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尼埒(?—1682),科奇理氏,满洲镶红旗人,世居
瓦尔喀部,清朝康熙年间将领。
崇德七年(1642),其父索勒和诺阵亡,佛尼埒袭职
骑都尉。
顺治五年(1648),授西安驻防
佐领,
李自成余党窜据陕西、湖北错壤山峪。佛尼埒屡随大军征剿,委署
营总,寻擢授
协领。两遇恩诏,晋世职至二等
轻车都尉。
康熙十三年(1674)春,从
西安将军瓦尔喀由四川征讨
吴三桂。行军至栈道,闻四川叛附吴三桂,
谭弘据
阳平关。从瓦尔喀及
前锋统领穆占等自野狐岭进兵,斩三千余级。进
朝天关,击败敌将石存礼,追至沙河驿,敌将彭时亨以舟师逆战,击之溃,夺其战舰四。总兵
吴之茂以
保宁府叛,移师往讨之,弗克,凿壕堑与相持。吴之茂出劫
略阳粮艘,截槐树驿运道。我师饷不继,还
汉中。吴之茂截击于中途,佛尼埒与总兵王怀忠击走之,又败贼于槐树驿、小郿岭。十二月,
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于
宁羌,连陷
平凉、
秦州。
康熙十四年(1675),擢西安将军,加振武将军衔。命与贝勒洞鄂进讨王辅臣部将高鼎,以四千人屯关山河岸,偕穆占整师与战,破其垒;逐北,又败之渭河桥,进薄秦州。垒未定,贼乘我不备,开壁出战。佛尼埒督军遮击,贼不敢犯。旋攻克东西二关。贼数千掠仙逸关,佛尼埒虑断饷道,分兵往援。贼逾山走,追蹑之,杀其党且尽,遂率师趋
陇州。贼纵火焚山泽,佛尼埒曰:“是欲烧绝我挽运道也。若不增兵策应,军食何赖焉?”因暂驻陇州。时师攻秦州久未下,而四川及平凉诸寇挟万馀人赴救,城寇与应者亦八千馀。佛尼埒亟还师与诸军合,偕内大臣坤连败贼众,擒其将李国栋、胡茂、白光永、王元等,殪其众三千余人。州城复,以次下
礼县、
西和、清水、
伏羌诸城。汉中运道阻,军大饥。将军
席卜臣还西安,上命佛尼埒领兵开栈道,规汉中,缘涂击贼,皆溃窜。
康熙十五年(1676),吴之茂欲为王辅臣援,率军万余再犯秦州,佛尼埒同提督
王进宝督兵御战,斩级二千余,生擒伪总兵徐大仁,获器械辎重无算。三月,侦贼由
成县、
礼县运粮,因遣兵
邀击于塩关及罗家堡、牡丹园。擒斩护粮贼众,获马驘,焚其粮。寻击败伪总兵李国良等于
清水县,复
静宁。六月,大将军
图海下平凉,吴之茂遁。又与杰殷乘夜追击,及之牡丹园,遂克
祁山堡。吴之茂仅以十馀骑走。
康熙十八年(1679),从大将军
图海征
兴安府,寇阻梁河关。佛尼埒领兵先驱,济乾玉河,拔之。兴安下。
康熙十九年(1680),同总兵王朝海招降潼川,并复
盐亭、
中江、
射洪诸县。再败寇豹子山,克
泸州。冬,
吴世璠将
胡国柱自
叙州扰
永宁,诏授建威将军讨之。
康熙二十年(1681),贼众二万余犯窦坝、大溪口诸处,佛尼埒率兵进击败之,乘胜克
马湖府。吴世璠将宋国辅、陆道清等以永宁降。胡国柱亦弃叙州遁,上命佛尼埒守之。寻命还镇汉中。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于官。雍正十年(1732),入祀
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追谥恭靖。
父:索勒和诺,少孤,其兄瑚里纳抚之成年,瑚里纳为仇所害,索勒和诺手刃其仇,祭兄墓。崇德三年(1638)来归,任
骁骑校。崇德七年(1642),随饶余贝勒
阿巴泰征明,攻
河间府,索勒和诺首缘云梯登城,阵亡,予骑都尉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