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铁
清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教育家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广东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于江苏苏州黄丽坊。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三集,流行于世的诗有29卷2393首。在京师他与番禺张维屏、香山黄香石、吴川吴辛山、阳春谭敬昭、顺德吴秋航、黄小舟称为“粤东七才子”,盛大士辑《粤东七子诗》行世。在嘉应州,他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
人物生平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字谷生,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蕉城陂角霞黄村人,清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和教育家。嘉庆二十四年甲申科举人。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后三入潮州讲学。他才华横溢,著有《读白华草堂诗集》《诗纫》《赋钞》《铁合随笔》等诗文集。在京师,他与张维屏、黄香石、林辛山、谭敬昭、吴秋航、黄小舟一起,被称作“广东七子”。在嘉应州,他与宋湘李黼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又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学家。他所编修的《石窟一征》是一部客家重要文献,对了解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以及研究客家源流、文化、民俗都有重要价值。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黄香铁生于江苏苏州黄骊坊,幼聪敏,10岁能诗。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人,充国史馆缮书,后授大桃知县。他淡于荣利,求改教职。道光元年(1821年),掌教潮阳县龙湖书院。道光七年(1827年),移潮州城南书院掌教。道光十七年(1837年),官潮阳县儒学教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翰林院待诏所待诏。
黄香铁卒于咸丰三年(1853),终年65岁。他逝世时《石窟一征》尚未完成,其末卷部分为后人所补。此书后来由其外甥钟仲鹏、门生古朴臣于光绪六年(1880)木刻初版刊行。后因版毁于火,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朴臣之子古范初集资再次付刻。民国19年(1930),曾有人以铅字翻印。1943年,蕉岭县民众教育馆收古范初原版,集资重印。
轶事典故
黄香铁,自幼聪敏过人,记忆能力强,有过目不忘之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后授大挑一等(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挑选的标准重在形貌与应对,须体貌端正,言语译明,于时事吏治素有研究。)他淡泊名利,求改教职,从道光元年掌教潮阳龙湖书院达十六、七年之久,以后当过几年待诏教谕。
