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宁(588年~665年),本姓万忸于氏,字仲谧,雍州高陵(今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
鲜卑族,唐朝时期宰相。
北周太师
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
617年(大业十三年),唐国公
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入关中。于志宁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
记室,与
殷开山等人一同辅佐
李世民。次年,李渊称帝,是为
唐高祖,封李世民为秦王。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加封
天策上将,并开设
文学馆。于志宁被授为
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承帝位,是为
唐太宗。
629年(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
中书侍郎。当时,唐太宗在内殿宴请近臣,问道:“志宁在哪?”有司答复道:“敕令召见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只是四品官。”唐太宗遂特命于志宁参加宴会,又加封他为
散骑常侍、太子
左庶子、黎阳
县公。
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欲任命功臣为世袭
刺史。于志宁进谏道:“这样做会使后患无穷,不是长久之计。”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640年(贞观十四年),皇太子
李承乾日益奢侈放纵。于志宁为此撰写《
谏苑》二十卷,进行劝谏。唐太宗大喜,赐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他兼任
太子詹事。
641年(
贞观十五年),于志宁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唐太宗将他
夺情起复,命中书侍郎
岑文本宣谕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太子需要教诲,请你以国事为重。”于志宁只得复职。
当时,
李承乾在农忙季节命人建造
曲室,数月不停工,又沉溺于歌舞。于志宁进谏道:“如今的东宫是
隋朝时修建的,那时人们就说它奢侈豪华,怎能再进行雕凿装饰。工匠官奴都是犯法亡命之徒,他们带着钳子凿子等物来往进出,宫廷警卫不能盘问。警卫在宫外,奴隶在宫内,怎不令人担心呢?东宫里多次响起鼓声,
乐官乐工时常被留在宫里不让出去,前几年皇上的口谕告诫,殿下能不想想吗?”。
李承乾不但不听劝告,还任用许多
宦官,一同作乐。于志宁又劝谏道:“宦官身心都不健全,善于阿谀逢迎,靠着主子受宠作威作福,凭借上传下达制造祸患,所以历代都有
宦官之祸,导致国家覆灭。如今殿下周围任用的全是宦官,轻慢高官,欺压朝臣,使得品级混乱,法度废弛,连路人都觉得奇怪。”太子更加不高兴。
后来,李承乾又私引
突厥人,相互狎昵,而且不许宫中仆役轮休。于志宁再次进谏:“东宫仆役都有父母儿女,不许他们休息,有失宽厚仁爱。达哥支等
突厥人,人面兽心,难以教化,把他们引进内室,甚为不妥。”李承乾大为恼怒,暗中派刺客刺杀于志宁。刺客不忍下手,于志宁这才得以幸免。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废李承乾为
庶人,东宫官属除于志宁之外全都获罪。唐太宗还抚慰他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不久,唐太宗立晋王
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651年(永徽二年),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
太尉长孙无忌谋反,
唐高宗命将其即刻斩首。于志宁劝道:“春季不宜行刑,而且诬陷谋反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请按律法等秋分后再判决。”高宗采纳。不久,于志宁被任命为
尚书左仆射、同
中书门下三品,又兼
太子少师。
656年(显庆元年),于志宁改封
太子太傅。659年(显庆四年),于志宁请求退休。唐高宗便解除他尚书左仆射之职,任命他为
太子太师、
同中书门下三品。
刘昫:于燕公辅导储皇,高侍中敷陈理行,张北平斥言阴沴,皆人所难言者。苟非金玉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献苦口之忠?宜其论道岩廊,克终显盛。古所谓能以义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宋祁: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揕胸不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季辅,行成数进谏,然雍容有礼,皆长厚君子哉!
唐高宗曾赏赐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三人田产,于志宁推辞道:“臣家自从北魏以来,世代居于关中,家中颇有产业。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他们。”高宗非常赞赏,于是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张行成、高季辅。
于志宁出身于河南于氏,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孝文帝改革时,改汉姓为于,迁居河南洛阳,遂以河南为于氏郡望,为代北大族,世为北魏高官。始祖
于栗磾六传至
于谨,入关迁居长安,位列西魏
八柱国,成为
关陇集团顶级门阀。于谨生有九子,第三子
于义,仕隋为潼州总管、豫州刺史。
于志宁著有文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并参与修撰《
隋书》、《
律疏》、《
大唐仪礼》、《
周易正义》、《
尚书正义》、《留本司行格》。
于志宁墓位于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兴隆村东。2003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