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选拔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竞赛的选手。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它与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是中国高中学生的化学“全运会”。
概况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对普及化学知识,激励中学生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从1987年开始,在全国化学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竞赛简介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
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每年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帮助
青少年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化学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重视,每年都有近10万名高中学生报名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励了那些才华出众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为我国早期发现一批优秀化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并扩大了化学教育思想、化学教材、化学教学方面的国际交流,同时激发了千百万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1987年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成绩优异的高中学生参加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17年来,6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3枚,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联赛简介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竞赛分初赛(省级赛区)、全国决赛二个层次。获奖者组队参加国际竞赛。
参赛年级:高一年级、高三年级
竞赛时间:
高一化学竞赛为四月下旬。
高三化学竞赛为九月下旬。
竞赛目的
(1)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
(2)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
(3)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 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 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
(4)选拔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竞赛的选手。所有有关竞赛的活动与宣传均应符合竞赛目的。
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2008年4月大纲)
大纲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 现行中学
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
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
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
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
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
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
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
混合溶剂)。胶体。
4. 容量分析。被测物、
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
指示剂、
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
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
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
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
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
运动状态: 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和能、
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
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
副族。
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
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
原子的
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
价电子层与
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
氧化态与
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
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主、
副族所有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
电子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预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
共价键。
键长、
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离域π键。共轭(
离域)的一般概念。
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
8. 配合物。路易斯酸碱的概念。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
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
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
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
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
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
晶体场理论。Ti(H2O)63+的颜色。
9.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10.
晶体结构。晶胞。原子坐标。
晶格能。晶胞中
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
化学式的关系。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和
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
闪锌矿(ZnS)、
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
金红石、
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弱酸、
弱碱的
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的概念。
13.
电化学。
氧化态。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电极符号、
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
原电池反应。标准
电极电势。用
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
电化学腐蚀。常见
化学电源。pH、
络合剂、
沉淀剂对
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定性说明。
14.
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锑、砷。
碱土金属、
碱金属、
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
过渡元素的所有
氧化态。氧化物和
氢氧化物的
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盐。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形态和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
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以及特殊试剂的使用和分离。制备
单质的一般方法。
1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
芳香烃、
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
酰胺、
硝基化合物、磺酸的系统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C=C加成。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
马氏规则”)。C=O加成。
取代反应。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
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糖、脂肪、蛋白质。所有
有机反应的机理。
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初步知识。
决赛基本要求
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不涉及微积分。
1. 原子结构。四个
量子数的
物理意义及取值。单电子
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s、p、d、f原子轨道图像。
2.
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定域及
多中心键键级。
分子轨道理论对
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
一氧化氮分子、水分子、
二氧化碳等少于六原子的常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解释。一、二、三维势箱中粒子能级及对
共轭体系吸收光谱的解释。
超分子基本概念与
超分子结构化学、
氢键、
疏水作用等常见的
次级键。分子点群的基本概念。
3. 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
对称元素。十四种
空间点阵类型。
晶体学点群的判定。空间群的基本概念。
4.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
热容、
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
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
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热化学循环。
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相、相律和相图。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6.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二、三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
速率常数、
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
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
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7.
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
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
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9. 配合物的
配位场理论的初步认识。配合物的磁性。分裂能与稳定化能。利用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的计算。
络合滴定。软硬酸碱及化学硬度。
10.
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
11. 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
12. 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
外消旋体拆分)。
13.
氨基酸、
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
14. 糖的基本概念。葡萄糖、果糖、
甘露糖、半乳糖。糖苷。纤维素与淀粉。
15.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16.
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
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手性异构。endo-和exo-。D,L构型。
17. 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断。
18. 有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
电子天平。
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
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
常压蒸馏与回流、
倾析、
分液、搅拌、干燥。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和干燥。实验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
19. 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
竞赛赛程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三个阶段:市级预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市级预赛,由省级化学教研室命题,面向高一或高二在校生举办的竞赛,根据竞赛成绩分为市级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可以获得参加省级决赛即全国初赛的机会。某些地区不进行市级竞赛,由学校统一选拔直接报名参加省级竞赛,并且竞赛中,进行省级和市级两个级别的评奖。
变更名称
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2010年国家五部委颁布了有关学科竞赛保送生政策调整的文件并于2013年执行新的政策。
为强化活动的“奥林匹克”内涵,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保持一致。更深刻的体现“奥林匹克”的真正含义,鼓励学生“兴趣使然”的初衷,培养更多的学有余力、热爱化学的优秀中学生。中国化学会决定自2013年起变更化学竞赛名称。
原“第xx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名称,变更为“第xx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
原“第xx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名称,变更为“第xx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
新名称启用后,化学竞赛的组织形式、选拔方式、竞赛水平、性质及相应级别不做改变。上述变更已报送教育部备案。
历届赛事
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
2024年10月30日,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收官。江苏选手在比赛中总共获得10枚金牌、16枚银牌、2枚铜牌。广东选手在本次决赛中共获得19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