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
中医病症
关格,中医病名。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分而言之,小便之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西医学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病证可参照本章节治疗。
名词解释
关格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分而言之,小便之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历史沿革
1.最早提及关格一词,见于《内经》,并非病名。《素问·六节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灵枢·脉度》“阴气太盛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3.汉·张仲景伤寒论》正式将关格作为病名提出,认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4.清代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成熟,李用粹《证治汇补·癃闭》“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
5.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首次提出其病机为“溺毒入血,血毒上脑”。
6.喻嘉言在《医门法律·关格》中,力倡调治关格当“批郄导窍”,认为治之宜开通疏利,因势利导,俾使邪有出路。
关格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病证可参照本章节辩证施治。
病因
关格是由多种疾病转化而来。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过极,或久病不愈等,伤及脾肾之阳;或脾肾阳衰,水湿不化,邪浊壅滞三焦而发为关格。
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脾肾虚衰为本,湿浊毒邪为标。初起时,病在脾肾,病至后期可损及多个脏器。若肾阳衰竭,寒水上犯,凌心射肺,久转变为心悸胸痹;若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上亢内风自生,则可有眩晕中风;若浊邪内盛,内陷心包,而成昏迷、谵妄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 临床以小便不通,并见呕吐为症状。
2. 伴有浮肿纳差皮肤瘙痒,甚则神昏
3. 具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系疾病的慢性病史。
病证鉴别
1.关格与癃闭
癃闭是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不通为症状,无呕吐。而关格是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症状。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由癃闭发展而来,还可由水肿、淋证等发展而来。
2.关格与走哺
走哺是以呕吐伴有大小便不通为症状(肠梗阻)。往往先有大便不通,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以是胃内的饮食痰涎,也可带有胆汁和粪便,常伴有腹痛,最后出现小便不通。关格则是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症状。
相关检查
可查B超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尿常规以明确诊断。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关格的辩证,应首辨脾肾虚损程度。次辨浊邪之性质,再辨是否累及它脏。
治疗原则
治疗宜攻补兼施,标本兼顾。且当遵循《证治准则·关格》提出的“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原则。主是指本:脾肾阴阳衰惫,治本应长期调理,缓缓补之,分别采取健脾补肾、滋补肝肾、重在健脾而不在补肾;客是指标:湿浊邪毒,应尽快祛除。可采用芳香化浊,辛开苦泄,淡渗利湿,通腑泻浊,主要是化浊和泻浊,因肾都衰备了,利尿很难凑效。
证治分类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
症状: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色晦暗,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温脾汤吴茱萸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干姜仙灵脾、人参、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制大黄、六月雪、吴茱萸、生姜。
症状:小便短少,呕恶频作,头晕头痛,面部烘热,腰膝酸软,手足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杞菊地黄丸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羚羊角钩藤、石决明、贝母竹茹胆南星竹沥、制大黄、败酱草、六月雪。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
症状:无尿少尿,全身浮肿。面白唇暗,四肢厥冷,口中尿臭,神识昏蒙,循衣摸床,舌卷缩,淡胖,苔白腻或灰黑,脉沉细欲绝。
治法:温阳固脱,豁痰开窍。
方药:急用参附汤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常用药:人参、附子、胆南星、石菖蒲、半夏、竹茹、苏合香
其他疗法
1. 关格的病人还可用灌肠法加强通腑降浊解毒作用
2.针灸疗法:关格吐逆小便不利,急宜先灸肾俞气海天枢等穴,针刺涌泉、水分等穴。
转归预后
一般来说,本病预后差。关格早期:脾肾虚衰和浊毒的症状不重,积极恰当的治疗可延缓关格的进程或逆转病情;关格中期:肾脾衰惫,浊毒较盛,若治疗恰当,可望延缓进程,但比早期延缓时间要短些;晚期:出现肝风内动,邪陷心包,病势险恶,生命垂危,应急救治疗,除用中药外,应采取血透、腹透,可转危为安,有条件还可肾移植
预防调护
积极治疗水肿、癃闭、淋证等证,预防进入关格;卧床休息;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避风寒,防止外邪侵袭,反复易感冒者用玉屏风散,有上感者使病情加重,故辨清寒热虚实,积极治疗。
文献摘要
1.《灵枢·脉度》:“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阳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也。”
2.《医醇剩义·关格》:“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
3.《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
4.《医贯》卷之五:“关格者,粒米不欲食,渴喜茶水饮之,少顷即吐出,复求饮复吐。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3 19:51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