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
汉语词语
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 “称帝”之城。所以,古代都城指国家的都城及诸侯国封国的都城,又称京城、国都,今称首都。
名词释义
1.都邑的城垣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杨伯峻 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
2.国都
左传·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
汉书·段会宗传》:“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谧如常。”泛指都市,城市。
3.其他含义
(1).日本九州东南部城市。位于宫崎县西南部都城盆地。面积306.7平方公里。人口13.2万(1985)。1924年设市。重要商业、交通中心。市郊多早田,主要农产品有甘薯、烟草、油菜籽等。都城茶著名。有食品、木材、制丝、陶瓷等中小企业。
(2).广东郁南县古地名。郁南现辖地南宋时有都罗、武城两县,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
(3).今广东郁南县县城。沿袭郁南古地名。
建都观念
都城应位于“天下之中”,这是中国古代首都观的基本内容。诚如《吕氏春秋·慎势》中所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关于天下之中的所在地以及为什么要选天下之中为都,《周礼·地官·司徒》解释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按照上述说法,天下之中所在地,就是夏至时八尺之表影长为一尺五寸的地方。因为天地合于此,四时交于此,风雨会于此,阴阳和于此,为百物阜安之地,所以最适合建为国都。不过,由于宇宙观的不同,天下之中有不同的确定方法。《晋书·天文志》说:“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大意是天和地都是中间高四周低,天地之中位于北极星的下方。
史载周成王打算将都城迁到洛邑,先派遣召公去堪舆相宅,后来周公旦又去察看,于是洛邑“居九鼎焉”,成为国都。对此,周公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建都于天下之中,居中而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秩序的核心原则和历史传统。而后来的王朝虽然各有其都,但总是将其宣称为天下之中并努力将其营造为天下之中。
不仅都城选址时要考虑位于天下之中,建设都城时,也刻意将其营建为天下之中。比如明清时期分别在北京城外南、北、东、西四个方向上修建改建了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作为郊祀的场所,通过四郊的确定将北京城置于“中央”的位置,进一步突显了天下之中的地位。而一条长长的中轴线自北而南从宫城、皇城和内城内穿过,形成大大的“中”字,更是天下之中的典型象征。在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象征阳的乾清宫、象征阴的坤宁宫、象征阴阳交汇之地的“交泰殿”,以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象征“阴阳和于此”,以确证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中。
历史沿革
后人亦将都城称国都(各国及诸侯国或封国首都)为“都城”。
现特指“首都”。
[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己巳,虏薄都城。公(袁可立)条上方略,密致当事。”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又奏曰:‘臣非虑失地,实虑失国也。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贰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异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
历代都城
夏朝
阳城 河南登封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阳翟 河南禹州
斟鄩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
商丘 河南商丘
帝丘 河南濮阳
纶城 河南商丘东
河南济源
老丘 河南开封杜良乡国都里村
西河 河南安阳东南
商朝
(六种:关中说、偃师西亳说、河南商丘南亳说、山东菏泽曹县北亳说、河南内黄说、郑州说) 南汤
河南郑州 仲丁
河南安阳西 河甲
山西河津 祖乙
陈留 河南开封 南庚
河南安阳小屯 盘庚
朝歌 河南淇县 纣王
西周
岐周 陕西宝鸡 文王
丰京 陕西西安 文王
镐京 陕西西安 武王
成周 河南洛阳 成王
犬丘 陕西咸阳 懿王
东周
洛邑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
[春秋十四诸侯]
鲁 曲阜 山东曲阜 西周初
齐 营丘 山东临淄 西周初
宋 商丘 河南商丘 西周初
陈 宛丘 河南淮阳 西周初
卫 沫 河南淇县 西周初
蔡 上蔡 河南上蔡 西周初
陶丘 山东菏泽定陶 西周初
晋 绛 山西翼城东
秦 雍城 陕西凤翔东南 前677年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 春秋前期
郑 新郑 河南新郑 春秋初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春秋
吴 吴 江苏苏州 西周
越 会稽 浙江绍兴 夏
战国七雄
齐 营丘 山东临淄 西周初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阳迁都于此
陈 河南淮阳 公元前278年楚平王自郢迁都于此
寿春 安徽寿春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于此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春秋
