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
调节控制,使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处于有序状态,并对
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的复杂过程。基因表达的调控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内
细胞分化、
形态发生和
个体发育的分子基础。
技术简介
基因调控是现代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因为要了解动植物
生长发育规律。
形态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就必须搞清楚基因表达调控的时间和
空间概念,掌握了基因调控机制,就等于掌握了一把揭示生物学奥秘的钥匙。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录水平上的调控;②
mRNA加工、成熟水平上的调控;③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的指挥系统有很多种,不同生物使用不同的信号来指挥基因调控。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着相当大差异。原核生物中,
营养状况、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真核生物尤其是高等真核生物中,激素水平、发育阶段等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手段,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则为
次要因素。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虽然比真核生物简单,然而也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系统,如在
转录调控中就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复杂的
基因组内确定正确的
转录起始点?如何将
DNA的
核苷酸按着
遗传密码的程序转录到新生的
RNA链中?如何保证合成一条完整的RNA链?如何确定转录的终止?
上述问题决定于DNA的结构、
RNA聚合酶的功能、蛋白因子及其他
小分子配基的互相作用,在转录调控中,现已搞清楚了细菌的几个
操纵子模型,现以
乳糖操纵子和
色氨酸操纵子为例予以说明。
乳糖操纵子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著名的科学家Jacob和Monod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961年建立了
乳糖操纵子学说。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4类基因:①
结构基因,能通过转录、翻译使细胞产生一定的
酶系统和
结构蛋白,这是与生物性状的发育和表型直接相关的基因。乳糖操纵子包含3个结构基因:lacZ、lacY、lacA。LacZ合成β—半乳糖苷酶,lacY合成透过酶,lacA合成
乙酰基
转移酶。②
操纵基因O,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速度,位于结构基因的附近,本身不能转录成
mRNA。③
启动基因P,位于操纵基因的附近,它的作用是发出信号,mRNA合成开始,该基因也不能转录成mRNA。④
调节基因i:可调节操纵基因的活动,调节基因能转录出mRNA,并合成一种蛋白,称
阻遏蛋白。操纵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单位——操纵子(operon)。
调节
乳糖催化酶产生的操纵子就称为
乳糖操纵子。其调控机制简述如下:
抑制作用:调节
基因转录出mRNA,合成阻遏蛋白,因缺少乳糖,阻遏蛋白因其构象能够识别操纵基因并结合到操纵基因上,因此RNA聚合酶就不能与启动基因结合,结构基因也被抑制,结果结构基因不能转录出mRNA,不能翻译
酶蛋白。
诱导作用:乳糖的存在情况下,乳糖代谢产生
别乳糖(alloLactose),别乳糖能和调节基因产生的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改变构象,不能在和操纵基因结合,失去
阻遏作用,结果RNA聚合酶便与启动基因结合,并使结构基因活化,转录出mRNA,翻译出酶蛋白。
负反馈:
细胞质中有了β—
半乳糖苷酶后,便
催化分解乳糖为半乳糖和
葡萄糖。乳糖被分解后,又造成了
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结构基因关闭。
色氨酸操纵子
色氨酸操纵子负责调控
色氨酸的
生物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
培养基中有无色氨酸而定。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自动关闭;缺乏色氨酸时,操纵子被打开。色氨酸在这里不是起诱导作用而是阻遏,因而被称作辅阻遏分子,意指能帮助阻遏蛋白发生作用。
色氨酸操纵子恰和
乳糖操纵子相反。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原核生物同一群体的每个细胞都和外界环境
直接接触,它们主要通过转录调控,以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来适应
环境条件(主要是
营养水平的变化),故
环境因子往往是调控的
诱导物。而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的细胞中激活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预定”的,有序的,不可逆的分化和发育过程,并使生物的组织和器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范围内保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瞬时调控或叫可逆调控,相当于原核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瞬时调控包括某种代谢底物浓度或激素水平升降时及
细胞周期在不同阶段中
酶活性和浓度调节。第二类是发育调节或称不可逆调控,这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精髓,因为它决定了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生长,和发育的全过程。据基因调控在同
一时间中发生的先后次序,又可将其分为
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的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及
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研究
基因调控应回答下面三个主要问题:①什么是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 ②基因调控主要是在那个环节(
模板DNA转录,mRNA的成熟或