轰动京城《落叶》诗
清代乾嘉年间,有嘉应州镇平县黄氏夫妇迫于生计,辗转来到江浙地区谋食。他们在苏州黄骊坊喜得贵子,并为其取名香铁。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光耀古今的大才子黄香铁。
黄香铁自幼聪敏过人,过目不忘,能诗善文。他学富五车,佳作甚丰,所著《读白华草堂诗集》有3集29卷,分初集、二集和苜蓿集,每集按写作年代分卷。收集了他于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间的古体诗2393首。其中五言五律占大部分,七律以《落叶》诗闻名,七绝以《帝京杂咏百首》最多,此外亦有乐府和长短句。诗集题材多样,有的指陈时事、疾呼百姓苦楚,有的闲赋田园、赞颂桂岭胜境……这些诗大致可分为民俗风俗、自然景观、风光名胜、乡土情谊和古今人物等五大类。每出一卷,士人争相传阅,谓为惊世之作。
在京都时,三十岁的黄香铁写出《落叶》律诗四首。自古落叶诗赋,大抵托物抒情,词境凉悲,而他的《落叶》诗不同。此诗一反颓废传统,独出安恬喜悦之语。其中第三首云:
水墨萧参老笔遒,画家酷似李营邱。
江湖一白浮渔艇,烟月空青见寺楼。
倦客晚来宜望远,枯禅定后不惊秋。
天公收拾林峦净,要放梅花出一头。
诗文一出,京师为之轰动,名公巨卿直呼他为“黄落叶”而不称其名。
嘉庆二十四年,三十三岁的黄香铁考中举人。此间他多和六位粤籍诗友往来酬唱。后盛大士把他们的诗集刊《粤东七子诗》行世,序中评道:“香铁才力雄骏,生气满纸,跌宕淋漓,动与古会,性格亮直,辩论是非,侃侃不阿。其诗精美在外,质朴在内,尤有志于古烈隐迹,发挥其事,使生气在目,及诗家龙门。”
淡泊明志,讲学潮州
据《清稗类钞》载,有人赠晚年的黄香铁一戏谑联,总结其一生:
五品六品七品,官愈做而愈小;一集二集三集,诗日积而日多。
实际上,黄香铁自参加科举,倾心诗歌要多于宦途。他在京因沉溺于吟咏,荒废科举学业,在其友颜鲁舆相劝下,不得不“得诗百篇后,今岁不复作”。次年,他在河北省正定府获鹿县担任知县幕僚,耳闻目染州县积弊,作《幕中吟》(五古三首)讽之。其中“贪官伸手为,好官转眼换。至清水无鱼,斯言岂河汉?” (见《读白华草堂诗集·上控案》)描述了清廉胥吏被蠹奸同侪排斥,遭受“为金所啖”的无赖举控。《派差役》则生动揭示了差役征徭时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是因为管事官员不体察民情,对相关工作只是朱笔一过。
中举人后次年,黄香铁参加“大挑”,被取一等以知县用。然而他决定回广东从教,遂“改授教职”,由吏部分派候补,郑亲王等挽留未改其意(见《黄香铁年谱》,林清水撰)。道光元年,黄香铁从京都返,以“无地筑债台,有牍荐宾馆。由来乞米书,乃是士恒产。行当潮州去,坐看南风转。”被荐(见《到家五首》之五),在龙湖书院坐馆。此后,他几次往返于鲁、苏、京、杭和潮州、镇平之间。在潮州城南书院,黄香铁授课童蒙以求馆谷,身处贫困却自得其乐。其诗曰:“炉灶红情热,阶除绿意新。风寒万间厦,雨足一家春。作客同妻子,为儒异贱贫。池塘刚屋后,相忆此吟身。” 在潮州韩山书院(即韩祠)任教时,吏部直授黄香铁为广东潮阳儒学教谕。
《石窟一征》青史留名
鉴于过去修订的《镇平县志》内容简陋,黄香铁实地考证、旁征博引、纠偏改谬,纂成地方志《石窟一征》。全书于咸丰三年(1853)完稿,是年黄香铁卒,终年67岁。
《石窟一征》分类为方域、征抚、教养、礼俗、天时、日用、地志、方言、人物、艺文,殿之以杂记,统九卷,八万八千余字。凡县志所应包括的内容均备。因为书非官修,故而名之“一征”,体现作者谦逊。此书记载了广东镇平县情,因县境有石窟河,今蕉城一带曾名“石窟一图”,所以书名冠之以“石窟”。书成,历经乱世战火(有印版曾焚于太平天国汪海洋部),几经流转重印。1970年,蕉岭旅台乡贤将所藏《石窟一征》(宣统元年重印本)交台湾学生书局影印出版成精装一册本。
