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概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是人教版的选修科目,立足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教材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
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
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教材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床前明月光”,“
春眠不觉晓”,中国人刚刚学语时,就学会了背诵。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学生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让学生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
文体特征,掌握
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当分散。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目。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
因声求气、
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
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学生参考借鉴。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教材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
诗歌之部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教材选读
课文原文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
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
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
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
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
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
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携
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
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
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性命于
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
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
酣酒亡[39],而
勾践以
尝胆兴[40],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文章注释
[1]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
龙泉县)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
御史中丞。
[2]楹:这里指房间,屋一间为一楹。
[3]茆:同“茅”,茅草。
[4]处:指处州府,治所在
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
[5]崿(è):山崖。
[6]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
[7]
鲜支:即栀子,常绿灌木。果实可入药,味苦。黄蘖(bò):又名黄柏,落叶乔木,可作染料,又可供药用,味苦寒。苦楝:又名
黄楝,落叶乔木,可入药,味苦。侧柏:常绿乔木,可供药用,味苦涩。
[8]苦杕(dì):不详。
亭历:也作“葶苈”,草本植物,子可入药,味苦。苦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实可入药,味苦。钩夭:又名钩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味苦。
[9]地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味苦。游冬:菊科植物,一种苦菜。葴(zhēn):即酸浆草,也叫“苦葴”。芑(qǐ):一种苦菜。
[10]槠(zhū):常绿乔木,种子可食。栎(lì):落叶乔木,俗称柞栎或麻栎。草(zào)斗:即橡子。草,同“皂”。
[11]楛竹之笋:即苦竹笋。楛,这里同“苦”。
[12]已:治。
[13]槚(jiǎ)荼:苦茶树。荼,“茶”的古字。
[14]啮石出:从石缝间穿石而出。啮,同“啮”,咬。
[15]沸沸:水腾涌的样子。汩汩:水急流发出的响声。
[16]栉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
[17]
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18]窊(wā):低洼地。
[19]启:开辟,扫除。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艺:种植。菽(shū):豆类。
[20]茹啖(rú dàn):吃。荑(tí):草木始生的芽。
[21]
蹑屐(niè jī):踏着木底有齿的登山鞋。
[22]拊(fǔ):击打。
[23]相为倚伏:互相依存。《老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4]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膏,肥肉;粱:美谷。膏粱谓精美的食物。
[26]
荼蓼:指野苦菜。荼,陆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
[27]重:双层。
[28]
舆隶:古代把人分为十等,舆为第六等,隶为第七等。《左传.昭公》七年:“皂臣舆,舆臣隶。”这里指仆役。
[29]艾:尽,停止。
[31]御:用。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32]跼(jú):曲,屈。
[34]庸:岂。
[35]“故孟子曰”五句:语见《孟子.告子下》。
[36]“
赵子曰”三句:语见
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亦谓孔子语。本文作“赵子曰”,未知所本,或字有误。
[37]
井以甘竭:《庄子.山木》:“
直木先伐,
甘井先竭。”
[38]李以苦存:《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9]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阖闾之子,为报父仇,曾大败越兵。后沉湎酒色,为
越王勾践所攻灭。
[40]
勾践以
尝胆兴:春秋时,越王勾践为
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仇,终于攻灭吴国。
作品翻译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用茅草覆盖的室二厅,坐落在四面高中间低形如筐子的筐山之巅上,筐山在今浙江省的
丽水县,山角下有溪水流出。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皆苍石,外边高,中间低。山下多白云,山上多北风。由于风从北来,柔和的少,硬朗的多,所以,生长于此的植物其味甚苦,而苦味的植物们却能在这苦的环境中生长的快乐。
于是,黄柏、苦楝、侧柏之树,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草斗、苦竹之笋,同类的植物莫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而野蜂的巢就筑在其间,采花粉为蜜,其蜜的味道也是极苦的。山中土人方言称此蜜叫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口感特别的苦涩,稍会,才能感受到它的干甜,能消暑去热,且能除去燥热心烦这个病。尽管,这里的树产出的茶叶非常的苦,但人们却喜欢饮用它。尽管,这里的由溪水中出产的一种花纹小鱼,模样甚丑,吃起来味苦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甚远,只有章溢先生以在这里游玩为快乐,使得喜欢同先生交往的友人,以早出晚归为艰苦和劳累,所以(他们)就在这里选择低洼的地方居住。在这里,他们吃在山中收积的脱落的笋壳和自己种植的一些豆类,及一些树草的嫩芽。在这里,他们或是登山,或是临溪,或是围坐在修长的大树下高歌嚎叫。如遇着了唱着歌从山林中出来的樵夫,他们会用石块击打岩石和着歌唱。这些人的所做所为给他们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是我们这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章溢先生说:“乐与苦,相互依托。人们只知道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道乐,而不知道苦也是由乐带来的,实际,苦与乐,距离又有多远呢!今有富贵之弟,他们安坐于华美的屋中,口不尝苦菜之味,身体不经农作之劳,睡觉盖的是厚的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进出由仆人抬着,他们这样的所有经历,正是人们所说的乐吧。可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子已不可以装满粗劣的食物。他们早已习惯柔软被子的躯体,早已不可以穿戴逢草编织的衣物。虽然,他们也想过着正常的大众人的生活,可但他们会在这种生活面前显得局促不安。他们想象苦的树木那般生活,可但他们却丧失了苦树般的生存能力。这不正是由于过去太贪图享乐,而为今天带来的痛苦吗?所以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莫名氏又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能吃苦,就是我的乐,而你只知贪图享乐,则就是我的苦。我听说甘甜的井先干涸,紧挨路边而没采摘的李,多是苦李。夫差以酒色亡国,而
勾践以
尝胆兴帮,无一不是这样的例子吗?”
听完这些话,我悟出了许多,所以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存在争议
中国青年网记者尝试查询此网站的备案信息,但未查到相关信息。
事后,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表声明称是网页内容遭到篡改,已向网络监管部门做了举报。
该声明称:“近日,有媒体反映我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提供的一个网页链接存在问题。我社立即就此事展开调查。现已查明,教材提供的网页链接,内容应为《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现该网页内容遭到篡改,我社已向网络监管部门做了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