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大学(英语: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或“中医大”“中医”(相对于“北医”“高医”),校本部位于
台湾省台中市北区,是一所医药专门大学,以发扬
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中西医学一元化为宗旨。学校原名为“中国医药学院”,创办于1958年;2003年8月改制为“中国医药大学”。
学校信息
类型:私立,医学大学
学生数量:7322人(2016年)
校园
台中市台中校本部
云林县北港校分部
水湳校区于2018年6月11日正式动土
地址
历史沿革
中国医药大学原名为“中国医药学院”,位于
台湾省台中市北区,创办于1958年,以发扬
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中西医学一元化为宗旨,董事长覃勤兼首任院长。最初设有医科与药学系,1965年增设夜间部药学系两班、中医科及护理
专修科,为该校扩充科系之始。1972年
陈立夫出任董事长,获准将中医学系由6年改为7年,毕业生得授予医学士学位,并成立针灸研究中心、抗癌研究中心与
中国药材研究中心。1974年成立中药研究所硕士班,为培植学术研究人才之始。
1985年设立云林县北港分部与中正医学中心。1989年设立中国医药研究所博士班。自早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创校至2001年已扩展为2个学系、7个研究所、1个分部、2所附设医院之规模,2003年8月改制为中国医药大学。
办学宗旨
整合中西医学,培育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增进社会福祉。
办学特色
教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方面,本校医学系通过医学院评鉴委员会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TMAC)评鉴,并获得7年免评鉴之殊荣;并获得教育部95年教学卓越计画医药类最高奖助7800万元,积极进行全校性教学制度改革,持续建立以学习品质为目标之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并于96年续获8034万元之奖助。本校近年来因为教师士气大振,研究已蔚然成为风气,加上教师人数陡增,校院体系获得校内、外研究计画补助,合计每年有500~600个研究计画在进行,其中以分子医学中心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室在转译医学的研究表现特别杰出,重点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全国最顶尖之境界,可由发表在高影响系数SCI期刊杂志以资佐证。目前跨校合作的国内学术单位有国立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国家卫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都有共同合作的研究计画正在进行中,而跨国合作的学术机构有MDAnderson癌症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及日本药科大学,亦有学术交流及共同执行研究计画。藉由跨校及跨国的教研工作整合,不仅可提升本校的教研水准,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校的国际学术声望。
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科学、科技、生物医学、人文等领域的挑战,本校以原有全国最具优势的中、西整合医药学及全国规划最完整的癌症生物学相关领域作为科研基础,整合校内及附设医院各项学术资源,包括实验模型、生物检体、病患资料等,并结合国内、外大学与学术研究机构之优秀杰出的学者专家共同组成跨学术领域的研究团队,利用本校所建构完成的最先进生物科技平台,尤其是Omics 科技、分子生物学科技、奈米科技、显微影像技术等,进行高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及培育菁英人才,以此特别成立「顶尖癌症研究中心」。本中心之15项重点学术领域为:(1)癌症遗传学(基因体学),(2)癌症上遗传学(上基因体学),(3)癌症分子演化,(4)癌症分子路径, (5)癌症微环境,(6)癌症分子标志,(7)癌症分子造影,(8)癌症实验模型,(9)癌症干细胞,(10)癌症生物能量学,(11)癌症奈米科技, (12)癌症分子流行病学,(13)癌症化学预防(14)癌症化学治疗及(15)癌症模拟。这些领域具有学术领域整合性的密切关系,且是当今世界上癌症生物学研究最热门的主题。
院系概况
1958年,创校为“中国医药学院”。
2003年,改制为“中国医药大学”。
本校除拥有台中校区外,还拥有
云林县北港镇之北港校区。成立大学后共有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
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照护学院、生技制药暨食品科学院、人文与科技学院等
八大学院,包含23个学士班、34个硕士班、20个博士班及台中附设医院、北港附设医院等教学研究与医疗单位。
医学院
医学系
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
免疫学研究所
国际生物医学硕士学位学程
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
癌症生物与药物研发博士学位学程
生医科技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牙医学院
牙医学系
中医学院
针灸研究所
国际针灸硕士学位学程
中兽医硕士学位学程
药学院
生技制药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系
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
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医务管理学系
医务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公共卫生国际硕士学位学程
