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丽江地震是由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秒,丽江地区发生的7.0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主震发生后又发生
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地震波及范围相当大。
丽江、
鹤庆、
中甸、
剑川、
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丽江市城区及附近地区约20%的房屋倒塌。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房屋倒塌35万多间,损坏60.9万多间,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
地震经过
综述
这次地震,裂度六度以上破坏面积18720平方公里,震中裂度达九度。九度区北起丽江县大具以北,南到丽江城区以南的漾西,东起文化,大东一线,西达
文海玉龙雪山一线,面积约1225平方公里。九度区内的金山乡新团六队,黄山乡开文、中海、
白沙乡文裕、荣华等村遭十度异常破坏。这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滇西北
纳西族,白族,
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
高山峡谷地区。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是民族
土木结构房屋,
砖木结构房屋次之,砖混与框架结构房屋相对较轻,按八度设防且施工质量好的房屋,震后基本完好或仅有轻微破坏。古城里纳西净地
客栈的小妖回忆,96年
丽江大地震时,有很多木制结构的房屋框架都没倒,
纳西净地客栈的房屋只是周边土墙倒了。
地震烈度在10度的地区
金山乡文智村
中济行政村中海村
中海小学。
地震烈度在9度的地区
新建北郊小区
大研镇百岁坊
中海水库大坝
预警预测
武汉大学测绘科技工作者运用测量手段,成功地预测了1996年2月在
云南丽江发生的大地震。这次成功的预测是由武汉大学青年教师
赵少荣博士、
晁定波教授及武汉地震所的徐菊生研究员完成的。
现代地壳运动及其
动力学研究,是近20年来国内外大地测量和
地球物理学界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是将大地测量学科扩展到
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青藏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
地理单元。研究青藏高原地学问题,特别是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规律、高原增厚隆升机制、地质构造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发展地球科学理论以及资源开发、国土整理、环境预测、防灾减灾均有重要意义。为此,
国家测绘局于1991年10月设立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的监测机器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这一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由武汉大学和
陕西测绘局承担。
该项目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及高精度的仪器,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优化设计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布网方案,共完成GPS点131个,重力剖面3条,全长4383.9公里,
重力点690个;
水准路线13条,全长8429.7公里,为研究该地区
地壳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项目组人员经过认真的研究,从大地测量监测的数据中定量分析了
地壳形变的特征,同时对其进行了
地球动力学的解释,形成了一套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并基于地震位错模型的大地测量反演方法,在1993年利用国家地震局提供的1988年8月和1991年10月两期GPS
基线变化数据,
反演了江河
断裂带活动段及其参数,预测了丽江地区在两至三年内将发生强烈地震,预测震中位置为东经100.2度、北纬26.8度,
震级为6.8至7.0级,并将这一成果及时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动力学》上发表。1996年2月,丽江发生了地震,震中位置为东经100.3度、北纬27.2度,震级为7.0级,与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该项研究对丽江地震的预测是非常成功的。这一利用GPS监测数据预测地震的成功例证,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显示了大地测量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
前景。
各方反应
当地各级政府迅速开展了救灾工作。
国际红十字会、日本、香港、台湾等提供了紧急援助。1996年2月11日,云南省共收到的国内外捐赠款人民币1.14亿元、
港元1.02亿元、美元70万元、日元1.003亿元、
马克500万元。
十几架次的外国专机和香港
九龙航班等运送了近百吨的各种救灾物资。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
丽江玉龙雪山省级
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开发总公司在家的负责同志连夜组成了抗震救灾指挥组,分开发区、
古城区两个工作组察看灾情。到2月4日凌晨2时许,全面掌握了开发区建设项目的受损情况和职工的受灾情况,并及时到地委、行署汇报情况。第二天,全部机关职工自觉到单位抗震救灾,没有一个人离岗失职。1996年2月5日正式恢复正常的工作。
