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
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
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
基因组CpG二
核苷酸的
胞嘧啶5号碳位
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
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
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
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也是研究最深入的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广义上的DNA甲基化是指
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
催化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作为
甲基供体,通过
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获得一个甲基基团的
化学修饰过程。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发生在
胞嘧啶的C-5位、
腺嘌呤的N-6位及
鸟嘌呤的G-7位等位点。一般研究中所涉及的DNA甲基化主要是指发生在CpG二
核苷酸中胞嘧啶上第5位
碳原子的
甲基化过程,其产物称为
5-甲基胞嘧啶(5-mC),是植物、动物等
真核生物DNA甲基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发现的
哺乳动物DNA甲基化的唯一形式。DNA甲基化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修饰状态,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可随
DNA的复制过程遗传给新生的
子代DNA,是一种重要的
表观遗传机制。
基因组中DNA的甲基化模式是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实现的。
DNA甲基化酶分为2类,即维持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l或维持甲基化酶)和
从头甲基化酶。根据序列的
同源性和功能,
真核生物DNA甲基化转移酶又分为4类:Dnmtl/METl、Dnmt2、CMTs和Dn-mt3。DnmtliiMETl类酶参与CG序列甲基化的维持。CMTs类酶仅发现在植物中,主要特征是它的催化区T和Ⅳ包埋染色体的主区,并且特异性地维持CG序列的甲基化。Dnmt:3类酶在
小鼠、人类和
斑马鱼中得到鉴定.Dnmt3a和Dnmt3b在
未分化的
胚胎干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体细胞中表达水平很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从头甲基化,但对维持甲基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负责
重复序列的甲基化。
DNA甲基化反应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2条链均未甲基化的DNA被甲基化,称为
从头甲基化(denovo methylation);另一种是
双链DNA的其中一条链已存在甲基化,另一条未甲基化的链被甲基化,这种类型称为保留甲基化(maintenance methylation)。
由于Dnmtl和Dnmt3基因家族没有针对CpG二
核苷酸序列的
特异性,人们因此提出了DNA甲基化
转移酶发现靶位点的机制。首先,甲基化转移酶并不是同等地接近所有染色体区域。具有染色体重构和
DNA螺旋酶活性的
蛋白质能调节
哺乳动物细胞内DNA甲基化,如SNF2家族2个成员ATRX和Lsh;其次,附件因子(蛋白质、
RNA等)能召集DNA甲基化转移酶到特定基因组序列或染色体结构中,如pRB蛋白等能够与Dnmtl作用,在
S期晚期将它召集到高度甲基化的
异染色质区。
DNA甲基化(methylation)是
真核细胞正常而普遍的修饰方式,也是
哺乳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
表观遗传学形式。DNA甲基化后
核苷酸顺序及其组成虽未发生改变,但
基因表达受影响。尽管甲基化修饰有多种方式,被修饰位点的
碱基可以是
腺嘌呤的N-6位、
胞嘧啶的N-4位、
鸟嘌呤的N-7位和胞嘧啶的C-5位,它们分别由不同的
DNA甲基化酶催化,但大多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
CpG岛上。DNA甲基化时,胞嘧啶从
DNA双螺旋上突出,进入能与酶结合的裂隙中,在胞嘧啶
甲基转移酶催化下,把活性的甲基从S-腺苷甲硫氨酸转移至胞嘧啶5位上,形成5-
甲基胞嘧啶(5-MC)。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导致转录沉寂。
哺乳类动物一生中
DNA甲基化水平有着显著变化:在
受精卵最初几次
卵裂中,去
甲基化酶清除
DNA分子上几乎所有从
亲代遗传下来的甲基化标记;在
胚胎植入子宫时,一种新的甲基化遍布整个
基因组,构建性甲基化酶使DNA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甲基化模式,一旦细胞内新的甲基化
模式建成,将通过维持甲基化酶以“甲基化维持”的形式将新的DNA甲基化模式传递给所有
子细胞DNA分子上。这就解释了
基因印记不是一种突变,也不是一种永久的变化。印记是可逆的,它只持续于个体的一生中,在下一代个体的
配子形成时,旧的基因印记消除并又发生新的基因印记。由此可见,
遗传印记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就是DNA甲基化。在遗传印记与
肿瘤的研究中也发现肿瘤抑制基因P16,甲基化使之
失活,去甲基化可使之恢复该基因本来的特性。而异常甲基化可能是
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说明DNA甲基化的修饰有着广泛的作用。
甲基化的DNA可以发生去甲基化。DNA的去甲基化由基因内部的片段及与其结合的因子所调控。有两种假说可以解释DNA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一种假说与
DNA半保留复制联系在一起,为被动去甲基化。如果甲基化的DNA经
半保留复制后不被甲基化,其DNA则处于
半甲基化状态,半甲基化的DNA如再次发生DNA半保留复制,而DNA甲基化活性仍被抑制,则有50%细胞处于半甲基化状态。第二种假说与半保留复制无关,为主动过程。DNA去甲基化由
DNA去甲基化酶催化。DNA去甲基化是在DNA
糖苷酶的作用下脱掉甲基化碱基的反应,等同于被损伤的DNA在糖苷酶及无碱基
核酸酶酶切偶联催化下的修复反应。5一
甲基胞嘧啶糖基化酶是体内侯选去甲基化酶。此外,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如MBD2等也具有去甲基化酶的活性。
细胞发育过程中,各种表观遗传学现象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DNA甲基化同组蛋白甲基化共同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最早在
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中得到证实,进一步的生化研究结果表明,DNA甲基化是受组蛋白甲基化调节的。对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是建立和维持其他表观遗传学现象的基础,比如DNA甲基化位点可以募集诸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具有抑制功能的复合物,同时除掉该位点附近的组蛋白乙酰化标记。也有研究认为,DNA甲基化是受
组蛋白修饰调控的,有报道称组蛋白修饰H3K9me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