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大学
上海市境内成人高等院校
上海开放大学(Shanghai Open University)(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分部)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成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的新型高等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开放学习姊妹大学网络”主持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和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伙伴、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承担国家开放大学在上海地区的人才培养任务,是上海在校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历史沿革
1960年3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同意,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局、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创办上海电视大学。举办成人本科教育。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常溪萍兼任校长,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张江树、市总工会副主席沈涵、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飞海等兼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南京东路永安大楼五楼(与上海电视台一起)。3月12日召开了第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4月6日举行开学典礼。上海电视大学创办初期,设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招收第一批学员17940人,学制4年;1962年8月增设中文专业,招生853人,学制3年;学生均系在职人员,以业余学习为主。日常教务工作由上海电视大学校务委员会办公室(与华东师范大学业余教育处合一)负责协调安排,上海电视台(当时隶属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领导)负责课程的录制与安排频道播出。上海电视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以声像教材、文字教材诸媒体相结合进行远距离教学的高等院校,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所综合性成人高等学校
1965年夏天至1966年初,第一届学生陆续毕业。1965年年底,上海电视大学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又招生4616人。1966年6月因“文革”被迫停办之前,上海电大共招收了23000多名学生,培养了1139名本科毕业生和1219名单科结业生。
1977年9月,市教育局、市广播局共同研究上海电视大学复校工作。11月,上海电视大学正式对外招生。
1978年,在全国电大教育行列中率先恢复办学。经市政府批准,上海电视大学于1978年春季复校并招收7707名学生,设数学、物理、化学和医学4个专业。举办成人大专教育。校址设在永安大楼上海电视台内。4月24日,上海电视大学举行开学典礼。4月25日,上海市副市长杨恺兼任校长,上海市广播事业局党委书记郑英年等兼任副校长。数学、化学专业由上海师范大学负责授课,物理专业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合办,医学专业由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合办。上海电视台设立电视教育办公室,负责上海电视大学各系科的授课录制工作和安排播出。年底,在校生已达7654人。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立,上海电视大学随即融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到1979年年底,上海电视大学最早设置的4个专业的课程录制工作全部结束,上海电视大学本身已配有录制设备。自此,上海电视台只负责安排上海电视大学课程的播出工作。之后,专业数和招生数逐年增加,又陆续开设机械、电子、文科、工科、师范及经济管理等系科。市政府继后决定,上海电视大学与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联合办学。
1980年7月22日,上海业余工业大学、上海电视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成立,市人民政府顾问杨恺兼任主任委员。之后,历届上海电视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均由副市长兼任,并由多个委办局领导参与组成校务委员会,也是上海开放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推进”的领导体制。
1981年,成为上海首批试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七所高校之一。至1981年,有数、理、化、医和机械、电子6个专业,脱产教学班223个,业余收看室280个,各类电大辅导站108个,学生12465人。至1982年,有2.5万人从电视大学大专班毕业,占全市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1/4。
1982年,市总工会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建立电大辅导站(后升格为上海市工会电大工作站),市工人文化宫、闸北区、南市区工人俱乐部相继开办电大教育辅导班。
1982年,上海电视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始筹建上海电视大学专用频道,经过4年的努力,市人民政府决定上海电视台新建的电视教育专用频道——26频道于1986年7月1日正式启用、播课。从此,上海电视大学形成自学、面授辅导和电视播课等多种形式,以声像教材与文字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1983年7月,经市政府同意,上海电视大学与上海业余工业大学分开办学,各自独立建制。同年,上海10个郊县和市农场局、农业机械局分别建立电大分校,各县电视大学分校都由各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兼任校长,开始形成由电大及分校、辅导站组成的三级办学体制。
1984年,虹口区又率先成立市区第一家电大分校。至1985年,上海电视大学已从1978年的4个专业发展到21个专业。至1986年,专业设置27个,分属机械、电气电子、土木建筑、化(轻)工、管理工程、语文、经济、医学各大类,以及法律、新闻等专业。据郊县需要,还开展各类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
1986年,学校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干部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进修班”,开启非学历教育。从1986年2月到1987年10月,这一培训班办了4期,共有4万多人次参加学习。
1986年起,上海电视大学与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经委、农委、总工会、团市委、卫生局、财政局、档案局、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办学,举办岗位培训、专业证书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培训项目数十个,三年共培训各类人员29万余人。至1986年,各地区、行业开办的电大工作站35个、辅导站61个。
1987年,学校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成人高等学校”,谢丽娟副市长兼任校长(至1992年)。至1987年4月,全市已建区、县、局电视大学分校26所,辅导站21个。
1988年1月中旬,在市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支持下,上海电视大学投入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1989年9月到1990年1月举办首期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培训班,全市建立了32个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达1.4万余人。
1991年以后,按大类划分专业,设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农学6大类。
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成人高等学校”。
1993年,经国家教委和上海市高教局批准,上海电视大学进行大学基础段教育试点并试办本科教育。同年,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设在上海电视大学。1994年,上海教育电视台成立,上海电视台的电视教育专用频道——26频道划归上海教育电视台使用。
1994年,各类专业增加到50多个,在校学生和非学历生共20.48万人。至1994年底,全市有电大分校46所。1994年12月2日,上海电视大学和香港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合作举办的培训项目“国际财务与会计证书”第一期培训开课,招生3600余人,第二期招生达1万余名。
1995年后,上海电视大学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干部教育、再就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筑工程培训、市民素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老年教育等。
1995年4月28日,上海电视大学与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联合筹建的“上海市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挂牌成立,下设23所分校,56所辅导站。11月20日,全国第一所空中老年大学在上海电视大学演播厅举行开播仪式。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电视大学参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专升本”教育试点和“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
1997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开放学习姊妹大学网络”主持单位。同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良学校”。
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电视大学在全国率先进行开放式本科办学的试点,试点专业为注册视听生“专升本”金融专业;独立举办开放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同年,被评为“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电化教学先进单位”。
1999年,上海电视大学荣获 “1998年联合国亚太地区经社理事会人力资源开发银奖”,
