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号
中日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主力舰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后,吉野号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在躲避雷区时被友舰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拦腰撞沉。
服役事件
吉野号(日本语:よしの)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语:日清戦争,假名:にっしんせんそう)中的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语: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主力舰,是第1游击队旗舰。先后参加丰岛海战(日本语:ほうとうおきかいせん)、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日本语:いかいえいのたたかい)三场战役。黄海海战(日本语:こうかいかいせん)中,河源要一(日本语:かわはら よういち,1893年6月7日 - 1895年6月4日任吉野号舰长)大佐指挥的吉野号作为日军游击编队领舰,率巡洋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冲击北洋水师舰列横队之右翼,重创“超勇”、“扬威”二舰。稍后,“吉野”为夹击北洋水师而带队从“致远”舰正面通过,遭“致远”舰以冲角战术突击。“吉野”规避并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致远”舰爆炸沉没。(注:已证明致远并非撞向吉野,而是松岛)
甲午海战后,它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对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语:日露戦争,假名:にちろせんそう)。
发展沿革
与北洋水师
坊间经常流传本舰原为李鸿章所订,不过因资金不足,最终由日本人购得,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那艘清廷购买失败的战舰,是智利海军购买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该舰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更猛,吨位达4568t,配有203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两门、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十门、47mm速射炮十二门、鱼雷发射管五门,航速22.8节,除航速慢一点以外,火力和装甲都在“吉野”号之上。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智利接洽购买此舰,而日本政府也极力争购以阻挠清政府,世界舆论认为此舰乃“中日海战,孰得孰胜”。李鸿章与驻英公使龚照瑗等曾极力谋求购得此舰,但因智利方面忽允忽翻,不断涨价,及至最后竟表示无论中国出多少钱都不再出售,据西方人士推测,是日本从中作梗所致。
制造与建成
1891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日本语:かばやま すけのり)在海军扩张案中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吉野”号巡洋舰。该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
排量
“吉野”号,英文译名YOSHINO,是1893年刚刚竣工的新锐穹甲巡洋舰。由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瓦茨(Phillip Watts)根据阿根廷海军中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veinticinco de mayo号穹甲巡洋舰改良设计而来,而veinticinco de mayo号的设计师,则是因设计“埃斯美拉达”、“致远”、“浪速”而闻名于世的威廉·怀特爵士,所以可以认为“吉野”和“致远”、“浪速”等军舰具有共同的血统。“吉野”舰舰体设计上采用的是首尾楼船型,干舷较高,外形修长优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前后交通方便,“吉野”舰在首尾楼之间特别设计了一具纵跨整个主甲板的天桥相连接,这种高架通道的设计后来在中国甲午之后购买的“海琛”级巡洋舰上也有引用。
作为一艘大型军舰,“吉野”舰的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米,军舰的甲板宽度为14.17米,吃水5.18米,水线附近纵贯全舰敷设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1又4分之3英寸,两侧坡面斜向水线下的部分厚度为4.5英寸。舰体识别线黑色。
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吉野”舰的动力系统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15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建成测试时采用强压通风技术,竟然达到了23031匹马力,此时的航速应当远远超过23节),驱动2个螺旋桨,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编制360人。准同级舰为“高砂”舰(日本语:たかさご)。