韩 郑 河南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自阳翟迁都于此
魏 大梁 河南开封 公元前364年自安邑迁都于此
秦 咸阳 陕西咸阳东北 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秦朝
咸阳 陕西咸阳东北 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西汉
洛阳 河南洛阳(前202年)
栎阳 陕西西安(公元前202年至200年)
长安 陕西西安 前200年刘邦建(公元前200至公元8年)
新朝
常安 陕西西安 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建立新朝,改长安常安作为国都
东汉
洛阳 河南洛阳 公元25年 刘秀建
许昌 河南许昌 公元196年 汉献帝迁都于此
三国
魏 洛阳 河南洛阳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 成都 四川成都 221年刘备建
吴 建业 江苏南京 222年孙权建
西晋
洛阳 河南洛阳 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
建康 江苏南京 317年司马睿建
十六国
成汉 成都 四川成都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 长安 陕西西安西北 匈奴族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 邺 襄国 石勒于319年建
前秦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 苑川 甘肃榆中大营川 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
前燕 邺 河南安阳 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南燕 广固 山东益都西北 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 龙城 辽宁朝阳 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 长子 山西长子西南 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 姑臧 甘肃武威 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 姑臧 甘肃武威 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 乐都 青海乐都 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建
北凉 张掖 甘肃张掖西北 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 酒泉 酒泉 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夏 统万城 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匈奴赫连勃勃于407年建
代 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鲜卑拓跋漪卢于313年建
南朝
宋 建康 江苏南京 420年承晋
齐 建康 同上 479年承宋
梁 建康 同上 502年承齐
陈 建康 同上 557年承梁
北朝
北魏 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386年建
平城 山西大同 398年迁此
洛阳 河南洛阳 494年迁此
东魏 邺 河南安阳北 534年建
北齐 邺 同上 550年承东魏
西魏 长安 陕西西安 534年建
北周 长安 陕西西安 556年承西魏
隋朝
大兴 陕西西安 581年承北周
洛阳 河南洛阳 炀帝605年建
唐朝
长安 陕西西安618年 李渊
洛阳 河南洛阳 657-683年 李治;706-712年 李哲、李旦;717-736年 李隆基;904-907年 李柷
武周
神都洛阳 河南洛阳 683-706年 武则天
五代
梁 开封 河南开封朱温于(907年~923年),期间909年-913年建都洛阳
唐 洛阳 河南洛阳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 开封 河南开封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 开封 河南开封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 开封 河南开封郭威于951年建
十国
吴 广陵 江苏扬州杨行密于892年建
南唐 金陵 南京徐知诰于937年建
扬州 扬州 承吴
吴越 杭州 浙江杭州 钱缪于907年建
楚 长沙 湖南长沙马殷于907年建
闽 长乐 福建福州王延钧于933年建
南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 刘兖于917年建
前蜀 成都 四川成都 907年王建建
后蜀 成都 同上 934年孟知祥
南平 江陵 湖北江陵 924年高季兴建
北汉 太原 山西太原 951年刘缗建
北宋
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960年承后周
南宋
杭州临安府浙江杭州1138年12月宋高宗赵构建
元朝
大都 北京城 1267年建
开平 内蒙古正蓝旗东 1256年建
明朝
南京 江苏南京 1363年朱元璋
北京 北京 1421年明成祖迁
清朝
京师 北京城 1644年迁此
盛京 辽宁沈阳1625年建
中华民国
1912年定都南京,同年北洋政府迁往北京,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迁回南京,陪都重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定都北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2 10:47
目录
概述
名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