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型
药物制剂的形态
剂型指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介绍
方便临床使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同一种药物,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尼莫地平有片剂和注射剂,不同剂型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作用有时也不同。
定义解释
药物制剂的形态。也指根据药物性质,以及治病和处方的要求制成的药剂(成品药)。合适的剂型是为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以及便于使用、贮存和运输。
历史记载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就有“鬯其酒”的记载,《针灸甲乙经》序言有“汤液始于伊尹”之说,说明酒剂汤剂在商代就已出现。战国后期《内经》中已有汤液醪醴的专论,并记载了汤、丸、散、膏、丹、酒六种剂型和各种剂型的制法、用法以及适应症。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药物剂型已有煎剂、浸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软膏剂、栓剂、熏洗剂等多种,并首次记载了使用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糊作丸剂的赋型剂,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增载了铅硬膏、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丸、条剂、饼剂和尿道栓剂等十余种剂型。唐宋两代,医学著作纷纷问世,大大丰富了剂型的内容,宋代的《和剂局方》中所载的很多方剂、剂型和制法,仍为传统中成药的制备所沿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各种传统剂型几乎备齐,达40种左右,许多剂型的制作和应用也同现代科学理论相符合。
中药剂型种类
传统剂型有汤剂丸剂(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膏剂(膏滋、软膏、膏药)、丹剂酒剂糖浆剂浸膏剂锭剂露剂胶剂茶剂钉剂棒剂栓剂曲剂糊剂糕剂、洗搽剂、油剂、线剂(药线)、条剂(药捻)、熨剂、炙剂、烟剂、药香等,现代创新制剂有片剂、冲剂、袋泡剂、口服液剂胶囊剂滴丸剂、合剂、酊剂气雾剂灌肠剂膜剂(薄膜剂)、眼用制剂(洗眼剂滴眼剂眼用软膏)、鼻用制剂(滴鼻剂喷鼻剂)、海绵剂(灭菌止血)、针剂等,共40多种,其中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最为常用。
中药药材品种繁多,性质差别悬殊,药物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剂型也各有差异,须根据中药药性理论组合配方,根据用药特性选择适宜的剂型,采用合理的工艺,制备出优良的制剂。现今某些剂型本身和制作工艺尚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在继承传统剂型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先进剂型的优点不断改进提高,研制出优质高效的新剂型。
重要性
①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例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速效制剂常用于急救;丸剂、缓释控制剂、植入剂等属长效制剂。
③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剂型可影响疗效
分类
给药途径分类
A、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人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
B、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人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剂,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
分为: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常见剂型
常见中药剂型有汤、散、
液体剂型
包括:溶剂型、芳香水剂、酊剂、酏剂、胶体溶液剂胶浆剂混悬剂、乳浊剂。
注射剂型
注射水针剂(溶媒为水)、注射油针剂(溶媒为油);尚有用其它溶媒的注射剂,如乙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溶媒就是乙醇)、甘油、丙二醇(PEG)等。
注射剂尚有中草药注射剂,注射用灭菌粉末。
眼用剂型
包括:液体型眼用制剂、半固体眼用制剂(眼膏)、眼用膜剂眼用注射剂
散剂
包括:一般散剂、含有剧毒药的散剂、含液体组分的散剂、含浸膏的散剂、泡腾散 剂、中药散剂、灭菌散剂。
浸出剂型
包括:汤剂与中药合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冲剂及颗粒剂油浸剂。
片剂
包括:素片糖衣片肠溶片、吸吮片、咀嚼片泡腾片和控制释放片。
胶囊剂
包括硬胶囊软胶囊。硬胶囊又包括:速溶胶囊、冷冻干燥胶囊、磁性胶囊、双室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植入胶囊、气雾胶囊、泡腾胶囊。软胶囊包括:速效胶囊、骨架胶囊、缓释胶囊、包衣角囊、直肠胶囊、阴道胶囊。
丸剂剂型
包括:水丸、膏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
软膏剂型
软膏剂型包括:油脂性基质软膏、乳剂基质软膏和水溶性基质软膏。
(十一) 硬膏剂型
硬膏剂型包括:黑膏药、百膏药、橡胶硬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22:12
目录
概述
剂型介绍
定义解释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