在震中和震后,旅管委、总公司主要领导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先后四次到受灾职工家中挨家挨户慰问。同时,在自己受灾的情况下,响应地委、行署的号召,发动职工捐款捐物,并把收捐的4 670元人民币和320多件衣物交给民政部门。大地震使开发区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排污)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设施无法正常启用,仅基础设施一项直接损失就达476万元。旅管委、总公司不坐等上级救灾,自助自救,上半年就修复了全部受损的基础设施。
云杉坪旅游索道于震后第4天,即2月7日恢复营运;白鹿旅行社2月27日接待了上海旅游团,成为震后第一家接待团队的旅行社;雪花山庄4月8日开业,是丽江第一家震后开业的新建酒店;
玉龙雪山旅游索道6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为丽江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产生影响
地震灾情
电力、交通、通讯以及水利等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冲江河电站严重受损,停止
供电。
滇藏公路214线上的
鲁南金沙江大桥桥面开裂,整体结构下沉。地震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人民币。作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
纳西族
自治州纳西县的民族风貌和人文景观也受到地震的危害,死亡人数达290人,占死亡总数的90%,重伤3736人,占重伤总数的95%。地震时正在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大峡谷的中外游客也感受到地震。
频发地带
云南属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是我国
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和严重的省份之一;虽然其土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却承受和饱经全国破坏性地震平均量的20%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1970年的
通海7.7级地震到2000年间,大约四年就要发生一次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短短的30 年里,仅八次七级以上的地震,就造成18 210人
死亡,5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
灾后重建
1996、1997年为重点恢复重建阶段,其工作的重点是农村民房、教育、卫生、基础设施、部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工商企业的恢复重建;1998年为利用贷款、重点恢复增强企业活力,检查验收收尾阶段。三年恢复重建的内容包括:农村民房、基础设施、
丽江古城、教育、卫生、重要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旅游、公检法司社会福利、消防、商贸、金融等方面,共需资金31.19亿元,其中:国家及省补助8.84亿元;系统及单位自筹12.35亿元;捐赠款0.31亿元;引贷款1.79亿元;国内银行贷款7.84亿元。1996年重点是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关系重大的工程,如民居恢复、文教、卫生等完成投资5.76亿元;1997年将以教育、卫生、农田水利为重点,全面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需资金20.48亿元,1998年进入扫尾阶段,计划投资4.95亿元。
纪念碑
丽江地震纪念碑,丽江“2.3”大地震灾区纪念碑,位于丽江城北约二公里的丽鸣公路边,碑体周长19.97米,高7.1米,碑墙长19.96米,高2.3米。纪念碑碑文如下:
公元1996年2月3日,
云南省丽江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以丽江为中心的丽江地区
丽江市、
永胜县、
宁蒗县、
华坪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剑川县洱源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等四地州
九县遭受了巨大财产损和惨重的人员伤亡,百万人受灾,32万人无家可归,大量公建筑物,重要基础设施和大批民居,民房毁于一旦。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灾区人民没有倒下,没有屈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指挥下,灾区各族人民奋起抗震救灾。国内外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香港同胞更是心系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共捐赠港币166017839.99元,人民币52244369.01元,美元103323.05元,捐赠物资3288.3吨,仅
香港烟草集团公司
何英杰先生及其亲属就捐赠港币七千五百万元。香港同胞的深深爱心,浓浓情意,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6年2月3日这一不幸的时刻!
灾区各民族同胞将永远记住在遭受灾难时与自己心连心共患难的香港同胞!
同胞厚意,光昭日月,德泽千秋,立碑永志。
云南省丽江地震灾区各民族同胞敬立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据有关资料,“2.3”
丽江大地震,国内外的捐资总数折合人民币3.5亿元,其中香港社会捐资折合人民币2.216亿元,占了国内外捐资总数的63.3%。在丽江地震发生后的抢险救灾阶段,
香港红十字会、宣明会、
乐施会等
慈善机构派出救灾志愿者来到灾区,冒着频频
余震走村入户慰问灾民,馈米送油赠寒衣,给了灾区人民难以忘怀的帮助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