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
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名将
元英(?~510年),本姓拓跋,字虎儿,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名将,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孙子,南安惠王拓跋桢之子。
人物生平
博采多艺
拓跋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曾孙,也是景穆帝拓跋晃的孙子。他的父亲南安王拓跋桢,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
拓跋英“性识聪敏,善骑射,解音律(擅长吹笛),微晓医术”,而且博闻强记。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任命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魏公。不久后,迁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
汉中之战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南伐时,以拓跋英为梁汉别道都将,诏令拓跋英率军镇守边境,拓跋英认为孝文帝亲征,汉中有可乘之机。便于四月上表请求率兵会同平南将军刘藻进攻汉中(今属陕西),孝文帝同意。拓跋英军至沮水(位今陕西黄陵洛河支流沮河)时,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领兵二万,沿山修建营栅,分布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以抗击魏军。拓跋英认为齐军互不服从,若挑选精兵攻敌一营,其余营栅必不相救,只要攻下一营,其余营栅必自行溃败。于是拓跋英发起进攻,魏军三路而上,攻齐军一营,其余营栅果然不相救,于是攻克了齐军一营,其余四营都溃散了,魏军俘获梁季群及以下七百余人,斩杀三千余人。戍守白马的齐军也连夜逃走。拓跋英乘胜长驱直入,进抵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郊)城下。汉川之民,以为是神兵突降,相率归附魏军。梁州百姓李天干等拜见拓跋英请求投降,拓跋英以国士之礼待之。
萧懿闻后,又派部将姜脩率军追击魏军。两军连夜交战,颇有杀伤。后来姜脩屡战屡败,姜脩又向萧懿求援,萧懿又派援军支援姜脩,魏军士兵向拓跋英告急。拓跋英率骑兵千人,倍道救援。未至,齐军已然退还。拓跋英担心齐军入城之后便不易歼灭,于是令统军元拔尾随齐军,自己则率军绕到齐军前面拦截,前后夹击,全部俘获敌人。此时萧懿又派出军队迎击魏军。拓跋英没有料到齐军还会来攻,而且魏军皆已疲惫,加上敌众我寡,皆大为恐惧,准备遁走。拓跋英故意放松缰绳,驱马缓行,神色自若。而后登高瞭望,指指划划,如布置阵势状,令魏军整列有序行进。齐军疑心魏军设有伏兵,于是撤退。拓跋英率魏军乘机反击,大破齐军,乘势包围南郑。同时拓跋英严令军纪,一无所犯,使远近百姓悦附,皆供租运给魏军。
拓跋英未至南郑时,萧懿曾派军主范洁率三千余人伐獠。拓跋英包围南郑后,范洁闻讯欲回军救援南郑。拓跋英派统军李平敌、李铁骑等收合巴西、晋寿的土人,切断范洁的退路。范洁拼死决战,遂击败李平敌等军。拓跋英待范洁稍近,突然袭击,全部俘获他的部众。魏军围攻南郑九十多日未克。时守城士卒惊恐,南齐录事参军庾域把数十座空仓库加封后指给将士说,这里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持两年,你们只管放心守城。城内守军才安定下来。就在这时,孝文帝下诏班师。拓跋英遂命老弱将士先行撤退,自率精锐部队殿后,还派人向萧懿告别。萧懿认为其中有诈,不敢追击。拓跋英离开一日后,萧懿仍闭门不开。二日之后,萧懿才派兵追击。拓跋英亲自殿后,与士兵下马交战,齐军不敢逼近,如此四日四夜,齐军乃返,拓跋英全军而返。拓跋英入斜谷,时值天降大雨,行军异常艰苦,魏军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不得不转向下辨撤退。汉中之战,拓跋英智谋突出,几次智胜齐军,但并没有达到作战目的。齐军增援不及,然而主将萧懿能够有效调用资源,不但挫败了拓跋英夺取汉中的企图,还给予北魏军一定损失。