1999年,上海电视大学进入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行列。开放式本科教育先后开设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小学教育等专升本专业。同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2000年1月24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和上海市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组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2000年共招收本科学生(专升本)4730人,专科(含注册视听生)15205人,通过成人高考录取1043人,计20978人;在读学生总人数42434人,在读开放本科学生人数8722人,直属班学生3690人。2000年之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步成为上海电视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上海电视大学实行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韩国汉城数字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英国伦敦工商考试培训中心和香港德勒·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还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委等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2000—2010年期间,上海电视大学非学历教育每年保持在5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涉及管理类培训项目、外语类考试及培训项目,以及其他证书类考试项目,服务APEC2001年会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上海市中心工作。
200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对“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并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003年,学校办学规模近10万人,进入世界“巨型大学”行列。
2003年11月6日,上海电视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上海举办了“世界巨型开放大学峰会暨校长论坛”, 这是全球在校学历生规模10万人以上的巨型开放大学校长历史上首次聚会,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宣言》,决定成立全球巨型开放大学网络,上海电视大学被推选为该网络首任主席学校。
2004年,上海电视大学系统分校达60所,创造了系统分校总数的新纪录。
2004年11月,上海电视大学主办“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18届年会”。
2005年, 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评估,获得“优秀”。
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上海电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既能提供学历教育,又能提供职业培训,还能开展休闲文化教育的新型大学。
2007年,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开启社区教育。自2007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先后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终身学习门户网、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交由学校运行。
2008年秋,上海电视大学与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2008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常设校长会议(ICDE/SCOP)暨世界远程教育论坛”,这是ICDE在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顶级的开放大学校长常设会议。同年,主动申请并通过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教育质量评审。至2010年,上海电视大学系统共有57所分校。
2010年7月21日,经市政府批准,在上海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开放大学。建设上海开放大学被列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放大学建设模式探索”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7月23日,全国第一家新型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2011年,《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规定“本市设立的开放大学应当逐步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的学习平台”。同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教育部合作的“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与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ACDE)开展战略合作。
2012年6月21日,教育部批准同意上海电视大学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同年,成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2014年,被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5月31日,被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6月15日,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全面合作签约暨首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双方共同组建上海工匠学院(工匠进修学院)。9月23日,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开放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合作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
201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开放大学”。
2019年,上海教育大会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同年10月,学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终身学习研究所(UIL)联合开展项目合作,成立UIL-SOU项目合作办公室,这是教科文组织终身所首次在全球高校设立常设分支机构。
2023年6月1日,学校成为大飞机产教融合联盟技能人才子联盟理事单位;同月,上海开放大学家政学、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上海首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7月,根据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决策部署,上海老年大学划归上海开放大学管理,2024年获批成为国家老年大学上海分部。11月10日,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双方达成区校战略合作意向,并揭牌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汽车产业学院。
2024年8月,学校入选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攻坚提质计划建设单位。12月27日,上海开放大学民生学院成立。12月30日,上海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国顺路(校本部)、中原路、阜新路三个直属校区,在全市设有40余所分校、教学点,共开设51个专业,招生专业48个,其中专科起点本科专业20个,高中起点专科专业28个。
办学体系
学校实施系统办学,由开放教育办学系统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系统组成,通过市区联动、资源整合,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整体性功能发挥,搭建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平台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
开放教育办学系统由总校和分校(教学点)构成,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办学体制。
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系统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区社区学院、街镇(乡)社区学校和居(村)学习点构成。
总校作为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的运行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市社区教育进行业务指导,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组织队伍培训,指导学习资源建设、汇聚与配置,指导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培育市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等。下设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具体推进实施。
分校接受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推动区域社区教育发展,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
校园文化
标志主体采意于“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英文首字母O和U,呈现出联合汇聚、衔接沟通、立体互交、辐射传播的视觉形象,凸显出上海开放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城乡的开放特色。嵌入“上海”(Shanghai)英文首字母的S,绽放出上海市花白玉兰,象征着奋发向上的精神,与宽广包容的胸怀。标志整体挣脱天地方圆之框架,寓意着教育公平,面向一切学习者的开放之态,和学校、学习者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颜色的采用上,紫色由红、蓝融汇而成。红色代表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学习者的关爱之情;蓝色代表理想、智慧和现代科技。红与蓝融汇成大气之紫,包裹着活力、知性的教育之绿,诠释出上海开放大学的“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教育秉性。
学校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组织结构.上海开放大学.2022-07-22
学校简介.上海开放大学官网.2021-06-21
上海开放大学主要领导.上海开放大学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6 16: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