。菲律宾民间组织多艘船只在黄岩岛以东海域60海里左右处非法聚集,进行拍照摄像,菲公务船为其伴航并充当“保镖”。菲方在现场通过下网捕鱼作业、展示旗帜等方式作秀,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非法聚集船只进行现场管制。
2024年8月8日,菲律宾空军1架NC-212型机,不顾中方反复警告,执意非法闯入中国南海黄岩岛空域,干扰中国正常演训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进行识别查证、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中方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歪曲炒作。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邻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2024年10月8日,未经中国政府允许,菲律宾3001、3002号船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全程跟踪监视,依法采取管控措施,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相关海域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我们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行径。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2024年12月20日,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2月19日,菲律宾1架C-208型机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严密监控,依法予以警告驱离。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菲方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我们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中国海警将持续加强在中国管辖海域维权执法,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维护主权
从2012年5月16日12时起,中国南海大部分海域将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
伏季休渔期。届时,在北纬12度以北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除单层刺网、钓业外,禁止其他所有作业类型生产。休渔将持续至8月1日12时。中国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黄岩岛海域位于中沙群岛海域,位于北纬15度以北,属于此次休渔制度的控制范围。但如果从事单层刺网、钓业,即不受影响。期间,中国渔政和海监船将继续进行巡逻和执法活动。菲外交部此前声称,菲方不承认中方发布的休渔令,并指责中方休渔令涉及菲专属经济区。
菲方发布的“休渔令”已于2012年5月16日起生效,从当天起禁止菲律宾渔民到黄岩岛捕鱼两个月。这项禁令是为便于该机构渔业专家对黄岩岛开展研究,以决定实施保护的方法。菲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局长佩雷斯称,为期两个月的“休渔令”可能会延长,但“这要取决于研究的结果如何”。
2012年6月6日,中国已开始在黄岩岛进行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将在数周内完工。通过卫星照片可以判断中国已长期在黄岩岛海域停留,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正在向黄岩岛不断卸载碎石、石材、水泥和金属;数艘中国海监船也在附近巡逻,阻止菲方接近。几周内“中国国旗就将飘扬在黄岩岛上”。
2012年6月21日,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2012年9月13日,黄岩岛海域潟湖入口仍被中国用绳索封锁,3艘中国船只守卫着该海域,阻止菲律宾渔船进入。
2013年1月21日,菲律宾外交部长表示,中国已经“实际上控制了”黄岩岛,菲船已不能进驻。同年1月22日,菲律宾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规定提起强制仲裁程序,即
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和仲裁庭无视仲裁案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及其相关问题,恶意规避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作出的排除性声明,滥用程序,强行推进仲裁,严重侵犯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的合法权利,损害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2014年2月25日下午,菲律宾军方发言人宣布,菲军已把斯卡伯勒浅滩(即中国黄岩岛)置于西部军区管辖下。与此同时,菲律宾声称将对中国进行军事回应。
2016年5月31日,《菲律宾星报》报道,菲律宾总统
阿基诺对记者表示,当年与中国在黄岩岛对峙,最终撤离的原因是美国调停介入;美方的态度意在降低冲突,挽留双方颜面。
2016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同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
2016年10月,菲律宾新总统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访华,共同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40、41、42条提及《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未提及任何关于所谓“南海仲裁”的结果,此举有助于缓和双方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分歧。
2024年5月17日,中国海警3502编队在南海黄岩岛海域进行舰艇编队运动训练。
2024年8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黄岩岛附近海空域组织联合战巡,旨在检验战区部队侦察预警、快速机动、联合打击能力。一切搅局南海、制造热点、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军事活动,尽在掌握之中。
2024年11月8日,菲律宾共和国出台“宣布菲律宾共和国管辖的海洋区域法”和“授权总统在菲律宾群岛水域建立群岛海道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非法纳入菲方海洋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菲律宾共和国出台“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的声明》。同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同日,中国海警局发布关于涉黄岩岛问题的声明。
2024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战备警巡。这是战区部队依法开展的巡逻警戒活动。同月14日,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202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开展战备警巡。11月30日,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11月以来,战区部队组织海空兵力持续加强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进一步强化有关海空域管控力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代理副秘书长马蒂亚斯交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黄岩岛领海基线的声明》和相关海图。该《声明》及海图将在联合国网站公布。
2024年12月4日,菲律宾海警9701、4409号船及3002、3003号公务船企图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并危险接近中国海警正常执法巡查船只,中方依法依规对其实施管控。12月27日,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执法巡查。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开展战备警巡。
六大铁证
2012年5月10日,《
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六大铁证:黄岩岛属于中国》的文章指出,自古以来,中国就拥有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这是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的。菲律宾不断地玩弄各种小把戏、抛出各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实际上是心虚的表现。
在中国的大量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就首先发现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海域,并首先予以命名,称之为“涨海”“涨海崎头”。从宋代开始至明清时期,把南海诸岛命名为“石塘”“长沙”,其中包括黄岩岛在内的中沙群岛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元朝时期,为了统一全国历法,元世祖敕令时任都水监、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展实地测量,此即“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选定的27个纬度测量点之一就有黄岩岛。而这一事实,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有着清晰的记载。