此前,萧懿已派人说降仇池的氐族人,当拓跋英撤军时,诸氐便切断拓跋英的粮道和归路。拓跋英率军奋勇进击,且战且行,拓跋英面颊中箭而军中没有人知道,最终拓跋英返回仇池。回师之后,拓跋英派兵讨平诸氐。此战之后,拓跋英因功升为安南将军,赐爵广武伯。
荆州战败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拓跋姓为元,其余鲜卑诸姓都改成汉姓,拓跋英改名为元英。元英镇守仇池六年,甚有威惠之称。后其父去世,元英才离职。
后孝文帝征伐汉阳,以元英为左卫将军,加前将军。不久,迁大宗正,又转尚书,仍本将军,镇守荆州。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正月,南齐太尉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领兵四万攻魏荆州,欲收复上年所失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孝文帝命前将军元英率兵抵御。二月,元英与齐军作战,但连战皆败。三月,孝文帝自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出发,领兵亲征陈显达。孝文帝到南阳后,免去元英的官爵。
四月,孝文帝因病退兵北还洛阳,于途中病卒,太子元恪即帝位,是为宣武帝。宣武帝重新启用元英,任尚书、广武伯。
南征始末
景明元年(500年)六月,南齐冠军将军陈伯之再引兵攻寿阳,于八月为彭城王元勰、汝阴太守傅永率军击败,被杀九千人,被俘一万人,淮南地区亦为魏军占领。元英奉命前去救援,未至,魏军已胜。是月,元勰回京,元英奉命行扬州事。
景明二年(501年),元英回京,于十一月上表请求南伐,但此事被搁置。
元英再次上表指当前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则守卫三关,请求派遣军司节度二人。宣武帝答应于是派遣直寝羊炅为军司。后元英因军功拜吏部尚书,又以前后军功进爵常山郡侯。
景明四年(503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阳王萧宝寅和江州刺史陈伯之请求北魏出兵攻梁。宣武帝应允,遂于四月诏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招募英豪,配合南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六月,宣武帝遣任城王元澄率军五万及萧宝寅、陈伯之等并力攻钟离。
八月,宣武帝又诏命元英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征义阳诸军事,率军进攻义阳(今河南信阳)。南梁司州刺史蔡道恭闻魏军将至,遣骁骑将军杨由率城外居民三千余家于城西南十里贤首山(今河南信阳西南)依山做成三营寨,作表里之势。
十月,元英领兵围攻贤首山,焚其寨门。杨由乃驱水牛从营而出,继之以兵。魏军为躲避水牛从,只好退军。元英于是分兵围守。当晚,寨民任马驹斩杨由投降北魏。十一月,元英在白沙(今河南光山西南)击败梁将吴子杨,围攻义阳。
正始元年(504年)二月,梁武帝萧衍派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将军王僧炳等率步骑三万增援义阳。其中王僧炳率军二万人进驻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曹景宗率军万人为后继。元英派冠军将军元逞、扬烈将军曹文敬等进驻樊城(今属湖北襄樊)以抗击南梁援军。三月,元英率军兵分两路进击梁军,大破僧炳军,斩俘四千余人。魏军围义阳,昼夜不息,但因蔡道恭指挥有方,使相持了百余日,魏军颇有损伤。
元英于士雅山(今河南桐柏境内)构筑工事,与曹景宗相抗,并分遣诸军,埋伏四方,示敌以弱。七月,梁武帝又派宁朔将军马仙琕救义阳。马仙琕转战而前,兵势甚锐。马仙琕领兵万余直追至义阳城下,突击元英大营,元英令诸军佯败。马仙琕追击至平地,魏军伏兵四起,魏军统军傅永擐甲执槊,单骑先入,突阵横过。梁军箭射傅永,箭矢洞穿他的左大腿,傅永拔箭再战,马仙琕军溃败奔退,魏军再进击,魏军斩杀梁军羽林监军邓终年以及两千三百级。马仙琕又率万余人来决战,元英统率诸将,又击败马仙琕,并斩梁军将领陈秀之。不久,蔡道恭忧郁而死,其从弟骁骑将军蔡灵恩代行州事,魏军见蔡道恭死,遂加紧攻势,短兵日接。曹景宗、马仙琕知义阳危急,尽率所部精锐兵马与魏军决战,双方一日三战,梁军皆大败而归。八月,蔡灵恩在援兵未奏效、守城力竭的情况下,开城降魏。戍守三关的梁军守将听闻司州陷落,均弃城而逃。魏军占领义阳后,置为郢州,以司马悦为刺史。
此战,魏军主攻方向明确,增援及时,元英更是战术灵活,屡破梁军,使魏军一举取得东西两方向作战的胜利。而梁军被动出战,防守无力,导致战败。
