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
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
冲虚真经》。
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
冲虚经》,属于
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于
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
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
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
李治尊奉老子为
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
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
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追封列御寇为
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
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
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
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赵佶诏立《
内经》《
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
《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包含深刻的
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
文学价值。以《天瑞》、《
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现存《列子》的注本有晋代
张湛注的《冲虚至德真经》八卷。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注疏
《列子》一书作为先秦经典著作,历代研究者不断,历代列子注疏已经多达百十余部注本。有《统略》,《指归》,《释文》,《音义》,《章句》,《笺释》、《注》、《解》。惜这些
列子学著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留存的版本多流散世界各地图书馆或被个人收藏。注疏:
晋
《列子注》张湛撰,张湛借鉴佛教思想以发展玄学理论。在《
列子注思辨方法自元代起,便有人将殷、陈《列子释文》混入张湛注中,不知者多将《释文》亦认作张湛注,明顾春校订世德堂本《列子》即为其代表。而近代出土的敦煌本列子
古注本节抄至少可证明,今本《列子》书经文中有张湛注文羼入。
唐
《冲虚经解》
卢重玄撰,学者向以张湛比况注庄之
郭象,以卢重玄比况注庄之
成玄英。
(清,
秦恩复一生立志于校勘复原卢重玄《冲虚经解》书,于南北藏书家访求卢《注》十余年,终得书八卷完本。对保存华夏
道家思想。贡献极大)
《列子释文》殷敬顺撰
(殷敬顺为《列子》做释文,以音解字。宋人
陈景元为之补释,但殷、陈二家之作,今已相混为一书,无法区别。)
宋
金
《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高守元撰(其集张湛、卢重玄、宋徽宗、范致虚四家《列子》注,存张湛注原貌,卢重玄、范致虚二注赖该书流传,宋徽宗注赖该书存全貌。 贡献极大)
元
至清朝民国时期还流传有元代
吴澄《列子解》可惜还未传于世。
近代
药默生《先秦诸子文选·列子选注》
陈广忠《列子 珍藏本》
高晨阳 《冲虚经》
目录
天瑞第一
黄帝第二
仲尼第四
名家评说
柳宗元在其《
辩列子》一文中谓《列子》:“虽不概于
孔子道,然其虚泊寥阔,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于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取焉。其文辞类
庄子,而尤质厚少伪作,好文者可废耶?”
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序》赞扬“辞旨纵横,若木叶干壳,乘风东西,飘飘乎天地之间,无所不至。”
宋.
陆九渊《
常胜之道曰柔》“御冠之学,得之于
老氏者也。老氏驾善胜之说于不争,而御寇托常胜之道于柔,其致一也。是虽
圣学之异端,君子所不取,然其为学,固有见乎无死之说,而其为术,又有得于翕张取予之妙。殆未可以浅见窥也。其道之流于说者,为苏张之纵横,流于法者,为申韩之
刑名;流于
兵者,为
孙吴之攻战。……今苞苴竿牍之智,弊精神乎蹇浅者,其于苏张申韩之伦,无论为役,而欲肆其雄臆,以妄议老氏御寇之学,多见其不知量也。”
洪迈《
容斋续笔》“《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
庄子》之右。”
【
黄氏日抄】: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生乱离而思寂寞,默察造化消息之运,于是乎轻死生,轻视人间死生之常于是乎遗世事。
明代
屠隆在其《文论》中评价说:“《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 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
蒲松龄在《
蒲松龄集》《聊斋文集》卷二《庄列选略小引》中说:“千古奇文,至庄、列止矣。世有恶其道而并废其言 者愚,有因其文之可爱而探之于冥冥者则大愚。盖其立教,祖述杨、老,仲尼之徒,所不敢信,而要其文 洋恣 肆,诚足沾溉后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子》:“然考《
尔雅》疏引《尸子·广泽篇》曰:“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于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云云。是当时实有列子,非庄周之寓名。又《
穆天子传》出于晋
太康中,为汉魏人之所未睹。而此书第三卷《周穆王篇》所叙驾
八骏,
造父为御,至巨搜,登昆仑,见
西王母于瑶池事,一一与传相合。此非刘向之时所能伪造,可信确为秦以前书。”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诸子之为书,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必有得于
