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曾任国民政府委员
黄郛(1880年一1936年12月6日),字膺白,号昭甫,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百官镇(今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毕业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会会员、蒋介石的盟兄弟、曾任北伐军兵站总监、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总长、教育总长、新中国建设学会理事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人物生平
黄郛(1880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绍麟,字膺白。
早年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加入同盟会。在日本期间结识了蒋介石张群
1910年,毕业回国,在清廷军谘府二厅、军事官报局任职。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陈其美招往上海,参与上海光复,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2师师长、南京临时政府兵部总监,委蒋介石为第5团团长,并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盟兄弟”。次年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迎合蒋介石,主动解散所部军队。“二次革命”失败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逃亡日本,经南洋赴美国。
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后定居天津,与北洋政客过往从密。
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受徐委托代编《欧战后之中国》一书。
1921年,出任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代表团顾问。
1923年2月入张绍曾内阁,署理外交总长,随后又历任高凌蔚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
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至段祺瑞复出,被迫辞职。
1926年,应蒋介石邀请南下。北伐战争开始后,南下沪杭,为蒋介石“离俄清共”,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出谋划策。尔后成为新政学系首领之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后北上说服冯玉祥阎锡山附蒋。
1927年,武汉“七·一五事变” 后,蒋介石下野,随同辞职。
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同年3月,黄郛负责处理第一次南京事件的善后事宜,同美国缔结双边协定(其他诸国由其后任王正廷缔结协定)。
同年5月,“济南事件”发生。黄郛在事件发生时正在济南,但和蒋介石一起从当地离开,受到中国国内舆论指责。黄郛遂辞任外交部长。其后,在野的黄郛支持张群的新政学系,并继续著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退居上海和浙江莫干山,在幕后为蒋介石出谋划策。
1932年6月,在上海发起成立新中国建设学会,被推为理事长,提出以设计“广义的国防中心之建设计划”为学会职志。
1933年5月,受蒋之邀,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于万难时局下,对日签订《塘沽协定》,民愤大起。1935年春,遂辞任委员长并引退。
1936年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6日病逝上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9: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