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批准,于2002年设立的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软件学院参与建设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拥有“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和“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开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2个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专业,合并原国家级特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网络工程”与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信息安全”开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202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新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在
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于2002年4月建立的全国35所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分别在
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校本部)及昆明市
呈贡新区大学城东外环西路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新校区)办学。
学院共获准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IBM和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华为新工科建设项目2项,云南省精品课程3门、云南省双语示范课程2门。学院拥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4名,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青年千人计划学者2名。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软件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CDIO创新实验区。国家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6项,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位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拥有1.97万平方米的独立研究教学楼,设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基地和中心;拥有“教育部跨境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中心”、“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昆明市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有云南省级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成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环境。
学院设立的“明远众创空间”、“云南大学-甲骨文创新创业校内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学校在“互联网+”、“创客中国”、“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提供了高品质的项目和优秀的团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5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交叉学科建模竞赛获MCM一等奖1项、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获西南赛区季军1项。
学院以培养国际化、工程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在专业建设上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高校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按国际通行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型人才,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京津、江浙沪、广深、成渝、滇中经济区等建立了诸多省内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招聘工作由专人专管,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从中获益,通过实习基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留在实习企业工作。
学院设有就业工作办公室、就业咨询中心、“云生涯·云规划” 职业规划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最大程度保障了毕业生扎实的就业基础、较高的就业质量以及每年全校领先的就业率。
学院实行低年级按学科分类培养、高年级分专业培养,在校学生前两年按云南大学理工科统一标准收取学费,后两年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按办学成本收取学费(每学年1.2万元)。
历史沿革
2001年12月 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云南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12月 软件学院奠基。
2003年9月 软件学院迁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洋浦校区。
2010年7月
云南大学洋浦校区整体移交昆明学院,软件学院随之整体迁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科研建设
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和省级攻关项目、信息专项项目、省校省院合作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奖励,发表和出版了一大批科研论文与专著。
按照培养国际化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的要求,学院建立了
校外实习基地39个,其中国外3个(美国1个,日本2个)、省外12个、省内24个,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9个。学院与英国De Montfort大学、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印度Pune大学、
韩国岭南大学、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等大学或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学生互派、招收留学生、聘请外方教师授课、培养专任教师等形式的合作。与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教学条件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昆明市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依托国家
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批准)、云南省软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
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实验室具备领先的国际化科研水平,团队核心成员17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省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此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12名知名同行专家组成。实验室成员共主持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4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加拿大统计学会金奖;被EI/SCI收录的期刊论文160余篇,其中顶级期刊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在国际顶尖学术出版社Elsevier及springer出版全英文学术专著2部,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出版教材6部。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2月获准筹备建立(云科基发[2009]1号),2010年7月实验室通过验收(云科基发[2010]17号),正式成为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云南大学
李彤教授担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领导机构,2013年成立了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云软政字〔2013〕12号),聘请了
陈国良院士、
梅宏院士任名誉主任。
办学条件
软件学院拥有16个实验室,其中5个基础实验室、10个专业和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承担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研究开发任务,是校内实习基地的组成部分。学院实验室使用面积3775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200多台套,实验设施总值达到2800万元。学院实验中心于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
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
网络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国家级品牌;拥有“软件工程”云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电子政务研发中心、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等省级品牌。构成了研发、服务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科教环境。
专业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代码80902;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教育行业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型软件高级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数据库概论、云计算与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校、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应用开发、运维和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代码:080906,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运营、管理,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培训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型高级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多媒体数学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专业英语阅读与交流、多媒体技术原理、艺术概论、造型基础、素描与色彩、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和检索、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和检索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和软件工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计算机游戏软件开发、音视频数字化、虚拟现实与三维仿真、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专业名称:网络空间安全,代码:080911TK,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的未来发展,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网络空间安全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能力和中英文交流能力,能够通过工程实践,深入理解网络空间安全中的中大规模复杂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及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安全、通信原理、逆向工程、密码学原理与技术、信息论与编码、信息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国家政法部门、军队、银行、金融、证券、通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从事各类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名称:人工智能,代码080717T;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栋梁和社会精英。扩展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综合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并通过面向产业的工程实践,深入理解智能系统中的大规模复杂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及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安全、人工智能导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自主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与类脑计算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国家政法部门、军队、银行、金融、证券、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各类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从事各类智能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科建设
软件学院拥有“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具有教育部授予的自主招生权)和“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4个重点本科专业(使用一本分数线招生),并设立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和信息安全系负责四个专业的建设,三个系的系主任均是外籍博士或归国博士。
学院师资
学院拥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学院院长:
姚绍文,男,1966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主任、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网络工程特色专业首席教授,云南省政协委员。
党委书记:
康黎明,男,汉族,1961年5月出生,江苏宿迁市人。2016年11月任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专业
一、专业简介
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云南大学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我校的“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家及云南省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以及云南大学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按照我校“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于2021年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培养德才兼备、通专融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建设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多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和国内外实习基地,包括国家外专局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昆明市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甲骨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080717T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四)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为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栋梁和社会精英。扩展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综合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并通过面向产业的工程实践,深入理解智能系统中的大规模复杂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国家政法部门、军队、银行、金融、证券、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各类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从事各类智能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预期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人工智能行业岗位上能够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愿意主动服务社会,敢于担当。