“镇邑风气醇雅,男读女耕。故虽百里之地,应童子试者常一千七百余人。每村俱有家塾,有一二百户者,即有塾六七处……塾大者亦许外人会读。”据《石窟一征》记载,蕉岭书院独名桂岭,是因为书院位于山岭南面,坡道逶迤起伏,隐然如桂林的“八桂堂”。
《卷四·礼俗》中记录了客家先民宗祠、祭祖、人之出生、娶嫁、丧葬礼仪,和农村迎神建醮、节日、饮食等习惯。许多习俗至今犹见,比如“妇人产后月内,必以雄鸡炒姜酒食之。盖取其去风而活血也。”《卷六·地志》载述了长潭、仙人桥、桃溪、铁山等名胜和本县河流、圩场以及城隍、关帝庙、天后宫等。从中可知蓝坊以宋代蓝奎得名,“距今七百余年,而蓝坊村人,尚传奎横行乡曲,且实其事迹云。”
黄香铁的《石窟一征》是镇平历史的见证,是客家人文的荟萃,言炳丹青,必将流芳百世。
讲学潮州三书院
一、龙湖书院教习
道光元年,香铁从京都返,以“无地筑债台,有牍荐宾馆。由来乞米书,乃是士恒产。行当潮州去,坐看南风转。”被荐(见《到家五首》之五),馆于龙湖书院。先是僦居叩齿庵,有五古《九日至潮,仍僦居叩齿庵,城南山长邓均甫彬来访,邀至斋中作重九》言及。又有《夜坐杂感(龙湖院中作)》五律六首。二年以“龙湖洲租,往年玩役包庇,玩佃积压,以致师生修脯膏火皆不给。”香铁“为寓书观察下县严催,稍有输缴。”但于此时香铁已生去意,于五古《将解馆复戏次前韵一首》可征。
案:光绪《海阳县志》卷十九《建置略三·书院》载:“龙湖书院,在隆津都龙湖寨,建自前明。中为文起堂,祀韩文公,左为景贤祠,祀唐进士赵天水,右为报德祠,祀明副使周台石、知府樊中虞、知县李六恩、邑绅夏力庸。旁环斋舍,为隆津十五姓文士肄业之所。”
二、城南书院教习
道光七年入潮,为杨桂山观察聘,于其诗《潮州别霁翁》可考:“杨公(桂山)走书币,延我课童蒙。重来馆潮州,授诗感阜螽。”“城南有学舍,居室余数楹。可以顿妻孥,且与讲书生。”既坐馆,有诗《春正四日,城南院中坐雨,有怀仲弟笙调、叔弟琴扆》:“炉灶红情热,阶除绿意新。风寒万间厦,雨足一家春。作客同妻子,为儒异贱贫。池塘刚屋后,相忆此吟身。”另有五古《城南四首》、七言《城南消夏绝句》十首、七律《元旦城南讲院偶成》、《曾籋云茂才骧留宿城南,即和其感怀原韵》、《书馆偶成,用望子见怀韵并寄》三首等诗及之。《书馆偶成,用望子见怀韵并寄》其一有句:“一经训故守陈钦(时学子方授《左氏春秋》),尚与童蒙切字音。”与上引“延我课童蒙”合,是香铁时乃授经课童蒙,以谋馆谷也。后以桂山于九年岁杪权转运使赴穗,十年桂山实授都转权廉使,香铁因于是年秋去潮,附公车上京会试。坐馆城南三年。
光绪《海阳县志》卷十九《建置略三·书院》略曰:城南书院,在城西南道署后,旧在城南七里许。宋元祐五年知军州事王涤建为韩公庙,苏轼撰碑。淳熙十八年丁允元迁于河东双旌山,后废。庆元五年沈杞复建于旧址。淳祐三年郑良臣建斋舍,课诸生,为城南书庄。元至顺间,总管王元恭改为韩山书院。至正十四年郡守王那木翰追修故典,乃于城西南前,临方塘后倚小金山之大隐庵毁而迁焉。天顺七年参政龚毅市地拓之,后屡有创建。康熙三十年巡道史起贤于城东蔡梦悦祠别建韩山书院,院遂仍名城南,专为海阳生童肄业之所。
三、潮阳教谕兼东山书院教席
香铁于《读白华草堂诗·苜蓿集自叙》称:“余于丁酉(道光十七年)四月莅潮阳教谕事,癸卯(二十三年)除授翰林待诏,其明年甲辰卸司铎事,至冬始去。计数年中所谓教谕而德成者,实自疚;而所得诗,则依然盈箧。”香铁此来乃为县学教谕,主儒学,或兼东山书院教席,有五古《五月十五日,邀蒋道芗、胡昼堂、周雪吟凤章、顾健吾锟、吴云帆同年、姚百村续红棉吟社于东山讲院》、七律《十月六日及门诸子东山讲院雨集即事》、《秋初邀昼堂暨诸同僚集饮东山书院,用昼堂韵》三诗及之。香铁任教谕事前后有八年。
光绪《东山书院》卷六《学校·书院》载:“东山书院,即韩祠。嘉庆二十四年知县唐文藻修,并建厢房六十余间,为生童肄业所。同治间,总兵方耀、署知县张璇、樊希元筹款重修。”