道体之一端,而后乃
能态肆其说,以成一家之言也……《老子》说本阴阳,《庄》《列》寓言假象,《易》教也。
邹衍侈言天地,
关尹推衍五行,《书》教也。管、商法制,义存政典,《礼》教也。中、韩刑名,皆归赏罚,《春秋》教也。”
刘熙载《艺概·文概》口:“《列子》实为《
庄子》所宗本,其辞之淑诡,时或甚于《庄子》,惟其气不似《庄子》放纵耳。”“《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
刘咸炘《
刘咸炘论目录学》认为:“书中有伪,而书固不尽伪也,倘因一节而概疑全体,则过矣。”“一事而两说、三说兼存……良由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异词,浅学之徒
少所见,多所怪,生二千载后而欲画一二千载以前之人之事,甚非多闻阙疑之意。”认为先秦两汉诸书中事伪而书则非伪。
成书经历
高似孙注意到了前人所举《列子》书的种种疑点, 如
高氏举证“是书与《
庄子》合者十七章, 其间尤有浅近迂僻者, 特出于后人会粹而成之耳”;并对《列子》书中“西方之人有圣者焉, 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之文字提出疑问:“此故有及于佛, 而世犹疑之” ;还指出是书中“
天毒之国纪于《山海》, 竺乾之师闻于柱史”的文字, “此杨文公之文也”。黄震还指出:“西域之名, 始于汉武, 列子预言西域, 其说尤更可疑。“
一般人认为《列子》的原著在西汉以后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经怀疑此书的来源,
姚际恒《
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
伪书,现存的《列子》已经不是原著,而是晋人凑杂道家的思想而写成的,
叶大庆、
钱大昕、
姚鼐、
钮树玉、
章炳麟等人都以为此书为伪。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更指出
释氏轮回之说出于《列子》,非常可笑。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
晏子》、《
论语》、《
山海经》、
《墨子》、《庄子》、《
尸佼》、《
韩非子》、《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淮南》、《说苑》、《
新序》、《
新论》
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
钱钟书在《
管锥编》中提出《列子》受佛教思想影响,可知是魏晋时代的伪书,但也指出《列子》全书“窜取佛说,声色不动”,“能脱胎换骨,不粘皮带骨”。
作为《列子》最早的整理者和注释者,张湛对《列子》的流传和文本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张湛告诉我们,《列子》一书不是先秦古籍。在张湛看来,《列子》一书的内容颇多佛学思想,这意味着《列子》的文本肯定有一些与佛经有关。章炳麟《菿汉昌言》卷四“湛谓与佛经相参,实则有取于佛经尔”。对此,
季羡林撰《〈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为《列子》的断代问题提供了论证。季先生发现《列子·汤问》篇和竺
法护译的《生经》都有关于“机关木人”的记述。在经过细致的文本比对和考察探讨之后,他指出:“《列子》既然抄袭了太康六年译出的《生经》,这部书的纂成一定不会早于太康六年(285年)。”《列子》的《周穆王》篇乃摄取
汲冢书《
穆天子传》而成,连“机关木人”也被套装在“穆王西巡狩”的叙述中。《穆天子传》的流传在
束皙等人的
整理本完成以后,即太康二年至太康六年之间(281年—285年)。由此可以断定,《列子》一书应当始创于太康六年后永嘉五年前这26年之间(285年—311年)。愚公移山故事则来自《
佛说力士移山经》,《生经》的译者
竺法护也是《
移山经》的译者。如此看来,《列子》的始创者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法护译经。
作品
列子著作为(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
刘向、
刘歆父子校订而成八篇之数,《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
书内有大量先秦寓言、神话传说、养生故事等,书中旨意本于黄、老,归同于老、庄。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神话传说,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
促进作用。
《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里面的
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
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
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
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
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还有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告诉我们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列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
壶丘子、
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
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
天瑞》、《仲尼》、《
汤问》、《
杨朱》、《
说符》、《
黄帝》、《
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
均已失传。汉朝时刘向所整理之《列子》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订而成八篇之数,全书共载
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