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就是以扮演
京剧为主要角色的演员,其中著名的京剧演员有
梅兰芳 。
著名京剧演员
曾与
程砚秋、
高庆奎、
马连良等
搭班演出。他和着名
须生余叔岩、
言菊朋、
周信芳都曾合作演出,并与
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
李世芳、
张君秋、
宋德珠、
毛世来等也都合作演出过。他演出过的剧目,连他自己也无法统计。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
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
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等;
昆曲有《
游园惊梦》、《
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
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时慧宝为孙(菊仙)派老生传人,嗓音高亢清澈,声洪酣畅,令听者颇觉痛快,但其唱调
高腔直少韵味。只重唱不重做不拘泥规范随心所欲,时人称其为“名士派”。曾与王风卿、
余叔岩并称“青年
老生三杰”。曾与
盖叫天、常春恒、孟鸿茂、
刘筱衡等合演《七擒孟获》,时演孔明,盖饰盂获,并有
剧照传世。
于
光绪八年与俞润仙相识,于是搭
春台班,七月出台。第一日,在庆和园同
穆凤山合演《
取荥阳》,后在庆乐园同
刘永春、
孙怡云合演《
二进宫》,又在
广德楼同
德珺如、
汪桂芬、贾立川合演《
四郎探母》,当时有
张二奎复生之誉。擅演王帽戏,《
打金枝》为其拿手,人称“许八出”。
清同治末年,与名旦
胡喜禄接祖春台班,经常以武打戏演大轴,与三庆、四喜两班媲美。俞菊笙不善唱功,而是着重运用精湛的武功技巧刻画人物。曾从
武花脸戏中吸收雄浑的表演风格,融合于武生的表演艺术之中,并首创了
勾脸武生戏。他对
京剧的武打戏,特别是
长靠武生戏的表演,有重要的丰富和发展。晚年家居,除演义务戏外,不常登台。代表剧目有《
艳阳楼》、《
铁笼山》、《
状元印》、《
青石山》等。弟子有
杨小楼、
尚和玉。子振庭亦工武生,慓悍勇猛,自成一格。
其他一些京剧演员还有:
京剧演员现状
京剧演员的生存现状堪忧。首先是工资待遇低。京剧演员工资普遍较低,如果加上平时的
劳务费,一般演员年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作为
差额拨款的单位,
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每月只能拿70%的工资,其它30%靠演出结构工资补充,即如果完不成演出任务,就只能拿70%的工资。京剧、脱口秀、小品同为文
化艺术行业,但脱口秀、小品演员的收入在新闻媒体高出镜率的引领下大有水涨船高之势,而我们这些从事国粹艺术的京剧从业人员只能甘居末座。
其次,新戏排练没有任何补助。剧团每年正常排一出新戏至少需要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剧中主要演员,从建组开始,读剧本、学唱腔、练身段,与编、导、乐、美各部门协调打磨,还要揣摩人物,精益求精,这是一个付出精力、体力、耐力的多重劳动。但是同时,这也影响了演员的正常演出,使演员经济收入降低。大家都知道,影视演员参加影视创作有片酬,但是一部新戏的准备过程中,京剧演员的付出却没有相应回报。剧本编剧的创作费有20万元至40万元,导演创作费有30万元至40万元,其他诸如音乐设计、舞美设计、音乐配器、服装设计也有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所有设计、创作人员都有创作费,只有演员除外,没有任何创作费、排练费。
第三,演员补助杯水车薪。近几年,国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京剧进校园活动,但每场演出剧团只能拿到1.5万元到3万元之间的补助,扣除上交的20%及道具运输等杂费,所剩余款根本不够给几十人发劳务,演一场赔一场,大家失去了积极性,何谈弘扬?如果政府补助能提高到8万元至10万元,这项工程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中国京剧界的各类大奖,从梅花奖、德艺双馨奖到各种电视大赛,几乎不涉及奖金,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我1987年参加电视大奖赛,获得一等奖,奖励的是200多元的保险柜,二等奖是电风扇。据参加电视大奖赛的演员反映,没有任何奖金,只颁发证书和奖杯。这些年国家对科技界、体育界等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文艺界,从科学家到体育明星都有不同程度的奖金酬劳。相比之下,我们京剧大赛的明星和资深京剧艺术家们所得甚少。他们台上的一分钟,何止台下十年的功!文化的兴与衰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兴与衰,京剧是国戏,是国粹,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京剧人肩负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京剧艺术家理应得到尊重与厚待。
第四,宣传力度不够。电视台京剧栏目很少,文娱播报却每天由半小时扩充为1小时。各大媒体娱乐新闻被影视明星占据,影视演员排新片、歌星出专辑甚至某个歌星怀孕生男生女都占据大版篇幅,有关京剧方面的报道几乎为零。
第五,缺乏人才包装和市场运作的完整体系。地方电视台的超女超男节目,虽然褒贬不一,但是从运作上看,很多年轻人从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京剧演员也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实力,但是没有人来运作包装。谁来包装京剧艺术?尤其是那些大奖赛后涌现出的京剧新人,他们是京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