义阳一战后,宣武帝下诏褒奖元英。当初元英在平汉阳立功后,孝文帝曾许诺复其封位,但后来因元英在荆州败于陈显达,便将此事搁置起来。义阳之战的胜利,使宣武帝大喜,遂复元英封位,并改封中山王,食邑一千户。遣大使、鸿胪少卿睦延吉持节就拜。元英遣送蔡灵恩及梁尚书郎蔡僧勰,前军将军、义阳太守冯道要,游击将军鲍怀慎,天门太守王承伯,平北府司马宗象,平北府谘议参军伏粲,给事中、宁朔将军蔡道基,中兵参军庞脩等数十人至京城。元英回京后,宣武帝对其大加褒奖,又增其封邑一千户。
正始二年(505年)八月,元英奉命攻打雍州。十月,梁武帝北伐,以其弟临川王萧宏为北伐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
正始三年(506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昌义之败走。四月,宣武帝以元英为使持节,加散骑常侍,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道诸军事,率军十万迎击梁军。并且宣武帝派遣步兵校尉、领中书舍人王云指取机要。元英表陈事机。
五月,昌义之复攻梁城,拔之。
七月,元英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击破梁南徐州刺史王伯敖,斩杀梁军将领二十五人及以下五千余级。九月,元英与邢峦会师。梁军统帅萧宏怯懦愚劣,得知魏军会师共同攻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决定撤军。魏将奚康生驰遣平东将军杨大眼力促元英进据洛水。但元英认为应静观形势,勿与交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此时洛口天气突变,一夜狂风暴雨,萧宏不顾昌义之等将领的反对,抛下大军,领数骑落荒而逃。洛口的梁军将士随之散归,魏军追击,魏军斩杀梁将四十二人,梁军失亡近五万人,魏军缴获梁军粮米三十万石。昌义之亦放弃梁城而走。时宣武帝已有灭梁之志,在慰劳元英时表示应当长驱吴会,翦拉遗烬。元英遂率军南攻,攻克马头(位钟离西,今安徽怀远南),将城中储粮尽数北运。十月,元英与镇东将军萧宝寅率军围攻钟离。
十一月,梁武帝诏右卫将军曹景宗都督诸军二十万救钟离,屯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待众军集齐后并进。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并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三千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梁守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钟离仍未被攻克。二月,宣武帝以彼土蒸湿,久攻力疲,不宜再战,诏元英还师。元英上表请求宽延时日。宣武帝又下诏表示魏军师老兵疲不宜再战,并且派主书曹道前往战场观察形势,曹道回朝复命后,元英继续上表宣武帝,表示可以攻克钟离,宣武帝于是派遣步兵校尉范绍至元英军营,共商攻取事宜。当时梁武帝已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今属安徽)领兵增援钟离,受曹景宗节度。曹、韦两军进屯邵阳洲。夜间,韦睿率众于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处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拂晓,元英见后大惊。曹景宗又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始知援军到达,勇气倍增。元英又率众出战,一日数合,入夜复攻,均被击退。
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水船载干草,灌以油,趁风纵火,以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桥栅全被破坏。梁朝梁郡太守冯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军士们奋勇作战,喊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败,投水而死者及被杀者各达十余万,元英脱身逃走,杨大眼亦烧营而去。梁军乘胜追击,又俘虏五万人。