蛋白质合成)实现的?③不同水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回答上述这三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真核细胞
基因组DNA含量比原核细胞多,而且在染色体
上除DNA外还含有蛋白质,RNA等,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别是在两个彼此分开的区域: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一条成熟的
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
多肽链;
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及大量非
组蛋白相结合,只有小部分DNA是裸露的;而且高等真核细胞内DNA中很大部分是不转录的;真核生物能够有序的根据生长
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并能根据需要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
拷贝数等。尽管难度很大,科学家们还是建立起多个调控模型。
转录水平的调控
Britten和Davidson于1969年提出的真核生物
单拷贝基因转录调控的模型——Britten—Davidson模型。该模型认为在整合基因的5’端连接着一段具有高度
专一性的
DNA序列,称之为
传感基因。在传感基因上有该基因编码的传感蛋白。外来
信号分子和传感
蛋白结合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作用于和它相邻的综合基因组,亦称受体基因,而转录产生mRNA,后者翻译成
激活蛋白。这些激活蛋白能识别位于结构基因(SG) 前面的受体序列并作用于受体序列,从而使结构基因转录翻译。
若许多结构基因的临近位置上同时具有相同的受体基因,那么这些基因就会受某种
激活因子的控制而表达,这些基因即属于一个组(set),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受体基因与一个结构基因相邻接,他们能被不同的因子所激活,那么该结构基因就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若一个传感基因可以控制几个整合基因,那么一种信号分子即可通过一个相应的传感基因激活几组的基因。故可把一个传感基因所控制的全部基因归属为一套。如果一种整合
基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套中,那么同一组基因也可以属于不同套。
真核细胞中染色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
固缩状态,如间期细胞
着丝粒区、
端粒、次溢痕,
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部分的
重复序列和
巴氏小体均不能表达,通常把该部分称为
异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反的是活化的
常染色质。
真核基因的活跃转录是在常染色质进行的。转录发生之前,常染色质往往在特定区域被
解旋或松弛,形成
自由DNA,这种变化可能包括
核小体结构的消除或改变,DNA本身局部结构的变化,如双螺旋的局部去
超螺旋或松弛、DNA从右旋变为左旋,这些变化可导致结构基因暴露,RNA聚合酶能够发生作用,促进了这些
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导致基因转录,实验证明,这些活跃的DNA首先释放出两种
非组蛋白,(这两种非组蛋白与染色质结合较松弛),非组蛋白是造成活跃表达基因对
核酸酶高度敏感的因素之一。
更多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转录水平调控是大多数
功能蛋白编码
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步骤。关于这一调控机制,现有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
真核基因与
原核基因相同,均拥有
直接作用在
RNA聚合酶上或
聚合酶竞争DNA结合区的转录因子,第二种假说认为,转录调控是通过各种转录因子及
反式作用蛋白对特定DNA位点的结合与脱离引起染色质构象的变化来实现的。真核生物DNA严密的染色质结构及其在
核小体上的超螺旋结构,决定了真核基因表达与DNA高级结构变化之间的必然联系。DNA链的松弛和解旋是真核基因起始mRNA合成的
先决条件。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而翻译则在细胞质中进行。在转录过程中真核基因有
插入序列,结构基因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因此转录后的基因调控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要的是RNA的加工、成熟。各种基因转录产物RNA,无论
rRNA、
tRNA还是mRNA,必须经过转录后的加工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分子。
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蛋白质合成翻译阶段的基因调控有三个方面:① 蛋白质合成起始速率的调控;② MRNA的识别;③
激素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蛋白质合成
起始反应中要涉及到
核糖体、mRNA蛋白质合成
起始因子可溶性蛋白及tRNA,这些结构和谐统一才能完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mRNA则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
真核生物mRNA的“
扫描模式”与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真核
生物蛋白合成起始时,40S核糖体
亚基及有关合成起始因子首先与mRNA模板近5’端处结合,然后向3’方向移行,发现AUG起始密码时,与60S亚基形成80S
起始复合物,即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扫描模式”。
mRNA5’末端的帽子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真核生物5’末端可以有3种不同帽子:0型、I 型和 II 型。不同生物的mRAN可有不同的帽子,其差异在于帽子的
碱基甲基化程度不同。帽子的结构与mRNA的蛋白质合成速率之间关系密切:①
帽子结构是mRNA前体在细胞核内的稳定因素,也是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因素,没有帽子的转录产物会很快被核酸酶降解;② 帽子可以促进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因此提高了翻译强度;③ 没有甲基化(m7G)的帽子(如GPPPN-)以及用化学或
酶学方法脱去帽子的mRNA,其翻译活性明显下降。
mRNA的先导序列可能是
翻译起始调控中的识别机制。可溶性蛋白因子的修饰对翻译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