黄香铁三下潮州讲学,担任过潮阳龙湖书院、潮州城南书院和韩山书院山长。潮州韩山书院是明清两朝粤东地区的学术中心,岭南地区的重要学府。据统计,有清一代,有三位梅州籍学者在此担任山长(相当于院长,分别是何如璋、黄香铁、丘建猷),还有十三位担任了主讲(丘逢甲詹学海郑家兰王利亨李光彦黄仲容李铿载何探源饶庆捷林绍龙李纶光张其䎖钟孟鸿)。这些人多为翰林进士出身,黄香铁能以举人的身份担任山长,主掌韩山,说明他的学问修养深受时人的认可。
潮中纳妾姐妹花
香铁道光廿一年于潮阳娶土人(本地人)姐妹为妾,名曰紫荃、紫翘,其诗《漫成》:“有妾方栽姐妹花”及之。其诗友胡昼堂曾以诗见调,香铁用韵奉答,见《苜蓿集》辛丑卷五《以香兰二枝贻昼堂,时方纳姬,昼堂来诗戏及,用韵奉答》及《昼堂复以姬操土音见调,依韵答之》两诗。香铁得二姬相伴官舍,颇饶清福,其诗《冬夜与紫荃、紫翘二姬小饮作》有句:“灯前秀色餐蛾绿,枕畔闲情倚雁红。便觉老夫饶晚福,不须调侃说文穷。”(《苜蓿集》壬寅卷六)
道光廿三年癸卯卷七有诗《春正饷橘甚富,且甘美异常,成二诗示紫荃、紫翘两姬》七绝二首,其二有句:“安州漫诩千房蜜,甜到中边手愈香。”廿三年秋,香铁除授翰林待诏,有诗《将之羊城,顺道挈二姬回里,夜泊后溪守风潮作》,翌年卸司铎事,仍居潮阳,至冬始去,有诗《解组后,携二姬移榻种龙养凤之窠,檐翠周遮,鸣蝉四合,疏星入棂,凉云着几,是小安乐行窝也。得消夏诗十四首》,可征香铁随任内眷仅此二姬,而元配未赴,香铁得享此安乐事,则二姬亦解语花者。
香铁赴任翰林待诏俸满后,仍返潮郡,筑雁红馆自娱,乐不思蜀矣,实亦为吾潮添一韵事也。
案:读丘仓海《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黄香铁先生钊故宅有楼翼然,今斥为酒家矣,与客饮此,追话遗事,感赋六绝句》,其二为:“为筑高楼贮绿珠,玉山醉倒遣花扶。买丝合把吴公绣,如此怜才旷代无(吴公名均,潮守也。为先生筑宅买园,并赠孺子妾二,以娱其老)。”
吴均字云帆,钱塘人,为香铁同年。此说于云帆为筑宅买园则或有其事,而“赠孺子妾二”则非是。筑宅事在香铁翰林待诏任满后返潮时,云帆已提任潮守;而纳妾为道光廿一年事,征之香铁诗,亦仅言纳妾而不及云帆,若为云帆所赠,当于答昼堂诗中相及,时云帆为潮阳令,廿三年香铁送二妾返里时云帆摄篆嘉应。故仓海此说疑误。仓海此题其五有注,称香铁外甥钟遇宾侍御曾拟赎回其故宅而不果,至仓海饮此楼时,侍御归道山亦有年矣。为之低徊唏嘘。
丁日昌与黄香铁的交往
丁日昌早年的重要人生师友之中,就有客籍的嘉应州著名文士黄香铁。丁日昌青年时代就认识这位老师,嘉应诗人黄昌麟所著的《红楼梦二百咏》出版于清道光年间,书中有丁日昌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所作序言,其时丁氏是尚未到弱冠之龄的童生,竟能与学识渊博的夫子黄香铁一起点评黄昌麟的咏红诗歌。丁日昌不但为诗集作序作跋,还对每首诗从艺术或思想的角度进行评论达200则,而黄香铁的补评亦有25则之多,可见早年两人对当时被归入稗官野史的小说家流持有温情的关注,对《红楼梦》这部艺术性高的小说高看一眼。虽然他在后来高居江苏巡抚任上,曾经下令严禁“淫词小说”,也将《红楼梦》列入查禁书单,可能是身在其位的情非得已。此是后话。
丁日昌的诗集《百兰山馆诗》录有《赠香铁先生》二首,其中“南珠韵绝一千载,海水婆娑今此翁”一句,有夹注:“先生掌教龙湖,即南珠楼旧址也。”提及的是黄香铁早年成为潮州府龙湖书院掌教的往事。事实上,丁诗不止一次提及黄香铁,黄香铁逝世后,他又撰有挽联哀悼老师:“满目尚狼烟,示家祭有诗,见著放翁应太息;惊心成蝶梦,上封禅无稿,果然和靖是高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四处烽烟,考上秀才的丁日昌参与戎幕,走上从政的仕途之路,伤感时事之余,对才华横溢而仕途偃蹇的老师的诗才和高洁品格表示敬意,认为黄香铁是陆放翁、林和靖一类的风雅人物。
