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
条顿骑士团时期为
普鲁士公国,后为
普鲁士王国的一个省,1871年被并入
德意志帝国。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
立陶宛的
梅梅尔地区以及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州。 南部就是波兰的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东普鲁士位于
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首府是
柯尼斯堡。在1946年,
苏联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府改名为
加里宁格勒。俄文称为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 。
从骑士团统治到藩属
在15世纪,条顿骑士团借教宗名义统治
普鲁士。
骑士团与
波兰王国的纷争,导致双方卷进战争,包括
十三年战争。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
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
格但斯克)和
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称
普鲁士公国。
1525年,骑士团失去剩下的领土—它被团长艾伯特·
霍亨索伦世俗化。艾伯特自任第一任普鲁士公爵,向波兰称臣。他的家族在1618年绝嗣。普鲁士公国由
勃兰登堡的
选帝侯统治下,变为
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根据1657年的《
韦劳条约》(Treaty of Wehlau),取消对波兰国王的臣属关系。
普鲁士王国时期
普鲁士王国,虽然勃兰登堡名义上隶属
神圣罗马帝国,但普鲁士的领土不受其皇帝管辖。因此,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1701年自任为普鲁士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成立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普鲁士王国。
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波兰的王室普鲁士的瓦尔米亚与普鲁士公国合并。1773年1月31日,
腓特烈大帝把瓜分得来的土地称为西普鲁士(德语:Westpreußen),普鲁士公国成为东普鲁士(Ostpreußen) 。
德意志帝国时期
东普鲁士在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
在1875年,该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国人,18.39%是波兰人和8.11%的立陶宛人。1900年,总人口是1996626人,包括1698465名基督教徒、269196名天主教徒及13877名犹太人。
1885年至1890年之间,柏林的人口增长是20%,勃兰登堡和
莱茵兰是8.5%,威斯特法伦是10%;东普鲁士减少0.07%而西普鲁士减少0.86%。
魏玛时期
1918年,德皇
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变成共和国。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
外飞地。基于
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
波森省予波兰,亦即
波兰走廊及
但泽自由市。
1920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96.7%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1923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即克莱佩达地区)。
纳粹时期
纳粹党将三分之一的地名改掉,又在1938年扫除一切有波兰或立陶宛色彩的名字。不合作的少数族裔活跃分子被送到集中营。根据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容许德国占领波兰西部以及克莱佩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期间,德军征服波兰西部,令东普鲁士扩大。1939年,此区人口共249万人。虽然纳粹党强烈宣传民族主义,宣称他们征服的地区都住着大量德国居民、都想回归德国,但事实恰恰相反:根据国家的统计,1939年时德军占领区的994092名居民当中,只有31000人是德国人。很多居民在战争中死亡,其中大部分青年被征召到军队、战死沙场。
战后
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
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原首府柯尼斯堡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波兰被迫割让东部大片领土给苏联,该地的波兰人被驱逐到波兰占领的东普鲁士南部,亦即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1947年,无论作为领土或邦国,普鲁士被完全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