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thematic map),又称
特种地图,是在地理底图上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并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表达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地图简介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业部门。专题地图和
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特征
主题化
普通地图强调表达制图要素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强调表达主题要素的重要特征,且尽可能完善、详尽。
特殊化
专题地图突出表达了普通地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要素,有些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是
普通地图中所没有的要素。
多元化
专题地图不仅能象普通地图那样,表示
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能反映制图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动态规律。如
动态地图(人口变化),
预测地图(天气预报)等。
多样化
一个国家的普通地图特别是
地形图,往往都有规范的图式
符号系统,但专题地图却由于制图内容的广泛,除个别专题地图外,大体上没有规定的符号系统,表示方法多种多样,
地图符号可自己设计创新,因而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前瞻化
普通地图侧重客观地反映地表现实,而专题地图取材学科广泛,许多编图资料都由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研究资料、遥感图像等构成,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及成果。
基本类型
按内容性质分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
自然地图、社会经济(
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反映
制图区中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自然地图。主要包括:
地质图、
地貌图、
地势图、
地球物理图、水文图、气象
气候图、
植被图、
土壤图、动物图、综合自然
地理图(
景观图)、天体图、月球图、火星图等。
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反映制图区中的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的
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地图称为社会经济地图。主要包括:人口图、城镇图、
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文化建设图、历史图、科技教育图、工业图、农业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不宜直接划归自然或社会经济地图的,而用于专门用途的专题地图。主要包括:航海图、宇宙图、规划图、工程设计图、军用图、环境图、教学图、旅游图等。
按结构形式分
分布图:是指反映
制图对象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动物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土壤分布图等。
区划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区域结构规律的地图。如
农业区划图、
经济区划图、
气候区划图、
自然区划图、
土壤区划图等。
类型图是指反映制图
对象类型结构特征的地图。如
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地质类型图、
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趋势图是指反映制图对象动态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地图。如人口发展趋势图、
人口迁移趋势图、气候变化趋势图等。
统计图是指反映不同统计区制图对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内部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地图。
构成要素
任何一幅专题地图基本上是由主题要素和底图要素两个层面构成,较复杂的专题地图则由两个以上的层面构成,即最主要的主题要素在第一层平面,次要主题要素在第二层面,更次要主题要素在第三层面,依次类推,
底图要素则处底层平面。
主题要素是专题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主体部分。主题要素表示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科学性。
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
地理基础,即主题要素是编制在底图上的。底图要素不仅是作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向和确定相对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底图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关性。
普通地图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基础,即普通地图常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要素特征
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三:一是呈点状分布或在实地占面积不大,如采矿点、城镇等;二是呈带状分布,如
旅游路线、交通线、江河、客流路线等;三是呈面状分布,可分为:连续而布满制图区的,如地貌、气候等;间断呈片状分布的,如城区、湖泊、公园、森林等;大范围内呈分散分布的,如动物、人口等。其中点状分布和面状分布是相对而言的,如城市,在全国城镇分布图上,诸城市可能成为点;而在某
城市地图上,该城市又变为面。
专题要素的时间态特征
专题要素的时间态特征主要有3点:一是限定在某特殊时刻的,如今天或某日期的经济收入值、客流总数、基础设施数等。二是表示某一段月份内、年份内的,如2—10月的游客数,2000—2003年各年度的经济总收入等。三是某年度内的
周期性变化,如某年内各月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等。
专题要素的可示特征
在大千世界中,凡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资料及事物现象,都可用专题地图的形式来表达。专题地图种类繁多、复杂多样,其专题要素可被表示的特征主要有: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铁路线分布、城市分布等;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类别、性质),如小麦地、稻地等;专题要素的
数量指标,如亩产、总产量等;专题要素的内部组成,如农作物中优良、一般和低产品种的构成比重;专题要素的动态变化,如制图区内小麦总产的年度变化;专题要素的发展趋势,如小麦产量预测等。专题地图的符号图形回答:这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少?构成怎样?等问题。
表示方法
点状要素常用定点符号法表示,简称符号法。它是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通常符号的位置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的差别,大小表示数量的差别,结构符号表示内部组成,定位扩展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线状或带状分布要素,通常用颜色和图形表示线状要素的质量特征,如用颜色区分不同的
旅游路线、不同时期内的客流路线、不同的江河类型等;用符号粗细表示等级差异;符号的位置通常描绘于被表示事物的中心线上(如交通线),有的描绘于线状事物的某一侧,形成一定宽度的彩色带或晕线带(如海岸类型、境界线晕带等);用符号的长短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如用公路符号的长短表示公路的长度。线状符号法常用来编制
水系图、交通图、
地质构造图、导游图以及路线图等。
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面状要素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一为布满制图区的要素,可用
质底法、
等值线法和
定位图表法表示;二为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
范围法表示;三为离散分布要素,常用
点值法、
分级比值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表示。
1.质底法又叫底色法,是在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内普染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的质量差别,常用于各种
类型图和区划图的编制,如
地貌类型图、
农业区划图、气候类型图等
2.等值线是连接某种专题要素的各相同数值点所成的平滑曲线,如
等高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等海深线等。常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专题要素,并说明这种要素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它适用于表示地貌、气候、海滨等自然现象。
3.