生物统计研究所
健康照顾学院
护理学系
物理治疗学系/复健科学硕士班
运动医学系
二年制护理学系在职专班
医学工程与复健科技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健康科技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学程
生技制药暨食品科学院
营养学系
生物科技学系
制药硕士学位学程
新药开发研究所
生物科技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食品暨药物安全硕士学位学程
人文与科技学院
科技法律硕士学位学程
科技管理硕士学位学程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台中市北区,台湾中北部,距离台北及
高雄约两个小时车程,高铁不到一个小时距离。周遭交通便利。
本校除拥有台中校区外,还拥有云林县北港镇之北港校区。 成立大学后共有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照护学院及生命科学院等六大学院,包含21个学系、25个研究所(硕、博士学位)及台中附设医院、北港附设医院等教学研究与医疗单位。各项研究及
医疗设备完善,其中约有70% 的系所与中、西医药学相关,提供全国最完整具中、西医药学整合特色之课程,培育具中西医药学结合特色的医、护、药、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三大领域,包括
中药资源之开发、中药保健食品与抗病药物之研发,及中医(含
针灸学)之理论与应用。
学术实力
历经近半世纪的深耕,本校已发展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具中、西医药学整合特色之优秀
高等教育学府,并逐渐落实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及开创中、西医结合的新兴医学。
荣获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大,及世界临床医学与药学领域133名。英国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
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大,
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35名、
亚洲大学排名46名,是台湾私立大学第一名。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荣获药理学排名102名,医学排名151~200名。
2013年发布的中国·
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49位,
台湾地区第13位。
2014年荣获第二期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之
顶尖研究中心补助,设立中医暨针灸研究中心,获得每年1亿元补助自2014年起至2018年止,中国医列为17所顶尖大学之一。
2018年荣获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44名(台湾第2名、私校第1名)
2018年英国「
泰晤士高等教育」
亚洲最佳二百大名校排名第72名(台湾第6名、私校第1名)
2018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公布全球前1,000
大大学排名第548名(台湾排名第9名)
2019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新发布「2019
亚洲大学排名」(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揭晓,中国医药大学在亚洲排名前60,较2018年提升12个名次,台湾排名第3,私立大学排名第一
2021年,学校在2021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中列第201-300段。
2022年,学校在2022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中列第201-300段。
机构设置
附属医院
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五权院区
中心单位
教师发展中心
推广教育中心
中医暨针灸研究中心
信息中心
中草药研究中心
研究伦理中心
附设机构
台中附设医院
台北分院
中部科学园区员工诊所
丰原分院、中英诊所
台中东区分院
北港附设医院
草屯分院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委托中国医药大学兴建经营
立夫中医药博物馆
文创礼品部
学术交流
兄弟院校数 134
学术合作件数 190
中国地区
中国药科大学
其他国家地区
澳洲维多利亚理工大学
罗马尼亚国立欧拉迪亚大学
罗马尼亚私立维索迪斯大学
美国德州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
泰国玛希隆大学
泰国兰实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仁【视病犹亲】
慎【修己善群】
廉【术德兼修】
社团
学校领导
董事长
历任校长
1、覃勤:1958年-1959年
2、周邦道:1959年-1960年(代理)
4、章启民:1960年-1961年(代理)
5、邱贤添:1961年-1961年
7、徐佐周:1961年-1961年(代理)
8、杨燕飞:1968年-1969年(整理期间兼任)
9、李光宜:1969年-1970年
10、方中民:1970年-1972年(代理)
11、郑通和:1972年-1980年
12、郭荣赵:1980年-1987年
13、王廷辅:1987年-1987年
14、陈梅生:1987年-1996年
15、郭盛助:1996年-1999年
16、谢明村:1999年-2002年
17、陈伟德:2002年-2002年(代理)
19、
黄荣村:2005年-2013年(不满
民进党籍
立法委员陈亭妃影射靠其身份才让学校取得教育部补助经费,2013年5月愤而请辞)
20、李文华: 2014年
著名校友
荣誉校友
杰出校友
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