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英文: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印地语:भारतीय प्रौद्योगिकी संस्थान),是由印度政府建设组成的
工程与技术学院,也是印度国内外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印度理工学院包括23所分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德里分校、马德拉斯分校、坎普尔分校等。
历史沿革
概念提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印度获得独立前的时期,印度总督行政委员会的阿尔德希尔·达拉尔爵士(Ardeshir Dalal)提出了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技术是影响未来印度繁荣的重要因素。按照他的构想,印度将在本土建立高等教育院校,这一计划被视为印度理工学院概念的首次提出。胡迈恩·卡比尔(Humayun Kabir)博士在建立印度理工学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鼓励
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罗伊(B. C. Roy)博士就德希尔·达拉尔爵士为提出的学院
建设方案开展工作。
委员会成立
1945年,卡比尔博士与教育、卫生和
农业部总督执行委员会(Viceroy's Executive Council)的乔根德拉·辛格(Jogendra Singh)爵士成立了一个由22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来准备提案,并任命纳利尼·兰詹·萨卡尔(Nalini Ranjan Sarkar)爵士为主席。由
实业家萨卡尔(Sri N.R.Sarkar)领导的22名成员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建议在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建立四所高等技术机构,以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为蓝本,并设有一些附属的中学。报告还敦促立即开始迅速建立所有四个机构。
第一所理工学院
考虑到萨卡尔委员会(Sarkar committee)的上述建议,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于1950年5月在印度东部
克勒格布尔的海吉利(Hijli)诞生。最初,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从
加尔各答东
滨海艺术中心5号开始运作,并于1950年9月很快转移到海吉利。现在的名称“印度理工学院”是在1951年8月18日学院正式成立之前由毛拉纳·阿布·卡拉姆·阿扎德(Maulana Abul Kalam Azad)采用的。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IIT Kharagpur)校址原来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的历史与海吉利拘留营的历史密切相关。这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监狱里建造的机构之一。
分校建设
在第一所IIT推出后的十年内,建立了4所分校,1958年建立了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IIT Bombay),它是第一所在
外国援助下成立的印度理工学院,资金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59年,在德国的援助和支持下,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IIT Madras)建成。同年还建设了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IIT Kanpur),美国国际开发署与设在麻省的教育开发中心达成协议,联合管理该项目。1961年建立了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IIT Delhi)。
1994年,第六所IIT在
古瓦哈提成立。印度第一所技术学院成立于1847年,被称为汤姆森工程学院(Thoms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随后被称为鲁基大学(University of Roorkee),于2001年9月被任命为第七所IIT机构。
2008年,启动了6所新的IIT:印度理工学院布巴内斯瓦尔分校(IIT Bhubaneswar)、印度理工学院甘地纳加尔分校(IIT Gandhinagar)、印度理工学院海得拉巴分校(IIT Hyderabad)、印度理工学院巴特那分校(IIT Patna)、印度拉贾斯坦邦焦特布尔分校(IIT Rajasthan)和印度理工学院罗巴尔分校(IIT Ropar)。紧随其后的是2009年又有2所IIT:印度理工学院印多尔分校(IIT Indore)和印度理工学院曼迪分校(IIT Mandi)。2012年,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BHU)被指定为第十六所IIT学校。印度理工学院帕拉卡德分校(IIT Palakkad)和印度理工学院提鲁帕蒂分校(IIT Tirupati)于2015年成立,2016年又有5所IIT成立:印度理工学院丹巴德分校(IIT (ISM) Dhanbad)、印度理工学院比莱分校(IIT Bhilai)、印度理工学院果阿分校(IIT Goa)、印度理工学院查谟分校(IIT Jammu)和印度理工学院达尔瓦德分校(IIT Dharwad)。
办学条件
院校设置
印度理工学院不同分校所设院系不尽相同,其主要院系包括航空航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等。例如德里分院侧重工程学,孟买分院强调培养专家研究型人才,马德拉斯分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制图训练,主张学生要多参与当地业界的活动,以与业界保持互动。
教育模式
IIT的
教育模式:训练学生理论、实务兼备。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多样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进而构建个性化和终身性的工程教育体系。学生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
基础科学学分;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
大考,成绩全校排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
实验课;为确保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在学校的安排下,每一位学生至少完成一次企业实习。
德里分院侧重工程学;坎普尔分院在侧重工程学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
自学能力;孟买分院强调培养专家
研究型人才,实行
工学硕士和博士论文的
公开答辩制度;卡拉格普尔分院重视工程专门理论的学习与技能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马德拉斯分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
工程制图训练,主张学生要多参与当地业界的活动,
以与业界保持互动。
学科建设
印度理工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理、工、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学业和设计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体现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且印度理工学院各分院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