定位图表法是把某些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以表示该地某种专题要素的变化。常用
柱状图表中的符号高度(长短)或曲线图表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变化。如各月或各年度风向、风力的变化,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均可采用此方法。
4.
范围法(
区域法)是用轮廓界线来表示制图区内间断而成片状分布专题要素的区域范围,用颜色、晕线、
注记、符号等整饰方式来表示事物类别;用数字注记表示数量。间断成片状分布专题要素(如森林、资源、煤田、石油、某农作物、自然保护区等)的表示常采用范围法。
5.
点值法(
点数法)是在图上用一定大小、相同形状的点子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区域分布和疏密程度的方法。该法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如
人口分布、资源分布、农作物分布、森林分布等。
6.
分级比值法(
分级统计图法),是把整个
制图区域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分区)分成若干小的统计区;然后按各统计区专题要素集中程度(密度或强度)或发展水平划分级别,再按级别的高低分别填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粗细、疏密不同的晕线,以显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差别。同时,还可用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或晕线由疏到密(或由密到疏)的变化显示出要素的集中或分散的趋势。
7.
分区统计图表法是把整个制图区域分成几个统计区(按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分区),在每个统计区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设计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形,以表示各统计区内专题要素的总和及其动态。可用来编制资源图、
统计图、经济收入图、经济结构图等。
其他表示方法
移动要素(如货物流、
客流、气团移动路线、交通车流等)的表示方法,常采用动线法。动线法是用各种不同形状、颜色、长度、宽度的箭形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路线、数量、质量、内部组成以及发展动态的方法。
2.内部结构表示法——三角形图表法
三角形
图表法的成图是一种类似于
质底法的地图,但其主要揭示事物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这种图的分区范围是各行政单元或统计区,三角形图表是作为
图例形式出现的。
3.其他方法
此外,在专题地图上还常使用
柱状图表、剖面图表、玫瑰图表、塔形图表、三角形图表等多种
统计图表,作为地图的补充。上述各种方法,经常是配合应用的。
专题地图应用广泛,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及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专题地图内容是各学科长期研究积累的知识的高度概括,又为深入研究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程序
收集分析处理
(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1.资料的收集:(1)
地图资料;(2)
遥感影像资料;(3)数据资料;(4)文字资料。
2.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
(1)总要求:1)政治性;2)科学性;3)
完备性;4)
现势性。
(2)对统计资料的要求:1)定位性;2)
同时性;3)统一指标。
3.编图资料的加工处理:1)改变原有的分类、分级;2)将一种数量、质量指标换算为另一种;3)整理为统一的可比的形式;4)表示方法的改变。
制订大纲
1.编图的总则、任务和制图区域: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和地理特点;编图的规范、类型、图名、用途和要求等;地图的主要参数:开本
比例尺投影。
2.
制图资料及说明:
图例、图型、比例尺、图号、出版机关和日期、测图编图和制图日期;编制地图所用的
原始资料;
投影坐标系和测量控制;全部资料中局部精度差别和现势性差别;资料内容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资料的完备性、地理合理性、地名的正确性;资料的优缺点;使用资料的结论。
3.制订编图方法:编图
方法的规定;一般的编图方法;各要素的综合方法;地理特征;从补充资料转绘的,要说明资料来源;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规定的容量和选取标准;描绘的次序;概括的方法和程序;和其他要素的协调;配置
注记。
4.制印准备工作:确定
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
清绘方案、清绘
比例尺;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
图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
限差。
5.