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自古以来,中国渔船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渔民还在岛上修建了码头等设施。中国政府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考察。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人员登上黄岩岛考察。1978年6月,该所人员再次赴黄岩岛进行考察。1985年4月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组织的综合考察队登上黄岩岛实施综合考察。1994年,我南海科学考察队抵达黄岩岛进行考察,并在岛上建立了1块1米高的水泥纪念碑。
从法律层面上看,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对该岛长期行使着有效管辖。作为官方行为,元朝时期的“四海测验”就体现了这一点,而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首先,中国政府曾于1935年、1947年和1983年三次正式公布黄岩岛的名称。其次,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第三,在行政管辖方面,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之下。目前,黄岩岛由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第四,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政府受理并批准了多次国际无线电爱好者要求登岛探险的申请。
批准申请和行政管辖行为完全是官方的、政府的行为,这是证明中国行使管辖权的直接证据。
因为历史特殊,所以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补充条约》和1930年《英美协定》等,这些条约明确地界定了菲律宾领土的西部界限在东经118°。黄岩岛位于东经117°51′,根本不在上述条约界限范围内。此外,1947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52年菲美共同防御条约、1961年菲律宾关于领海基线第3046号法令和1968年菲律宾关于领海基线的修正令等,都反复地重申了上述条约的法律效力,确认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却从来都不包括黄岩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菲律宾的若干法律文件、官方文件和国家地图中,从未涉及黄岩岛。在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等菲国内法律法规中,菲官方屡次明文确认菲律宾领土范围,黄岩岛不仅不在其宣布的领土范围之内,而且菲律宾领海基点和基线也未涉及黄岩岛。1981年、1984年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仍然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范围之外。1997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在1994年10月18日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1994年11月18日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中,均确认“菲领土边界和主权是由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第三款所规定,黄岩岛位于菲领土边界之外”。
菲律宾方面曾经提出,黄岩岛在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因此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对此,国际法上一项基本的规则从来都是“依据陆地统治海洋”,即国家先有了某陆地的主权,才能对邻接该陆地的海洋主张权利,而这一点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当中已经得到了明确体现。菲律宾的主张恰恰相反,先主张对海洋的权利,再据此主张对该海域内陆地的权利。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菲律宾又以对黄岩岛实行了管辖权为由,提出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菲律宾还特别提及了被视为经典的帕尔玛斯岛仲裁案。该案裁决通过缜密的推理所阐释的国际法规则是:国家通过对某土地长期地、有效地行使管辖权,即取得对该地的领土主权。正是由于中国对黄岩岛行使了“长期、有效”的管辖权,中国才拥有了对黄岩岛的主权。
菲律宾以“地理邻近”为借口提出领土要求在国际法上根本就不成立。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
保护研究
生态保护
海水温升的热胁迫压力:国际珊瑚礁学者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导致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快速退化(热白化)的主要原因。
卫星遥感结果表明,自1993年起,黄岩岛海域的海表温度(SST)和周热度(DHW)总体呈上升趋势(SST平均上升速率0.021°C/年),并在1998年、2010年、2014年、2016年、2019年~2020年面临较高的热压力。这与已报道的全球珊瑚礁大规模白化事件的发生时间较为吻合(1998年、2010年、2014年~2017年),说明黄岩岛珊瑚礁同样经历了海水温升热胁迫的全球性危机影响,但其生态系统仍保持着较为健康的现状,揭示其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
DHW自4月起与往年相比已明显升高,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今年夏季可能面临着比往年更强的海水温升热胁迫压力影响。
敌害生物入侵风险: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主要以造礁石珊瑚为食,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敌害生物种类之一。每只成年长棘海星每天能吃掉数百平方厘米的珊瑚,每公顷超过30只的长棘海星就会导致珊瑚礁明显退化。黄岩岛海域长棘海星较少,珊瑚礁受长棘海星的影响较为有限,长棘海星暴发风险低。
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所、海洋中心、珠江南海局监测科研中心三家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礁栖鱼类和典型生物类群等,并联合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两家重点实验室,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是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2024年7月10日,《
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发布,对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水环境状况、生物质量状况、栖息地状况和生物群落状况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岩岛珊瑚礁各调查点位和整个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
首次实证了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首次得出黄岩岛海域海漂垃圾污染水平,其平均密度与国际上其他离岸海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首次调查记录与分析了黄岩岛礁栖鱼类的状况;首次定量调查分析了砗磲的栖息密度,并发现了苍珊瑚、多孔螅、软珊瑚等重要生态类群。
科学研究
中国很早就开展了对黄岩岛的科考调查。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1279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1973年—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科学家两次登上黄岩岛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洋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海洋沉积、海水化学和海洋生物等。
1980年,原中国测绘局、地震局和海洋局在黄岩岛上设立了南海科考碑。
1983年—1985年,原国家海洋局对南海中部开展综合调查,覆盖黄岩岛周边区域,调查内容包括水文气象、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底质、声学等。
1992年,解放军海测兵勘测南海,并在黄岩岛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94年,南海科学考察队抵达黄岩岛进行考察,并在岛上建了一块一米高的水泥纪念碑。
1994年、1995年和1997年,中国有关部门先后三次批准无线电爱好者登岛进行无线电探险活动。
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多次对黄岩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开展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山大学等相关科研业务机构对黄岩岛周边海域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多次开展调查。
2015年5月—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在国家相关科研项目支持下,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中南部海域开展了较为详细的水环境和珊瑚礁生态调查。
2019年—2021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依托科技调查项目,对黄岩岛周边海域开展了海洋化学、生物生态等的调查。
2024年5月—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在黄岩岛海域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等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