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生(1888年-1956年10月1日),浙江
定海(今
舟山)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著名爱国
实业家,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后将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
创业历程
1918年刘鸿生、
刘吉生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华工业厂,其前身为华英花边厂。
1919年(民国8年),由刘鸿生捐赠23.25万
银元,
朱葆三、
王启宇、刘宝余等103名绅商襄助万余银元,
基督教会赞助2.88万银元,在镇鳌山下创办
定海公学(今
舟山中学前身)。
1920年1月由刘鸿生、杜家坤等7人合资,在
苏州创办鸿生
火柴厂,命名为华商鸿生
火柴有限公司。
1920年刘鸿生与赵文焕、义
泰兴、泰记、郁燮钊、顾松寿等旅苏煤商合作建立苏州同和义号煤炭行,行址设
北壕。
1920年(民国九年)与
朱葆三等人合创
中华煤气公司、中华码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等,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1924年(民国十三年)收购燮昌火柴公司苏州分厂。
1924年6月由
开滦矿务局与刘鸿生及义泰兴煤号合作设立开滦售品处。
1926年由刘鸿生、张嘉甫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
煤球股份有限公司,初始资本10万元,厂址
浦东董家渡义
泰兴煤栈。
1926年(民国15年),刘鸿生捐资1.74万元创办私立鸿贞女子中学(
定海女子初级中学,后并入定海中学)。
1927年由刘鸿生、
刘吉生与王荣先在
江阴合股开设江阴生泰恒煤号。
1929年(民国十八年),集资创办章华
毛纺织厂,任总经理,并组织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任主席,同时任
中国国货银行监察人。
1929年,
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民族企业为谋求应变之道,刘鸿生等发起成立全国性
工业联合机构,定名“
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公推刘鸿生为主席。该会在山东、
青岛、
常州、苏州等处设有分会,并向
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取得推派代表出席每年一次的
国际劳工大会资格。
1930年合并燮昌、鸿生、中华三家火柴公司组设
大中华火柴公司,任总经理,并在
浦东、苏州、
镇江、
九江、
汉口、杭州设7个火柴厂和1个
梗片制造厂。时称“火柴大王”。同年与人合办上海华丰
搪瓷厂、大华保险公司。民国二十年创设中国
企业银行,任董事长,并任
国民政府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
1931年任
招商局轮船公司
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旋辞职自办舟山轮船公司。
1931年11月由刘鸿生、
张公权、
胡孟嘉等发起组织中国企业银行,
额定股本国币200万元,实收100万元,设总行于上海,行址
四川路33号。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任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创设华东煤矿公司、中华工业公司,投资上海五丰、志裕、义昌、成丰等
钱庄。并出任
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副会长,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内地,在重庆、
贵阳、桂林、
巴县、东山等地设中华火柴厂、建国水泥公司、嘉华水泥公司、永安电池厂、中国毛
纺织厂;在
兰州设西北洗毛厂、西北纺织厂;在贵阳设
氯酸钾厂;在
昆明和
越南海防设磷厂;在广西设化工厂。
1938年秋由刘鸿生筹备创建中国毛纺织厂渝厂,厂址设重庆
李家沱。
1939年前后,刘鸿生为解决火柴原料供应问题,联合四川、贵州火柴同业30个厂家成立中国火柴原料厂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2月,刘鸿生以大中华火柴厂旗下九江裕生火柴厂内迁原料80余吨与重庆华业火柴厂合资重组华业和记火柴公司。
1943年5月由刘鸿生与陕西地方官僚合作开办西北毛纺织厂。
人物经历
刘鸿生,籍贯浙江定海。19世纪刘鸿生的祖父刘维忠在
上海丹桂茶园招商局的轮船上做总账房,除了每月优厚的薪水,还经常利用轮船往来的便利条件
夹带私货贩卖,从中牟利,因此家庭生活还算富裕。刘鸿生7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尽管哥哥继任了父亲的轮船账房职务,收入却减少了;同时,也由于祖父年迈,无力经营茶园,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全家十几口人生活十分拮据。虽然家中交学费已经十分困难,母亲仍然不愿意让聪明好学的儿子失学。她想方设法,让刘鸿生继续读书,13岁他进
圣约翰中学。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上海
圣约翰大学。他发愤苦读,各门功课一直名列前茅,不但可以免交昂贵的学费,而且每月能领到奖学金。大学二年级时(1906),美国校长决定送他到美国去学习神学,学成回校担任牧师兼教英文。他因不服从校长培养他当牧师的安排被开除。1906年,刘鸿生由上海圣约翰大学辍学﹐至职业学校任教,入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老闸巡捕房做教师﹐老闸巡捕房做教师。1908年﹐考入
上海英租界会审公廨当翻译。约半年后﹐转入意籍律师穆安素事务所工作。1909年(
宣统元年)﹐入英商
开平矿务局﹐任上海办事处任推销员﹐为开平煤打开销路。1911年﹐升为
开平矿务局(1912年后,改称
开滦矿务局)买办﹐设立帐房﹐赚取佣金。随后﹐又与上海义泰兴煤号合作﹐经销开滦煤﹐分取利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自租船只﹐由
秦皇岛装载开滦煤运沪销售﹐约有三年时间﹐赚银百万余两。1918年为扩展煤炭经营﹐他与义泰兴煤号等伙设义泰兴
董家渡煤栈﹐并委托英商壳件
洋行经理码头业务。此后﹐他又在上海及长江下游各埠与人广设销煤机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提倡国货﹐抵制外货﹐使
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920年1月﹐刘鸿生在苏州与人伙设华商鸿生火柴公司﹐资本12万元﹐他占3/4。这是刘鸿生资本向工业企业转化的起点。此后﹐他又独资或与人合资设立华商上海水泥公司﹑中华煤球公司﹑大华保险公司﹑华丰搪瓷公司﹑章华毛绒纺织公司﹑中华工业公司﹑华东