培养目标2:具有完备的人工智能专业基础,能够在人工智能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高校院所中,面向核心产业问题,作为技术骨干承担深入的人工智能研发任务,能够分解复杂的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设计智能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实施。
培养目标3:具有突出的人工智能工程专业实践基础和创新精神,针对具体的产业应用问题和复杂的人工智能工程项目,能够综合考虑项目的工程、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组织或参与项目团队,设计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实施。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方式,能够在交叉学科环境中,组织或参与较大规模的人工智能项目团队,高效沟通与协同工作,共同实施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项目。
培养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意愿和方法,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工程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和行业需求,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变化。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一、专业简介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具有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与学科研究优势。本专业的构建是依托于具有成熟办学经验和坚实学科基础的网络工程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整合了原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云南省级重点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多年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方法,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平台打造的云南省内第一家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
经过十多年的网络工程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云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多项,编著出版教材12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30多项。同时,本专业已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1.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9.10%。专业在校内建立了8个设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并在国内外软件园区和IT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080911TK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网络空间安全未来发展,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网络空间安全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能力和中英文交流能力,能够通过工程实践,深入理解网络空间安全中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预期学生在毕业五年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工程实践中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培养目标2: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工程问题,并综合社会、法律与法规、环境与经济等因素,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教育行业及相关领域,作为技术骨干承担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分析设计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参与或领导团队有效实施安全系统项目;
培养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学习,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和行业需求及发展变化。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2008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08年9月正式招生。2016年10月,学院批准成立独立的数字媒体技术系并全权负责专业建设。2018年被批准为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本专业现有13位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拥有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080906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运营、管理,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培训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型高级人才。
预期学生在毕业五年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数字媒体工程实践中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能在虚拟现实、智能交互媒体、数据可视化、数字娱乐、人机交互等领域作为技术骨干承担数字媒体设计、软件研发、内容管理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数字媒体开发或者工程运营团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攻读学位)持续学习,掌握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信息安全专业
一、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是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建院时首批设立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多方论证后设置的。2006年6月,信息安全专业在学校专业评估中均被评为A级,被列入云南大学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1月,信息安全专业被评为云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10月,信息安全专业被列入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80904K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扎实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的国家网络安全行业的栋梁和社会精英。扩展学生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综合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并通过工程实践,深入理解信息安全中的中大规模复杂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国家政法部门、军队、银行、金融、证券、通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网络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是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建院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2007年网络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第二类特色建设专业。2013年网络工程专业又被列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建设,本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云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项,编著出版教材8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12项。
本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了8个专业设施完善,利用率高的专业实验室,满足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专业教学和科研需要,并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IT企业、软件园区和省内IT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080903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技术与工程素养、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系统掌握网络工程的理论、网络研发技能与方法,受到严格的网络开发、设计与集成工程训练。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从事网络协议的研发、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的国际化工程型网络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是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建院时首批设立的专业,2007年获准省级重点专业,2008年获准承担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11年获准云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半数以上,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岭教学名师、省级学术带头人,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云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项,编著出版教材12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类
(二)专业代码:080902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教育行业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型软件高级人才。
预期学生在毕业五年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工程实践中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培养目标2: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综合考虑工程与社会、法律与法规、环境与经济等因素,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教育行业的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作为技术骨干承担软件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参与或领导团队有效实施软件工程项目;
培养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学习,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和行业需求,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变化。
科研平台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2月获准筹备建立(云科基发[2009]1号),2010年7月实验室通过验收(云科基发[2010]17号),正式成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云南大学杨云教授担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领导机构,2020年成立了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云软政字〔2020〕003号),实验室聘请了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一、 实验室基本情况
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以智能化、并行化、自然化、自动化等为主要标志的软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实验室下设数据驱动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计算、数据科学与工程、分布式云计算与交叉学科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外籍专职研究人员1人。实验室拥有中组部、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1人,中国图学学会“青年托举计划”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2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计划4人,云南省青年千人计划1人,中国图学学会年度“青年托举计划”人、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才2人。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博士占94%)、学缘结构(毕业于10多所高校)和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3岁)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队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 实验室近三年取得的成果
1、平台与团队建设:2018年“云南省高校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2019年底 “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创新团队”通过省科技厅考核认定,正式被授予云南省创新团队称号。2019年10月“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该中心将建立我国首个综合网络国家主权、跨境网络综合治理、跨境网络空间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区域性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面向两亚的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理论的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的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与辐射平台。
2、获奖:三年来实验室成员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术创新奖1项。
3、承担项目:近三年实验室承担政府科研课题共计9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等其他科研项目60项,获得政府课题经费合计2955.6万元。承担横向项目共计28项,经费合计351.5万元。
4、论著:近三年成员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80篇,其中SCI收录122篇,EI收录140篇,国内外核心期刊、会议期刊等发表121篇。
5、发明专利:近三年实验室成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42项。
6、软件著作权:实验室成员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47项。
7、科研成果转化:近三年科研成果转化5项,创造经济效益2200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智慧高速公路管理、智慧医疗、乡村污水数字化处理、AI监测预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8、自主研究课题与开放课题:通过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评审选拔,设立了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共计33个项目在研,资助经费163万元。
9、人才培养,三年来共培养博士毕业8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5人;培养硕士生毕业280人,在读377人,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西部边疆软件工程理论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