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即
,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
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
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
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
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
地球表层(包括
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
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
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
空间定位数据、
图形数据、遥感
图像数据、
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
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基本特点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
子系统构成,如
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
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
图像处理子系统、
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
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
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
数据都按统一的
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
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
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
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GIS与
测绘学和
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
矿山测量、
地籍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和
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
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
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
空间目标的数字
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
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
地理信息系统和
信息地理学是
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
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
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论坛活动
近日,第三届
地质信息技术发展论坛在
深圳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地质大数据体系建设实施与进展,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绍
国土资源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企业级信息化等有关情况,开阔与会者视野、拓展思路;接着以地质大数据与
信息服务工程所属二级项目为依托,交流研讨在
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及下一步
工作计划。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深圳市
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园、
华为深圳
总部基地,实地了解了
MapGIS10.2云GIS产品及地矿行业应用,华为ICT解决方案、
模块化数据中心、
软件定义网络SDN、云计算、
物联网等
相关技术最新进展。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分享了外系统
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体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
空间分析挖掘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地质调查信息化、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参考意义;同时向与会专家展示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成果,交流了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的建设进展,明晰了下一步工作,会推动地质
大数据工程的实施。
遥感
定义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
新兴技术。开始为
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
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
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
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
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
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
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
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
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
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
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
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
遥感技术,特别是
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
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
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
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
紫外线,
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
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
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
定义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
导航卫星进行
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简称
GPS) 是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
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
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
航空摄影、
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
地壳运动测量、工程
变形测量、
资源勘察、
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好的
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分布在六个
轨道平面内。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都有四颗GPS卫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星座(GPS星座是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其中21颗是工作卫星,3颗是备份卫星);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
接收机。
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
均匀分布在6 个
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
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 颗
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 卫星产生两组
电码, 一组称为C/ A 码( Coarse/ Acquisition Code11023MHz) ;一组称为P 码(Procise Code 10123MHz) ,P 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 A 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
主控站,5 个全球监测站和3 个地面
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
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
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
观测数据,包括
电离层和
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 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
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 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
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如果某
地面站发生故障,那么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还可用一段时间,但
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星的位置是依据
卫星发射的
星历—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的 的参数算得的。每颗GPS卫星所播发的星历,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的。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 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
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地面监控系统 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
一时间标准—
GPS时间系统。这就需要地面站监测各颗卫星的时间,求出
钟差。然后由地面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
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 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
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
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
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
地理位置的
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
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
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
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
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
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六大特点:第一,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第二,
全球覆盖(高达98%);第三,七维定点定速定时高精度;第四,快速、省时、高效率;第五,应用广泛、多功能;第六,可
移动定位。
我国的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一号研制成功。在渔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数字地球
概念: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
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
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
技术系统。
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
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娱乐服务。
严格地讲,
数字地球是以
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
存储技术为基础,以
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
多分辨率、
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
人类活动和
生活质量。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
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
地理数据虚拟地球理解误区
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3S技术,但是并不局限于3S技术,还包括
虚拟环境,网络
GIS等其他技术。
1、GIS+RS+GPS=3S
2、GIS+多媒体技术
5、GIS+移动通信技术
6、GIS+Internet技术
可见,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是3S技术,但不限于三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