福建巡抚丁日昌挽黄香铁挽联:
满目尚狼烟,示家祭有诗,见著放翁应太息;
惊心成蝶梦,上封禅无稿,果然和靖是高人。
——挽黄香铁
黄香铁谢世时,丁日昌撰此挽联相挽。他是丁日昌的前辈,丁日昌不但尊重黄的人品,对其诗风也甚为心仪,从《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中的《镜子词》《为张浦云师题梦游罗浮图》等诗,可知受黄香铁很大的影响。
黄香铁诗好,书法水平也高,得力于王献之瘦金体,秀美灵动。《百木园随笔》称:“曩者丁中丞(即丁日昌——引者注)殁后,丁府书画多散出,流于坊间。黄香铁致中丞书札二道,通体透逸,得力于十三行,也师瘦金,甚可观。先贤遗札,可宝可宝。”
《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收录其折扇行书一件,称“字结体身腰颀长,笔画纤劲清瘦,调子疏淡,乍看似信笔写去,不作经营,但笔笔有法度,字字得其所”。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黄香铁为潮州湘子桥小蓬莱楼外柱撰书行书楹联:“修成蓬岛三神洞;汇到梅溪万壑流”联,行书秀逸灵动。
个人作品
黄香铁工于诗词,著有《读白华草堂诗集》三集(现存29卷2393首),遗著尚有《诗纫》八卷、《诗响》两卷、《赋钞》一卷、《经馂》四卷、《铁盒随笔》若干卷等。
诗词选录
有《读白华草堂诗集》,分初集、二集和苜蓿集,按写作年代分29卷,收集35年间的古今体诗2393首。七律以脍炙人口的《落叶诗》誉满京城,时人称黄香铁为“黄落叶”。古往今来之咏落叶者,多意萧条而词悲伤。黄香铁的落叶诗却一反伤感、悲凉、颓丧情绪,每首结句皆寄于希望,充满生机。原作选录:
其一:
清晨鹿迹冷苍苔,残叶纷纷卷作堆。万点乌鸦盘阵起,四山风雨逼秋来。看如老将成功退,悟到高僧解脱回。删尽繁芜存质干,不应枯槁比寒灰。
其二:
月满空山乱打门,绝无人迹有声喧。文章境已归平淡,天地心应见本根。长日著书惟学道,暂时对酒亦忘言。寒龛梦觉青灯暗,知在江南第几村。
其三:
水墨萧掺老笔道,画家酷似李营邱。江湖一白浮鱼艇,烟月空青见寺楼。倦客晚来宜望远,枯禅定后不惊秋。天公收拾林峦净,要放梅花出一头。
其四:
西风一夕促扬舲,楚客离思满洞庭。千古风骚愁失坠,百年耆旧感凋零。梢问鸟解翻身救,窗里人偏侧耳听。闻道阳和真有力,暗中回到树头青。
由于此诗咏落叶风格独树一帜,脍炙人口,轰动京都,诸名士呼黄香铁为“黄落叶”而不称名。在嘉应州,黄香铁与宋湘、李黼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
黄香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日以古体诗自课。他写出《读白华草堂诗集》3集20多卷。分初集、二集和苜蓿集,每集按写作年代分卷,共二十九卷。收集他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35年间的作品古今体诗2393首。其中五言五律占大部分,七律以脍炙人口的《落叶诗》闻名,七绝以《帝京杂咏百首》最多,中亦有乐府和长短句。诗集题材多样,生活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大致可概括为民俗风俗、自然景观、风光名胜、乡土情谊、古今人物等五大类,其诗每出一卷,传颂甚广,特别是他的《落叶诗》,形象隽永,脍炙人口,轰动京城,人们称誉他为“黄落叶”。
黄香铁诗好,书法水平也高,得力于王献之和瘦金体,秀美灵动。《百木园随笔》称:“曩者丁中丞(即丁日昌—引者注)殁后,丁府书画多散出,流于坊间。黄香铁致中丞书札二道,通体秀逸,得力于十三行,也师瘦金,甚可观。先贤遗札,可宝可宝。”《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收录其折扇行书一件,称“字结体身腰颀长,笔画纤劲清瘦,调子疏淡,乍看似信笔写去,不作经营,但笔笔有法度,字字得其所”。道光二十八年(1848)他为潮州湘子桥小蓬莱楼外柱书撰“修成蓬岛三神洞;汇到梅溪万壑流”联,行书,秀逸灵动。
