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臣
日本律令制下的太政官
内大臣( ないだいじん ),是日本律令制下太政官之一,居四大太政官之末。中国唐代俗称「内府」,是「内丞相」「内相国」「内仆射」的化称。定员1名。官位相当于正二位或从二位。原意为员外之大臣(定数外的大臣)。太政官中的四号人物,仅次于太政大臣和左、右大臣,负责参与政务,协助左、右大臣。相对应于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被称为“三公”或“三台星”,内大臣被称为“随风而动的星”。在左大臣和右大臣缺位的情况下代理政务和总司仪式。在右大臣不能代理太政大臣事务时,可代理太政大臣事务。初代内大臣由藤原镰足於天智朝担任,当时为令外官。到了一条天皇永延三年(989年)成为常置官,由藤原道隆担任。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曾一度担任内大臣,被称为“江户内府殿”。织田信雄丰臣秀吉也曾叙任该职。
沿革
作为令外官,起源可追溯至令制以前,大化元年(645年)起在孝德天皇齐明天皇天智天皇三代任内臣中臣镰足(藤原镰足)薨逝的前一天被授予大臣位开始。内臣原是作为天皇的近侍参画政务的要职。继藤原镰足之后,元正天皇朝的藤原房前光仁天皇朝的藤原良继藤原鱼名被任命为内臣,其中良继和鱼名升格为内大臣。从平安时代中期的藤原道隆起被定为仅次于令制大臣的常置官。以后,担任内大臣者主要出自:
内大臣在左右两大臣不在的时候代行上卿政务和主持仪式,或与左右两大臣分享职务履行。而它作为太政官实际上的首脑是在承保4年的藤原信长的任上。位阶在平安时代相当于三位,中期以后固定为二位相当。内大臣的封禄处于左右大臣和大纳言之间的待遇。《拾芥抄》记载,内大臣的年给(年俸)诸国目1人1分2人封户800户职田。此外,平安时代的左右大臣参内以牛车宣旨,而内大臣(除非摄政·关白兼任)则很少看到由此特例,因此与左右大臣的待遇还是存在一定差别。
安土桃山时代丰臣政权五大老首座和最大的大名德川家康曾叙任内大臣,以后自德川家光等历代幕府将军均被任命为内大臣。进入江户时代,依据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内大臣的宫中席次在三公、宫家亲王、三公经验者之下。此外,摄家的晋升具有优先权、形成了对大臣职的垄断的长期化,就连清华家也很难获得委任。摄家之内大臣更替的数日或数月间隙,非摄家的元老勋臣·外戚基于其特殊地位可以短暂地交替任官,其政治权威开始下降。明治维新之际被废止。
历代内大臣
追赠内大臣者
参考资料
内大臣.Weblio 辞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0 08:53
目录
概述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