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拼音shuò fāng ),意为北方。朔气是指北方的寒气,北方很冷,故称朔方。《
尔雅》:“朔,北方也。”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
鲁迅《野草·雪》
朔方,北方之意。《
尚书》
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蔡沈传:“朔方,北荒之地。”《
诗经》小雅:“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尔雅》云:“朔,北方也。”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将军
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以为三十四县,
城河上为塞”,号为“新秦”,即汉代之朔方、
五原二郡。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收复
秦代边地。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匈奴侵入
渔阳、上谷袭扰边民。西汉时,朔方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
河套西北部及
后套一带(鄂尔多斯西部及巴彦淖尔西南部),即秦代
九原郡的西半部,时称“
新秦中”,郡治在朔方县。
王莽改朔方为沟搜。东汉
建武初年,朔方、五原、云中等郡为
卢芳所据。由于
南匈奴归降,
北匈奴对朔方等边郡的威胁大为降低,故“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复”。
十六国
后赵于汉代朔方县故地复置朔方郡、朔方县,前秦以后废。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灭夏,以其都城
统万(今陕西
榆林靖边县白城子)置统万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大业三年(607年),改夏州为朔方郡,治岩绿县,领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