黄香铁又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编修《石窟一征》,全书分为九卷:卷一为方域、征抚,卷二、卷三为教养,卷四为礼俗,卷五为天时、日用,卷六为地志,卷七、卷八为方言,卷九为人物、艺文、杂记,共8万8千多字,是一部客家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了解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对研究客家源流、文化、民俗都有重要的价值。
《石窟一征》还有一大贡献就是率先对客家方言进行了记录与考证。方言部分占了全书的五分之一,是该书的重要内容。温仲和光绪《嘉应州志·方言篇》就以《石窟一征》为蓝本,民国年间的《赤溪县志·方言》又是以光绪《嘉应州志》为蓝本。包括黄香铁之后的许多客家方言学研究成果,如杨恭桓的《客话本字》、罗蔼其的《客方言》等,都对《石窟一征》的部分内容有所参考借鉴,可以说客家方言研究萌芽于黄香铁。
人物评价
黄香铁三次上京,居京18年。三下潮州讲学,在潮阳任儒学教谕7年,连续在潮州讲学12年,极得文人学士的推崇,为黄香铁学问高深而得不到重用而鸣不平,晚年回家乡时,当地一位举人写一临别赠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联云:七品八品九品,官愈做而愈小;一集二集三集,诗日积以日多。
在嘉应州,他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的诗名与番禺张维屏、香山黄香石等合称“粤东七子”,
盛大士《粤东七子诗序》说“香铁才力雄骏,生气满纸,跌宕淋漓,动与古会,性格亮直,辩论是非,侃侃不阿。其诗精美在外,质朴在内,尤有志于古烈隐迹,发挥其事,使生气在目,及诗家龙门。”
黄香铁是丁日昌的前辈,丁不但尊重黄的人品,对其诗风也甚为心仪,从《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中的《镜子词》《为张浦云师题梦游罗浮图》等诗,可知受黄很大的影响。当黄谢世时,丁日昌有联挽之,为:“满目尚狼烟,示家祭有诗,见著放翁应太息;惊心成蝶梦,上封禅无稿,果然和靖是高人。”
丘逢甲在题《读白华草堂诗集》中“嘉道以还论粤派,谭张之外此名家。瓣香故里尊红杏,养志高堂谱白华。七字鼓旌雄后劲,一官鉊铎老天涯。寻秋曾过诗人墓,重检残篇发浩嗟。”
《百木园随笔》称:“黄香铁致中丞书札二道,通体秀逸,得力于十三行,也师瘦金,甚可观。先贤遗札,可宝可宝。”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为黄香铁画像题像赞云:“貌奇而丰,性介而通。行万里而脚健,年半百而心犹童。是所以为铁居士,抱贞石而托厥躬。”
人物故居
黄香铁故居铁耕楼位于蕉岭县蕉城镇陂角霞黄村,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约9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有40多间房。这座楼是黄香铁的学生为报师恩出资建造。晚年的黄香铁就半隐居在这座楼里,整理诗稿和编撰《石窟一征》。2019年,黄香铁故居铁耕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14: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