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
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常见于
虚劳、
泄泻、
痢疾、水肿、鼓胀、
肾风,以及西医的
慢性肠胃炎、
慢性肾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
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
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
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肾气丸是
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
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
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
肾阳。方中熟地
滋补肾阴以助肾阳;
鹿角胶为
血肉有情之品,
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
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
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
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
阳虚衰而致的
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
便溏,
面色白,或有
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
淫羊藿、
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
红参、
蛇床子温补肾阳;用
狗鞭、羊鞭、
牛鞭、驴鞭、貂鞭、
海龙、枸杞子、
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
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
脾阳作用的食物,如
籼米、
狗肉、
羊肉、鸡肉、猪肚、淡莱、
韭菜、
辣椒、
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
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
核桃仁、
薤白、海参、
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
止泻的食物,如
糯米、链鱼、
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
石榴、乌梅、
莲子、
芡实等。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
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
粳米、
荞麦、
莜麦、豆腐、
猪肉、
鸭肉、
松子、花生、
黑木耳、
苦瓜、
茭白、芹菜、
冬瓜、茄子、空心莱、
菠菜、
龙眼、
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
桃仁、
芝麻、
银耳、海参、海虾、牛奶、
兔肉、龙眼、桃子、
萝卜等。
(2)
尖椒鸡丁尖辣椒,掰成拇指甲大小;
鸡胸脯肉,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
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
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1)巴戟天 有温肾壮阳,益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
肾阳不足的
阳痿,
宫冷不孕,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
风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仙茅 有温补肾阳,除寒湿暖腰膝的作用,用于阳痿,腰膝冷痛等症。因本品有
小毒,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3)阳起石 长于补肾气,暖下焦,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
女子不孕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
(4)枸杞子 既能养血益阴,也能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
遗精,也可治疗头晕眼花,
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