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海,清代民族名。先世为唐代
都播(一作都波)等。元代称秃巴、秃巴思。明作兀良哈、乌梁罕。关于其族源,尚无定论。主要有三说:一说为“林木中百姓”,一说为“饲养驯鹿的人”,一说为古代南西伯利亚从事狩猎游牧的众多人群集合体。
简介
乌梁海分为三部分,一曰
唐努乌梁海,二曰
阿尔泰乌梁海,三曰阿尔泰悼尔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位于
外蒙古的西北,北至
萨彦岭,南到
唐努山,今天大部分属于
俄罗斯的
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为17万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统计为52300人,以乌梁海人为主。
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一个部落,在清代属
科布多所属的,共七旗,游牧于今中国
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以北、
吉木乃县以西地方及俄罗斯
阿尔泰共和国南部一带。由阿尔泰乌梁海副都统管辖,隶属于
科布多参赞大臣。1907年改属阿尔泰。1919年阿尔泰改设
阿山道,并入
新疆省。
阿尔泰乌梁海今天大部属中国。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在科布多之西北,是乌梁海部落之一,东唐努乌梁海,南阿尔泰乌梁海,西与北均为俄国。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后,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全境被纳入俄国。
唐努乌梁海地区原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
苏俄苏联兼并,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唐努乌梁海的独立。
早期
唐朝
作为乌梁海人先民的都播人虽然在唐代才和唐朝建立起了臣属关系,但
唐朝以前,该地区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等中国北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区域。
坚昆都督府,隶属于
燕然都护府(燕然都护府后改
瀚海都护府,又改
安北都护府)。公元745年,
回纥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
回纥汗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归回纥汗国管辖,一度在该地建立过行宫。9世纪中,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边疆民族
黠戛斯称雄
漠北,唐努乌梁海地区成为黠戛斯属地。
辽金
辽金时期也先后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实施着有效统治,
苏联元朝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次年即遣其长子拙赤领兵征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该地设置了4个千户,而秃巴斯人则归成吉思汗直接管辖,后成为
元朝岭北行省的组成部分。出于蒙古内部权力之争的需要,
忽必烈对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了苦心经营:派遣得力亲信出任在该地区设置的
吉利吉思、
撼合纳、
谦州、乌斯、
昂可剌蒙古族、
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有效管辖也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
明代,唐努乌梁海地区归蒙古瓦剌部控制,明代中期蒙古
达延汗击败瓦剌部,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清朝
明末清初,
唐努乌梁海地区属于
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并是其常驻之地。1655年,清朝册封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俄木布额尔德尼为
扎萨克,唐努乌梁海地区自然也由此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清朝也由此开始了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统治。
置官管理
1.编立旗佐、置官管理等,在
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起统治体系。
1655年始,清朝虽然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了其统治体系之下,并在1727年和
俄国签订《
布连斯奇界约定边左副将军节制。据《大清会典图》记载:
嘉庆年间
唐努乌梁海地区共有46个
佐领,其中定边左副将军直辖的五旗共有25佐领。清朝由此完善了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
管理贸易
2.课征赋税、征派差役,管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贸易。
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经济管理大致以175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有关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赋税、差役由隶属于
大清的地方官吏和托辉特部、
厄鲁特部首领接受和征派,但清朝有权控制其范围和额度。如1742年清朝就下令免除了和托辉特贝勒青滚杂卜、厄鲁特王公色布腾旺布擅自增加的贡赋。1758年后,唐努等旗开始直接向清朝缴纳贡赋,乾隆朝时期的贡赋为每户三张貂皮,后根据略有减少并可以折价缴纳。赋税之外,唐努乌梁海人也要当差服役,如
乌里雅苏台、
科布多等
漠北军事重镇中就有唐努乌梁海兵丁,两月为期进行轮换。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贸易活动也纳入到了清朝的直接管辖之下,如清朝多次颁布圣谕禁止内地商民进入该地区从事贸易活动等。
司法管辖
3.统一律令,实施有效司法管辖。
为巩固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清朝将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而制定的《
蒙古律例》、《
理藩院则例》等颁行于唐努乌梁海地区,将唐努乌梁海人视同蒙古人。偷窃牲畜在以牧业为主的唐努乌梁海地区是常见的案件,1786年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偷窃牲畜案件的处理做了具体规定,并考虑到该地区的特殊情况在20年后再实施《蒙古律例》的有关条款。