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后第一次惨败,损失二十五万人。元英至扬州后,派人送节及衣冠、貂蝉、章绶。八月,有司弹劾元英,认为其军为主帅,指挥不利,应当处死。宣武帝免元英死罪,贬为平民。
起复平叛
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谋反。九月,宣武帝恢复元英的官职,食邑一千户,除使持节,假征东将军、都督冀州诸军事,率军前去平叛。元英尚未出发,元愉叛乱已被平定。
是月,郢州(治义阳)司马督荣祖等叛魏,并暗中引导梁军进攻义阳。同时,北魏三关(即武阳关平靖关黄岘关,位今河南罗山及信阳南)戍主侯登等举城降梁。郢州刺史娄悦据义阳城守御。十月,悬瓠(今河南汝南)城民白早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据城南叛。梁武帝派齐苟仁镇守悬瓠。宣武帝诏元英为使持节、都督南征诸军事、假征南将军,率领步骑兵三万人,自汝南(今属河南)前去援救。
十一月,宣武帝频接尚书邢峦讨伐白早生的捷报,遂再次诏元英速援义阳。元英因兵力不足,不断请求援兵,而宣武帝不肯增派。于是,元英转至悬瓠,与邢峦会师,联兵进攻悬瓠。十二月,南梁副将齐苟儿等打开城门出降,魏军斩白早生及其党羽数十人。随后,元英率军直趋义阳。南梁宁朔将军张道凝闻元英将至,弃楚王城(今河南汝南南)逃跑。元英追击,斩杀张道凝和虎贲中郎曹苦生,尽俘其众。郢州全境复告平静。
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元英来到义阳后,将取三关,元英认为只要攻克一关,其余两关则不攻自破,只需攻取最容易攻克的东关即可。元英担心敌军将兵力集中于东关,便派长史李华率五统向西关,分散敌军兵力,然后亲自督军攻打东关。
此前,马仙琕派云骑将军马广率众于长薄防备魏军,军主胡文超另屯于松岘。元英至长薄,马广乘夜逃入武阳,元英率军进攻。元英闻梁武帝遣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一作徐超秀)增援武阳,于是停止进军,向众将表示即使让敌军入城,也可以轻易攻取。但众将不信。等彭瓮生等入武阳后,元英才围攻武阳,只用六天,马广等便出降。于是元英进击黄岘,梁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窜。元英又进讨西关,马仙琕也退走。作战的过程和元英所预料的完全一样。此战,元英共俘梁军大将六人、部将二十人、士兵七千人,获米四十万石,军资相当。
时元英急追马仙琕,意图一雪钟离之耻,后闻萧衍韦睿前来增援,才停止追击。此时,宣武帝诏令罢兵。回朝后,元英任尚书仆射。
逝世
永平三年十月辛卯日(510年12月9日),元英去世。朝廷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追赠他为司徒,谥号“献武”。
历史评价
元恪:①知贼城已下,复克三关,展威辟境,声略宣振,公私称泰,良以欣然。将军渊规内断,忠谟外举,受律扬旌,克申庙算,虽方叔之制蛮荆,召虎之扫淮浦,匹兹蔑如也。②知大摧鲸寇,威振南海,江浦无尘,三楚卷壒,声被荒隅,同轨斯始。公私庆慰,良副朕怀。③王,国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亲总元戎,扫清氛秽。昔卫霍以匈奴之故,居无宁岁;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屡劳为辞也。④截彼东南,再清随楚,所望于将军。钟离一眚,岂足以损大德。今王董彼三军,朕无忧矣。
魏收:英将帅之用,有声于时。
李延寿:英将帅之用,著声于时。
胡三省:元英违众议,志在必克钟离,恃义阳之胜而骄也。兵法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又曰:“兵骄者败。”其谓是欤!
蔡东藩:自宝夤乞师南下,而魏任城王澄,及镇南将军元英,分兵内扰,据有司州,镇西将军邢峦,又遣王足等夺据巴西,兵锋直达涪城。梁人东西奔命,应接不遑。
主要作品
全后魏文》收录有《乞乘虚取沔南表》、《又奏》、《图钟离未克乞宽假日期表》、《奏请遗使就郡校练学生》等。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魏书 卷十九下 列传第七下》
《北史 卷十八 列传第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8: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