地图印刷:印刷的色数;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应遵守的标准。
6.附件。
选择设计
1、专题地图内容的选择:
(1)专题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一方面,选取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各种要素,使内容丰富;另一方面,由于地图用途、
比例尺、载负量、制图表示方法、符号的特点和颜色的数量等的限制,使地图内容针对性强,清晰易读。在设计时,内容选取的合理解决,为的是在地图上表示全部最主要的,而同时补充次要的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1)图例设计要求: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现出艺术性、系统性,
易读性,并且容易制作。图例系统的科学性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
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在以
色阶表现
数量差异时,按惯例应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分级数据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2)图例设计的方法:显示数量特征的解析图的图例简单;
类型图的图例应反映分类的关系,注意排列的结构;对多个类型分类的
地图图例,不同
分类系统的符号应该有明显区别;对于
组合地图,在图例中应对组合类型的标志予以阐明。综合性图种(若干种现象的不同特征的集合),图例的结构原则:根据地图内容各要素进行符号分组;各组符号又按其要素的相对意义和相互关系,按顺序配置;每组内部的符号予以合理安排。
底图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1)内容选取:总的要求:既能反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又使图面清晰易读,不致干扰专题内容;影响因素;地图的主题和用途;
比例尺大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专题内容表示方法。
(2)类型:
工作底图: 供编绘专题内容用的
地理基础。内容详细。
出版底图:成图上的地理基础。内容简略,主要作用:定位和体现专题内容与有关
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原图编制
专题地图的作者将专题内容编绘在工作底图上而得到的编稿图,称为作者原图。
作者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1、概念:将作者原图转绘于出版底图上就形成了编绘原图。
2、编绘要求:对作者原图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按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描绘;进行
图面配置和整饰。
3、图面配置:
图面内容安排也可称图面配置,指地图的主图及辅助要素在图面上的位置和大小的一种安排。
配置原则:既要充分地利用地图幅面;又要使图面配置在科学性、艺术性和清晰性方面相互协调。
(1)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
a、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b、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c、图形突出于背景;
e、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2)图面内容的安排:
a、主图,专题地图图幅的主题,应占有突出位置及较大的图面空间。
第一 ,在区域空间上,要突出主区与邻区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增强主图区域的视觉对比度。
第二,反映出该区域与四邻之间的联系。
第三,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第四,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
图廓内较为适宜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白无误。
第五,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b、副图,指补充说明主图内容不足的地图。
c、图名,图名要尽可能简练确切。组成图名的三要素:区域、主题和时间。图名是展示地图主题的最直观形式,应当突出、醒目。
d、
图例,位置应安排在读者读图的方便处:挂图图的下方,桌面用图视纸面安排的可能,图的两侧或下方。如图例量大,分成几部分安排在地图的空白处,应保持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的自然连续性。
e、
比例尺,专题地图的比例尺一般被安置在图名或图例的下方。
f、
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是对主题的概括与补充比较有效的形式。
g、
图廓,单幅图地图一般都以图框作为
制图的区域范围。
出版准备
将
编绘原图照相在清绘图版上晒成蓝图.然后在蓝图上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清绘并剪贴
注记,制成
印刷原图。
表示方法
现代专题地图往往是两种以上表示方法配合使用,以提高图面表达效果和增加传输
信息量。
表示方法配合的几基本原则是:在图上呈
点状符号的表示方法和呈
面状符号的表示方法能够配合;图上呈点状符号的表示方法和呈
线状符号的表示方法能够配合;图上呈线状符号的表示方法和呈面状符号的表示方法能够配合;图上呈点状符号的表示方法不易互相配合;图上呈线状符号的表法方法不易互相配合;图上呈面状符号的表示方法不易互相配合。
二者关系
专题要素表示方法是
制图对象图形表达的基本方法,是对制图对象实质的科学处理技能,是图形思维方法在专题地图领域的具体体现。专题要素表示方法通常要求直观地显示制图对象的空间
地理分布特征,数量、质量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时空演变特征,其中空间地理分布特征是最基本的内容。
专题要素表示方法是依据
地图语言去完成制图对象具体的图形表达,是利用
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去显示专题要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