印度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建了新生定向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大规模在线课程等。各分校均设有本科生学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课程计划,具体各个学院因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印度理工学院最常见的本科学位是技术科学学士学位,另外还设置了双学位和五年制的综合理学硕士学位 。研究生课程则更加丰富,如技术科学硕士学位 、工商管理硕士和理学硕士 。一些理工分校设有专门的研究生课程班,如科学技术信息专业的硕士学位,医学科学和技术硕士学位、城市规划硕士学位、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设计硕士学位以及在海上作业与管理的硕士学位。博士教育计划中则提供了博士学位,并附有相关的助教金和助研金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印度理工学院还额外设立了非常规的五年制双学位,即科学技术学士学位和科学技术硕士学位联合教育计划。
师资力量
印度理工学院多方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任教,师资比为1:6 至1:8,IIT的
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科技
人文科学及
工程科学中的学科,IIT各分院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
自主设计并实施教学或科研计划。印度理工学院的教职工包括印度航空航天局(INSA)学者、印度青年科学院(INYAS)的学者、印度科学工程领域的教授等。
录取方式
联合入学考试作为印度理工学院组织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大学招生考试,也称之为印度理工学院联考(IITs-JEE),是印度很多学生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重要途径。印度联合入学考试因其通过率较低,被誉为世界上最可信和最具竞争性的高校招生考试之一。2015世界最难考大学排行,印度理工学院居榜首,报考450000人,录取13000人,录取率3%。2021年报名参加 JEE-Mains考试的考生约有 900000 名,只有141699名考生有资格进入 JEE-Advanced考试,最终只有约16296名考生获得23所理工学院的录取,录取率仅为2%左右。
印度理工学院研究生可以参加工程研究生能力倾向测试(GATE)、硕士联合入学考试(JAM)和设计普通入学考试(CEED)获取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工程研究生能力倾向测试(GATE)由班加罗尔(Bangalore)的印度科学研究所(IISc)组织,用于筛选M.Tech课程的研究生入学。GATE共有30份试卷,包括全卷和部分卷。考生可以选择从允许的两张试卷组合中选出一张或两张试卷进行考试。考生获得的GATE成绩自成绩公布之日起三年内有效。硕士联合入学考试(JAM)提供M.Sc.、M.Sc.(技术)、MS(研究)、M.Sc.–M.Tech.双学位、联合M.Sc博士学位以及M.Sc.博士学位双学位。只有已完成本科学位或目前正在攻读本科课程最后一年的考生有资格申请JAM。设计普通入学考试(CEED)是由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代表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进行的全印度考试。且CEED是设计硕士(M.Des.)入学的资格考试。
合作交流
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决定在
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发展理工教育,并推行
质量改进计划。印度政府1956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合作,该合作的产物就是1957年在孟买建立的印度理工学院。从1956年到1973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接受了大量的
苏联援助。苏联赠送大批教学科研设备,派出专家到孟买指导,共派出了59名专家和14名技术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供奖学金让苏联培养了27名印度教师。1965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又接受了苏联政府提供的额外援助。
1956年6月,
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
西德,德国
联邦政府提出帮助印度建立一所高等理工学院。1958年印德政府在
波恩签订了在
马德拉斯建立印度理工学院的协议。根据协议,德国委派20名德国教授和专家、5名工长到马德拉斯;提供约1800万卢比的科研设备;由德国
工科大学为印度培养20名特定专业的教师。在德国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下,马德拉斯分校于1959年建成,1961年成为全国
重点大学。
1966年印德签订了第二个印德协议,德国向印度的20个实验室提供完备的设备;并为印度提供急需的新实验室;向印度选派教授、专家。由德国大学培训60名印度教师和技术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
德国总统以及
柏林工业大学、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
波恩大学、
汉堡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相继访问马德拉斯。马德拉斯分校校长也于1967年访问了德国,与德国的学者、官员、政府代表、德国学术海外服务处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1974年,印德政府开始实施第四次印德协议,内容包括通过R&;D项目建立印德大学间的合作关系,加强工业咨询服务,启动
电机工程研究生项目。1981年,第五个印德协议签署,两国继续加强大学间的合作项目,推动
微处理器实验室、低温实验室和高聚合物实验室之间的
学术交流,进一步交换访学学者。在与德国合作的同时,马德拉斯分校还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如1976年
法国政府签订一项与马德拉斯分校
航空系合作和援助的协议。
1958年,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准备由
麻省理工学院(MIT)援建印度理工学院
坎普尔分校,为此美国工程教育协会和MIT派出两个考察小组调查印度的工程教育。根据考察小组的报告,美国国际开发署于1961年组建了援助坎普尔分校的9所顶尖大学联盟。
坎普尔分校先后有50位教师和技术人员在
美国联盟大学接受专门训练。到1971年6月,坎普尔印美项目共计花费了750万美元为坎普尔分校的各系和研究中心提供设备。
普渡大学图书馆合作项目为坎普尔分校图书馆购买的书籍和期刊约4万册,价值720万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在德国学术交流
服务中心资助下,6所IIT学校与6所顶尖的德国工业大学(
亚琛、
柏林、
达姆施塔特、
德累斯顿、卡尔斯鲁厄、斯图亚特)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卡拉格普尔分校在科研、经费、设备、人才、课程等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与
国际合作,德里分校开展学生、教师交换,合作研究,博士和博士后奖学金项目等形式的合作。
卡拉格普尔分校1982年成立赞助研究与工业
咨询中心,1996年到2000年,共进行了300个科研项目、价值6亿卢比。其中来自国际机构的就有:
英特尔、
德州仪器、北方电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福特基金会、
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欧盟等。德里分校开展的国际赞助研究项目有:西南和
东北季风时
印度洋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研究(
美国海军办公室)、
欧亚大陆雪盖层对印度
夏季季风的实际效应(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湿润热带国家雨季收成研究(
