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能力(EnterprisesOperatingAbility/OperatingAbilityofEnterprise)是企业对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
经营战略与计划的
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
管理能力的总和。由
企业素质确定的
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实际上也就是
企业经营力的大小。
简介
企业素质的强弱,是通过企业的经营力集中表现出来的。企业经营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包括本身的内外部条件及其发展在内的
经营战略与计划的
决策能力,以及企业各种活动的
组织管理能力的总和。因此,仅用某一类单方面的指标就不能全面评价经营力水平,因而,专家指出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综合评价企业经营力的指标体系。经营力评价的目的在于:具体分析经营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的有效程度,为不同经营力的比较、论证和寻求提高的途径提供依据。
企业经营力的实际构成已形成四元结构:
组织结构力+组织
传播力+组织科技力+组织知识力。
体系
项目具体指标
1.收益力总资金利用率、销售额利润率、损益分析点比率、总
资金周转率、
流动资金周转率。
2.
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产品畅销率、资源订货率、资金销售率。
3.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人均净产值、纯劳动净产值、
固定资产产值率、新产品率、产品寿命周期。
4.价格水平同行业价格水平、价格升降率、
价格策略适应程度。
5.人员能力员工年龄、
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经营者素质。
7.
产品成本水平
可比产品的成本水平、同类产品成本水平。
8.经营水平提高率万元
销售额增长率、总资金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率增长额。
9.质量控制力
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程度、
质量管理组织状况、质量问题投诉率。
不包括公司的区位特征
目的
考查经营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企业资产的
营运能力。企业经营能力的强弱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
经营效益以及由此产生的对
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企业经营能力的高低与以应收帐款为中心、涉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的
信用管理政策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企业生存之本。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企业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就成为企业领导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全面提升经营能力不是只喊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出差距,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只有观念清、思路顺,方案正确,措施得当,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全面提升。
内涵
保持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应融合在
企业经营者的潜意识中,是企业经营者在经营工作中
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经营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全方位的
持续改进过程,这种提升不是一个两个点,不是局部,是全面性的,是整个组织的能力。这就要求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眼光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水平。
一、从企业战略高度去理解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在特定的时限内,必须实现的各项经营和经济指标。而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作为一种理念,是企业领导者为了实现
战略目标,而必须完成年度经营工作计划并保持其不断增长的基本理念。
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把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二、将理念转变为行动的切入点
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作为一种理念,势必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必须与当前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密切结合起来。例如:各企业的
人员招聘工作,不能盲目进行。首先应当拟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组织机构的设置和
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据此确定每个年度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和逐年提高的
职位标准。这个过程就称为提升,当每个经营能力构成要素均按此过程操作时就称其为“持续提升”。所以,只有聚焦企业内部,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逐一环节分析企业在经营工作中需要提升的目标、标准与措施,才能将此项工作真实地得以落实。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同行业中确定一个
管理效率、经营质量与该企业要实现的
战略目标差距最小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根据“标杆”企业的
工作标准,确定企业提升的准则。这样会有效地促进“持续提升”工作的实施效果和进程。
但是,引进“标杆”企业一定要注意的是,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切忌照抄照搬,全盘引进。
构成
经营能力提升的关键是经营质量的持续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确定机构设置及
人力资源配置的标准,并保持
人员素质的逐年提高。
(2)计划管理
建立规范化的计划编制、执行与考核体系,形成逐年提高的计划指标体系。
(3)营销管理
全面提高营销工作的宏观政策导向力、市场调查控制力、项目拓展公关力、产品研制力及销售现场调整力,并相应制定评定标准。
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拓展方案,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与补充。
(5)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与
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提高对
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和控制
企业财务状况的能力。
建立企业对外宣传体系,企业
客户关系处理
机制是否建立。
(7)制度化建设
编制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执行与监督体系。
制定从项目研发、建设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保持不断提高。
(9)项目管理
重点是建立项目效益评估、项目核算和
项目后评价的机制,制定逐年提升的
工作标准。
(10)审计、制约机制建设水平
企业内部
组织设计是否遵循制约性原则,审计
机制是否发挥作用,这种
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质量。
企业高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道德标准、
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协调能力等应随着
企业发展而逐年提高。
(2)企业管理团队能力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应具备一种文化、二种力量、三种精神,即: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与专研精神。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保证
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
(3)制度化、流程化、图表化建设水平
提高企业的
制度化管理水平,合理编制
工作流程,并将图表应用到工作中,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4)设备、设施配备水平
企业的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应与
企业发展相匹配,以保证
工作效率。
(5)薪酬机制建设水平
建议
首先必须编制
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全面提升的终极目标。其次再按照终极目标分解
年度计划目标,从而依据全面提升构成要素形成全面提升的工作计划。企业应对未来五-十年内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形成基本框架,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参照行业内确定的
标杆企业,编制经营能力持续提升工作计划,并使其与年度经营工作计划相结合。
经营能力持续提升是一种理念,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经营能力持续提升重点是企业高管人员,特别是企业总经理,在工作中必须将持续提升的理念,贯彻到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有效地实施并推进这种能力的提升。
应用
公司将新的
业务所需的能力聚合得有多好,决定了其在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上有多成功。有一些能力比其他更重要
一些,能力的聚合通常比单个能力更难仿效。从需要聚合到赢利最为关键的能力开始,行业创始人就面临着挑战。只有将那些难以仿效的能力聚为一体时才能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那些并不至关重要的能力可以
外包给别人或由别人来掌握。
哈佛商学院教授DavidCollis和CynthiaMontgomery认为,一种能力或资源只能通过若干检验,才能成为
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第一,这种能力必须在产品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和价值;第二,它必须难以仿效;第三,它不能轻易为其他能力所取代;第四,它必须是持久的;第五,它必须难以交换。如果一项能力会随着雇员的离开而带走的话,那么是雇员而非公司拥有这一能力的价值。
一些单个的能力可能会通过这些检验。比如说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将一直赋予其所有者优势。但是几乎没有单个的能力是无懈可击的,即使是那些得来的优势,没有了适当的支持也会慢慢消失。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将各种有特色的能力聚合为一体,共同满足上述标准。
这个能力聚合体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或者通过联合的方式借鉴,或者完全从外部获得。聚合体每增加一个新的能力,就累积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因为竞争者也就越来越难仿效或替代这一能力联合,也就越难为雇员所占有。
出色的经营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但还远远不够。最终起重要作用的还是每个竞争者在寻找机遇中所拥有的优势资产、可增长技能以及特殊关系。只有形成最强的特色能力组合,才最有可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