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个层次,授予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教育发展
1978年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普通高等学校从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1999年的1071所。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趋向合理,专业结构设置不断优化,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以高校科技产业为主、多方面发展的高等学校校办企业迅速兴起,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强盛。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从1995年11月启动的“211工程”到后来实施的“985工程”,再到“双一流”建设,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懈努力。当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意义尤为重大。“双一流”建设应该也必将为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为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关键。改革的总目标是: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经过几年的努力,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乃至高校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之后,2000年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又行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提出,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其改革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改革。在对新建的学生宿舍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方面,应坚持主要依靠并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和资金的方针;中央和省、市人民政府,还应区别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所有学生宿舍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均要采用新机制经营、管理。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面,也已经迈出了较大步伐。全国所有高校招生均实行“并轨”改革,即所有新生不再分为国家的任务和调节性计划两大类,都按同一类录取,并且缴纳学费。学校为贫困生提供贷学金。在学生就业方面,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完善,主要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并将逐步实行除定向招生和享受定向或专项奖学金的学生,按规定方向或合同就业外,其他毕业生基本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就业的制度。研究生教育得到空前发展。
1949年以前,中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国外,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很小,仅有少数高等学校招收数量有限的研究生,共授予硕士学位200多人,没有博士学位。1978年后,中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经过严格考试,录取1万人。1998年授予博士学位8957人,授予硕士学位38051人。200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拟按12万名左右安排,比上年增加30%,其中国家计划部分增加20%。这是近十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最大的一次。逐步建立起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培养质量能得到保证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促进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推动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工作,为建立中国独立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指出,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
2022年5月17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2024年7月,中共中央介绍解读三中全会精神。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16:19
目录
概述
教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