民政管理
4.明确行政区划、统计户口,实施有效的民政管理。
唐努乌梁海地区远离清朝京师,清朝虽然赋予该地一定的自治权利,管理方式不同于内地,但并没有放弃对该地民政事务的管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山川地理、四至方位、田地和牧地亩数、各旗佐领地域的划分、牧地纷争的处理、户口的统计和社会状况的调查等在《大清会典图》和其他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1907年清朝为边疆开发而进行的全国边疆地区的综合调查、1909年全国范围的户口调查等都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调查范围。此外,清朝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赈济灾荒、抑制官员的勒索、兴办教育事业等活动也见于史书记载。这些情况反映着唐努乌梁海地区已经被纳入到了清朝有效民政管理的范围内。
军事驻守
早在1726年清朝就派遣大臣隆科多等勘查过
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中俄边界,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唐努乌梁海
北部地区的中俄国界。1772年清朝批准了
钦天监官员测绘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地图。唐努乌梁海地区与俄国接界,日常守卫防御的重任由
定边左副将军负责,而乌粱海兵丁和屯田的清军是其主要依靠的力量,巡查中俄边界、驻守卡伦、防范外敌进犯、平息内部反叛等是其主要职责,史书中经常见到唐努乌梁海官兵拿获越界俄罗斯人送交
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记载。
为确保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社会安定,清朝严格的边境
管理制度和封禁政策。设置卡伦,将和托辉特部和
唐努乌梁海人居地分开,制定进出制定,限制出入人数,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制定封禁政策,规定内地商人和唐努乌梁海人之间的贸易仅仅限于
乌里雅苏台一城,时间为三天等种种限制。
总之,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是直接而有效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
俄国渗透
清末
17世纪初期至70年代,俄国多次派遣使者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试图引诱和托辉特部降俄,这是俄国势力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开始。1727年,通过谈判,清朝和俄国签订了《
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北部沙宾达巴哈以东中俄国界,俄国向克穆齐克河流域及其以东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开扩张得到了遏制。但是,俄国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扩张的野心并没有消失,而是利用沙宾达巴哈以西中俄边界长期没有划定的时机从西部向唐努乌梁海地区继续扩张。1860年俄国利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逼迫清朝签订了《
北京条约》,在此基础上于1864年又迫使清朝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区。186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建立八处分界牌博,并签订了《
乌里雅苏台界约》,完全划定了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国界。
阿穆哈河地区虽然被俄国侵占,但
萨彦岭以南、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俄国开始改变策略,通过掠夺性贸易、非法开采金矿、非法移民等途径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渗透。面对俄国的渗透,尽管唐努乌梁海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但反抗并没有遏制住俄国势力的渗透势头,至清朝灭亡的1911年,俄国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工商和矿业达到了80家,居民点多达166个,移民有5000余人,确定
乌辛斯克边务官管理移民事务,以及设立教堂和学校。
民国
分离趋势
萨彦岭以北地区纳入俄国
苏维埃政府控制之下,翌年苏俄红军即表示要进军唐努乌梁海地区。同年,中国驻唐努乌梁海地区长官和苏俄政权代表举行了会晤,但双方在有关该地区主权问题上意见根本对立,而中国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驻军很少,面对苏俄的大军压境不敢据理力争,俄国移民趁机作乱,形势十分严峻。1921年初,由于战事需要,苏俄红军陆续撤走,唐努乌梁海地区局势暂时求得平静。
苏俄阴影
局势的暂缓应该说为中国增兵唐努乌梁海地区巩固边防提供了可能,但中国政府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暂缓了拨兵驻防的计划,失掉了巩固在该地区统治的机会。1921年3月,率领白匪攻占库伦的恩琴领军攻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中国驻军和官员大部分遇害。同年夏,苏俄红军以支援东方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名义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盘踞该地区的白匪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也由此而改变了,开始按照苏俄设计的轨道发展:
彻底脱离
1928年-1929年,
图瓦人民革命党开始仿照
苏联模式在全国建立基层组织、建立军队,清洗维护传统的右翼领导人;
喇嘛教,实行农牧业集体化,同时推广一种新文字,停止使用
蒙古文;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其“请求”,图瓦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图瓦自治州”,隶属于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61年10月10日“图瓦自治州”升格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唐努乌梁海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