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尉
中国古代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
卫尉,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发展历史
西汉时护卫宫殿者有郎卫和兵卫。光禄勋郎官为郎卫,卫尉率卫士为兵卫。西汉时卫尉所部称南军。宫内设庐舍以驻扎卫士,卫士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与主宫外的中尉(执金吾)相为表里。西汉时皇帝居未央宫,守护未央宫是卫尉的职责,故有时也称未央卫尉
太后所居为长乐宫,设长乐卫尉。武帝时李广未央卫尉程不识长乐卫尉。长安城外的建章宫,距长安较远的甘泉宫,也曾设有建章、甘泉两卫尉。又设卫将军居诸卫尉之上,如文帝时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宣帝张安世为卫将军,掌管两宫卫尉及城门北军兵。卫尉秩为中二千石,其副职为丞,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吏民若向皇帝上书,由公车司马转达。
东汉时无卫将军,也不再每宫皆设卫尉。卫尉下设北宫、南宫卫士令,以分管南北宫,省去旅贲令。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任命他的亲信李通铫期为卫尉,后来外戚马廖马光窦固、梁淑等人都担任过这个职务。东汉末年,马腾也担任过这个职务。
魏晋以后,卫尉职掌渐生变化。从隋代起,改掌军器、仪仗、帐幕之事,与汉制截然不同。南宋并入尚书省工部。元代一度恢复卫尉,旋罢。明、清不设。
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建置沿革
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卫尉寺 卿 少卿 丞 主簿各一人。卿掌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内外作坊输纳兵器,则辨其名数、验其良窳以归于武库,不如式者罚之。时其曝凉而封籍其数,若进御及颁给,则按籍而出之。每季委官检视,岁终上计帐于兵部。掌凡幄帟之事,大礼设帷宫,张大次、小次,陈卤簿仪仗。长贰昼夜巡徼,察其不如仪者,押仗官则前期禀差。凡仗卫,供羽仪、节钺金鼓、棨戟,朝宴亦如之。
宴享宾客,供幕帟、茵席,视其敝者移少府军器监修焉。旧制,判寺事一人,以郎官以上充。凡武库、武器归内库,守宫归仪鸾司,本寺无所掌。元丰官制行,始归本寺。分案四,置吏十。元祐三年、诏长贰互置。所隶官司十有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弓枪库、军器弩剑箭库,掌藏兵杖、器械、甲胄,以备军国之用。仪鸾司,掌供幕帟供帐之事。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库,掌收贮什物,给用则按籍而颁之。左右金吾街司、左右金吾仗司、六军仪仗司,掌清道、徼巡、排列,奉引仪仗以肃禁卫。凡仪物以时修饬,选募人兵而校其迁补之事。中兴后,卫尉寺废,并入工部。
主要官员
卫尉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二人,从六品上。掌器械文物,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兵器入者,皆籍其名数。祭祀、朝会,则供羽仪、节钺、金鼓,帷帟、茵席。凡供宫卫者,岁再阅,有敝则脩于少府。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一人。龙朔二年,改曰司卫寺。武后光宅元年又改。有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丞,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大事承制敕,小事则听于尚书省
管辖机构
两京武库署:令各二人,从六品下;丞各二人,从八品下。掌藏兵械。有赦,建金鸡,置鼓宫城门之右,大理及府县囚徒至,则击之。监事各一人,正九品上。诸署监事,品同。有府各六人,史各六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五人。开元二十五年,东都亦置署。
武器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外戎器。祭祀、巡幸,则纳于武库。给六品以上葬卤簿、棨戟。凡戟,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衣幡坏者,五岁一易之。薨卒者既葬,追还。监事二人。有府二人,史六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贞观中,东都亦置署。
守宫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帐帟。祭祀、巡幸,则设王公百官之位。吏部兵部礼部试贡举人,则供帷幕。王公婚礼,亦供帐具。京诸司长上官,以品给其床罽。供蕃客帷帟,则题岁月。席寿三年,毡寿五年,褥寿七年;不及期而坏,有罚。监事二人。有府二人,史四人,掌设六人,幕士八十人,掌固四人。
公车署: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出典为《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参考资料
卫尉.中文百科专业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16:0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