欧洲委员会)等。德里分校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摩托罗拉公司等国际组织和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印度理工学院并未采取过度细化学术机构的举措,而是顺应知识无穷分裂的客观规律,设置学院、系、研究中心三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部门。相较而言,研究中心的跨学科性质最为强烈。一方面,研究中心是由多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师成员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学科领域各异的教师成为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迁移与融合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研究中心与系有同等的人、财、物品等方面的实权,有确定的人员编制、有独立实验室,可自行组织研究生教育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研究中心从学术交流与行政沟通两个方面为多学科融合提供了便利通道,为学者开展跨学科知识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以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校区(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的铁路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中心是由印度政府铁道部和马德拉斯校区于2015年共建而成,使铁路运输业更好地满足并促进印度经济的需要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中心率先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融入铁路工程中,并将其应用于资产管理流程。印度理工学院克拉格布尔校区(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mg-pur)于2017年3月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该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前沿跨学科研究,为用户提供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支持,并为印度政府的国家超级计算任务提供服务。此外,它还将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不同领域的高性能计算研究。
可以发现,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中心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为已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敏锐性。研究中心不仅汇聚了学校内部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还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建立联系以寻求多方合作。至今,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校区(Indian Instiute of Technology Kanpur)有22个研究中心,印度理工学院孟买校区(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有38个研究中心。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注:因印度理工学院为印度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其包含23所分校,且每个分校的标志都不相同(见表格),为节约篇幅,在此仅详细介绍具有代表性分校的校徽标志。
印度理工学院提鲁帕蒂分校的校徽标志有两层元素,一层是前景文字,一层是背景图像。文字是分校研究所的名称。背景则显示了人脸或垂直的眼睛图标,图形化的元素使用红色和白色的竖线条纹组合而成的,灵感来自于南印度寺庙房屋墙壁的装饰。
印度理工学院罗巴尔分校校徽的意义是五个学生(标志上的5个由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小人指代学生)正在使用工具(人物旁边的菱形指代工具)一起创造并提取知识(标志上的书本指代知识)。
校园生活
印度理工学院寄宿制学校,但由于空间限制,部分分校已经开始放宽“务必住在校内”这一条件。每个分校都是一个迷你城镇,为学生提供体育、文化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体育馆或宿舍)进行包括水上运动、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篮球、板球、曲棍球、足球、壁球、斯诺克、桌上足球等体育运动。
除此之外,印度理工学院拥有丰富的社团和校园活动。其中学生社团包括戏剧社、舞蹈社、美术社、音乐社、问答社、文学社等。校园活动包括IIT内部文化比赛,年度文化节等。
行政管理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内的各个分校都由印度政府成立的最高机构——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IITs Council)集中管理,并由印度政府的人力资源与发展部部长担任该理事会的主席。理事会现任主席为Pawan Goenka博士,他是印度国家空间推广授权中心(In-SPACe)的主席,理事会成员是Prof. V. Kamakoti教授,是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的院长。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为学院录取标准、课程期限、学位以及学院授予的一切事项提供建议。除此之外,理事会还规定了学院员工的缴税、招聘要求和服务条件。
印度理工学院各分校也都设有单独的理事会,其成员直接由总统任命,与学校并不存在
实质性的“上下级”
行政领导关系,不干预各理工学院的具体决策,只是定期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检查。针对印度各理工学院的事务,设有“主管人员董事会”,其中主席由视察者任命,其他成员主要有:印度理工学院各分院的院长;各分院所在地的邦政府指定一人。具有独立行使学院管理权力为IIT各分院设立的属于自己的行政理事会、评议会以及自治
校友会。这些部门的成员主要由教授和
科研人员组成。
除理事会外,每个印度理工学院分校还设有参议院,财务委员会和建筑与工程委员会。该学院的参议院负责维持该学院的教育和考试标准。财务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查年度预算,并就任何影响本会的财务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筑与工程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指导下负责研究所所有主要基本工程的建设。各分校的校长由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任命,副校长是根据《学院章程》规定的条款和条件任命的,并行使该法、章程或院长可能赋予他的权力和职责。教务主任是管理公章、分校资金以及理事会委托其负责的分校其他财产的保管人。教务主任作为董事会、参议院、财务委员会和建筑与工程委员会的秘书,向主席负责。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7年,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2018QS金砖大学排行榜,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排名第九。
2023年,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排第172名,德里分校排第174名、马德拉斯分校排第255名、坎普尔分校排名277名。
2023年,印度政府发布的国家院校排名中,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排名第一,德里分校排名第二,孟买分校排名第三,坎普尔分校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