煤矿公司﹑中国企业银行等。到1931年底为止﹐刘鸿生的
企业投资(包括公司股票﹑合资股份及船舶码头三项)已达745万余元﹐被称为中国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1932年11月﹐出任国营
轮船招商局总经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鸿生在日本
侵略军占领区内的企业受到损失。1938年6月他出走香港﹐旋转赴内地。在内地和香港再与民营企业或
官僚资本合资设立华业和记火柴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中国火柴原料公司﹑中国毛纺织公司﹑西北毛纺织公司等。还担任国民党政府火柴专卖公司总经理﹑全国专卖总局局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鸿生于1945年10月回到
上海﹐任国民党政府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兼上海分署署长、经济部计划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咨议委员。1946年春,他在
沦陷区的企业全部收回。但除火柴和码头业有暂时的发展外﹐其余
企业经营都很困难。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实行“
金圆券”政策(见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刘氏企业遂全部陷于瘫痪。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刘鸿生曾一度跑到香港。同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鸿生于1949年10月由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并与他进行诚恳、坦率的谈话,使刘鸿生受到很大鼓舞。
刘鸿生回到上海﹐1949年12月,他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财经委员会委员和生产救灾委员会委员。刘鸿生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短期内制止通货膨胀和
稳定物价的措施由衷钦佩,决心为上海水泥公司等企业从速复工努力工作。1950年6月加入
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10月,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2月,
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刘鸿生在
工商界中带头捐献飞机大炮,并动员刘氏企业在捐献中尽最大努力,上海水泥公司董事会与全厂职工一起积极响应,共捐献
人民币20.17亿元(旧人民币)。
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发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刘受到鼓舞,表示自己的企业要争取第一批申请
公私合营。1954年1月18日上海水泥公司召开董事会,在刘鸿生的提议下;作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公私合营的决议,并向政府提出申请。是年7月1日,获准公私合营。当年,刘鸿生有8个企业实现公私合营。1956年初,刘氏在各地价值2000余万元的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1953年10月当选为
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鸿生历任
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
民建上海市分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上海市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常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兼上海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
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经济审核委员会主任等职。
刘鸿生待人宽厚,而教子严格。他认为“知子莫若父”,要求子女学有所长,虚心向他人学习,成为有知识、有学问、有专长的人才。他说:“只有学会真本领,才能担当大事情”。子女从国外留学回来,他规定必须在企业里从普通职员做起。由于其严格督教,子女多有成就,有的成为技术业务专家。1956年,当刘鸿生病重弥留之际,还谆谆嘱咐子女们,把所余的全部
定息献给国家。他在去世前半个月,接受《
人民中国》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为什么我拥护共产党》的谈话,讲述他40多年来坎坷的经历,以亲身感受,揭露
帝国主义与中国
官僚资本压迫和摧残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种种行径,生动地说明中国民族资本家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1956年10月1日,刘鸿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人物成就
刘鸿生(1888—1956),中国近代
实业家。祖籍浙江定海。1888年
农历三月初五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清末为
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此后,刘鸿生将其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1920年起陆续创办上海水泥厂、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等企业,还投资码头、搪瓷、航运、金融及保险等业。到1931年
投资额已达740余万元,被称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抗日战争时期,刘鸿生在香港、重庆和兰州投资创办中国火柴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毛纺织公司、西北毛纺公司等,一度任
重庆国民政府火柴专卖公司(后改火柴
烟草专卖局)总经理。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兼上海分署署长、
轮船招商局理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鸿生历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