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真(407年—424年),小字车士,
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
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
刘裕次子,宋少帝
刘义符异母弟,宋文帝
刘义隆异母兄,母为孙修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义真是晋末权臣刘裕的次子,生得相貌俊美,神情清秀。他在义熙九年(413年)九月时因父亲此前讨平南燕、
卢循之功,被晋廷封为桂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义熙十二年(416年),
刘裕北伐,并于次年(417年)八月攻灭后秦,夺取长安(治今陕西
西安西北)。刘义真时年仅十余岁,也随北伐大军进入长安。晋廷曾授其为
员外散骑常侍,但
他没有接受任命。
丢失关中
刘裕在攻灭后秦后,本欲经略
关中,继续北伐。但留守国都建康的宰相
刘穆之却于此时病逝。刘裕担心后方不稳,于是由长安南归建康。当时,随军诸将多有归意。刘裕认为“止留偏将,不足镇固人心”,遂将刘义真留在关中,授为
雍州、
东秦州二
州刺史,加
安西将军、领护
西戎校尉。他又以
谘议参军王修为安西长史,“委以关中之任”,辅佐刘义真镇守长安。
刘义真镇守长安期间,关中以北的
胡夏政权趁机南下。夏主赫连勃勃和宰相
王买德都认为刘裕已无恢复中原之意,于是亲率大军向长安进发。刘义真于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命司马
王镇恶、
中兵参军沈田子出兵抵御夏军。沈田子素来与王镇恶不睦,行军途中在军中诱杀了王镇恶,随后又被
王修收捕处死。而王修因多次裁减刘义真对左右亲信随意的赏赐,遭到谗言陷害,竟也被刘义真处死。王镇恶、沈田子以及王修的接连身死导致关中大乱,一时间人心离散,各自为政。
夏军不久便逼近长安,关中各郡县纷纷投降。刘义真忙将驻防在外的军队全部调入长安城中,闭城据守。当时,刘裕闻听关中之变,忙命刘义真撤往洛阳,又以朱龄石为雍州刺史,接替刘义真镇守长安。但刘义真却纵容部下在长安周围大肆劫掠,满载财物、美女,一日行军不过十里,缓慢东撤。傅弘之劝其弃车轻装疾行,但不为采纳。
夏军很快便追上了刘义真一行。辅国将军蒯恩拼死断后,掩护刘义真撤退,最终在青泥(在今陕西蓝田)被夏军击溃。蒯恩与傅弘之、安西司马毛脩之全部被夏军擒获。刘义真逃在最前,又因天色已晚,夏军未再穷追,这才幸免于难。而此时,晋军因刘义真纵兵劫掠一事,在长安民心尽失。朱龄石只得撤出长安。赫连勃勃进驻长安,不久又遣军擒杀了朱龄石,随后便在长安正式称帝。时为义熙十四年(418年)十一月。关中之地至此尽为夏国所有。刘裕虽欲再次北伐,但却为谢晦等谋臣所劝阻,只能登上城头,望北而哭。但他对刘义真并未严惩,只是将其降为
建威将军、司州刺史。
封王外镇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宋王,都于
寿阳(治今安徽
寿县),并辞去其所领扬州刺史一职。当时,刘义真作为司州刺史,本应镇守洛阳,但因“河南萧条,未及修理”,一直未到司州就职。刘裕便让他改任扬州刺史,镇守
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
清凉山一带)。刘裕的继母
萧文寿认为刘义真年幼,建议由己子
刘道怜(刘裕异母弟)担任扬州刺史。刘裕却道:“正因为义真年幼,故而他虽为刺史,但扬州大小事务都还是由我作主。这一点是道怜所做不到的。”
永初元年(420年),
刘裕代晋称帝,建立
南朝宋,史称
宋武帝。刘义真被封为
庐陵王,食邑三千户,并移镇
东府城(在今南京
秦淮区通济门附近)。他于次年(421年)又进拜司徒。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患病。当时,太子刘义符喜欢狎昵小人。刘裕有改立刘义真为太子之意,询问谢晦的意见。谢晦认为刘义真“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刘裕遂命刘义真出镇外州。刘义真被授为侍中、
车骑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南豫州刺史,镇守历阳(南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和县),并以
使持节的身份都督南豫州、豫州、雍州、
司州、秦州、
并州六州诸军事。不久,刘裕病逝。
刘义符即位,史称宋少帝,由
谢晦与宰相
徐羡之、
傅亮辅政。
被废及遇害
刘义真与
谢灵运、
颜延之、慧琳道人等人有很深的交情,但与朝中重臣
徐羡之不和。少帝
刘义符无道,
辅政大臣徐羡之、
傅亮等人密谋废掉刘义符的皇位。由于刘义真是武帝的次子,按次序当立他为帝。徐羡之不想立他,以他与少帝不和睦的罪名,于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
癸巳(424年2月16日)将刘义真废为庶人,徙往新安郡。同年六月
癸未(424年7月15日),刘义真被
徐羡之派人杀害,年仅十八岁。
元嘉三年(426年),
宋文帝刘义隆以
弑君的罪名诛杀了徐羡之等人,恢复了刘义真的爵位,谥号孝献王。
历史评价
王买德: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
《追复庐陵王义真诏》:前庐陵王灵柩在远,国封堕替,感惟拱恸,情若贯割。王体自至极,地戚属尊,岂可令情礼永沦,终始无寄。可追复先封,特遣奉迎,并孙修华
谢妃一时俱还,言增摧哽。(《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追恤庐陵王义真诏》: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遭时多难,志匡权逼。天未悔祸,运钟屯险。群凶肆丑,专窃国柄。祸心潜构,衅生不图。朕每永念雠耻,含痛内结。遵养奸慝,情礼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
国体,於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将军,王如故。为慰冤魂,少申悲愤。(《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蔡东藩:① 关中变乱,统是义真一人酿成。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② 营阳童昏,废之尚或有辞,弑之毋乃过甚。庐陵罪恶未彰,废且不可,况杀之乎!……人有千算,天教一算,观于营阳、庐陵之遭害,及徐、傅、谢三子之被诛,是正天之巧于报复欤!
人际关系
父母
母亲:孙氏,刘裕妾室,封修华。
兄弟
刘裕共生七子,刘义真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五个弟弟。
姐妹
妻妾
子孙
刘绍,
刘义隆第五子,元嘉九年(433年)出继刘义真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左将军、扬州刺史。
刘敬先,
南平王刘铄第三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害,谥号恭王。
刘子舆,孝武帝
刘骏第十一子,初封
晋熙王,后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辅国将军、南高平临淮二郡太守,为明帝
刘彧所杀。
刘德嗣,
桂阳王刘休范第二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建威将军、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后随生父谋反,被杀。
刘暠,
临澧侯刘袭第三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
给事中,谥号元王,最终因无子除国。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