战斗力
与创一时记录的航速同样令世人注目的是它的武备,“吉野”舰大量装备了当时被中国称为快炮的大口径速射炮。主炮选用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火炮膛长6096毫米,弹头重45.4公斤,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发/分钟。其中2门分别安装在军舰首尾楼甲板上,首先打响丰岛海战的就是舰首的那门。另外2门的安装位置则比较特殊,分别布置在首楼末端主甲板两侧的耳台内,显然是出于船头对敌作战时获得最大火力的传统设计思路,因为这样“吉野”舰在舰首方向就可以得到3门6寸主炮的火力,为了使安装在耳台内的这2门6寸炮的前向射界更为开阔,首楼尾部各向内侧削去了一块,这一独特的设计,也是识别“吉野”的重要外观特征。从安装了6寸主炮的耳台再往后,军舰两舷至尾楼之间还设计有多达8个耳台,各配置1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侧火力,这些速射炮同样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膛长4801毫米,弹重18.1公斤,初速467米/秒,有效射程7000米。这些可怖的大口径速射炮均采用了厚度为4.5英寸的后部敞开式炮罩进行防护,除此之外“吉野”舰的武备还有密布军舰各处的22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多达5具的14英寸鱼雷发射管,和舰首水下锋利如刃的撞角。似乎是嫌这些武器的威力还显不足,想为之增加一点脚注,瓦茨给“吉野”舰还配备上了刚刚问世不久的专用火炮测距仪,这意味着“吉野”舰火炮的瞄准、测距将更为准确、便捷,战力可以得到倍增。同时具备了快捷的航速和威势的武器,使得“吉野”的威力无与伦比,被誉为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巡洋舰。
但是仅仅凭借日本当时的政府的收入仍不足以支付费用过于之巨的“吉野”号,为此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首任舰长为日本海军大佐河原要一。日本海军兵学校第2期毕业。嘉永3年(1850年)5月28日生于鹿儿岛。日本海军兵学校第2期毕业生。1873年3月3日起上筑波舰实习,1874年11月1日晋升为候补海军少尉;1876年期赴德国留学海军,先后在德舰Vineta号和Leipzig号上学习,期间晋升海军少尉;1878年5月12日回国,先后在金刚、龙骧、筑紫号上服役,1885年赴英国接收高千穗舰,担任回航委员长;1886年4月7日晋升海军少佐,先后任高千穗副长、清辉、大和舰长等职;1890年9月17日晋升海军大佐,出任日本驻英国公使馆武官;1893年在英国接收吉野舰回国,6月7日任吉野舰舰长;甲午战争中吉野舰作为第一游击队旗舰,先后参加了丰岛、黄海、威海卫三场海战,表现极为活跃,致远舰黄海海战中曾试图撞击吉野,可惜功败垂成(后被证实是撞向松岛);1895年6月4日起任军令部第二局长;1897年12月27日晋升海军少将,出任常备舰队司令官;1903年9月5日晋升海军中将;1906年9月5日转入预备役;1915年5月28日退役;1926年12月17日卒,终年76岁。
閰京生著,《菊花与锚:旧日本帝国海军发展史》(台北市:知兵堂,2007年),页44。
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上午,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号”与“浪速号”,“秋津洲号”三舰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与清国海军的“济远号”“广乙号”护航编队遭遇,并发生了激战,
因为日方三舰之火力,吨位,速度均远高于清国军舰,因此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开战不久中方便发生溃败,“济远号”被命中多弹,前主炮塔,司令塔,露天舵盘等多数被击中,自大副沈寿昌以下阵亡十余人,向中国威海撤退,“广乙号”因伤势过重,于朝鲜十八岛附近海滩搁浅后自毁,随后误入战场的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与炮舰操江号”被日舰逼停,“高升号”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船上七百余名清军葬身海底,“操江号”则被日舰“秋津洲号”俘获,
此役吉野号仅被击中一枚跳弹和两枚近失弹,受损甚微,舰员亦无伤亡,此后中日正式宣战,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午,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与清国北洋舰队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遭遇并发生决战,
战斗打响后,“吉野号”率领日本第一游击队四艘新式的快速巡洋舰做为机动力量,于12时55分左右开始穿插北洋舰队薄弱的右翼,集中火力攻击中方“超勇号”“扬威号”两舰,于14时23分将“超勇号”击沉,管带黄建勋以下125人阵亡,“扬威号”在重伤之后向大鹿岛方向驶避,后被中方军舰撞沉,
15时04分左右,北洋舰军旗舰“定远号”起火,“致远号”为掩护旗舰,冲出阵外被日舰集火重伤,15时30分左右,第一游击队掠过北洋舰队横阵前方,重伤的“致远号”向“吉野号”发动撞击式作战,被第一游击队击沉,管带邓世昌以下246人阵亡,(注:已证明致远并非撞向吉野,而是松岛)
15时52分左右,北洋舰队左翼崩溃,“济远号”与“广甲号”逃离战场,“经远号”被隔离到阵外,重伤起火,16时48分,“吉野号”脱离第一游击队队列,单舰攻击“经远号”,并于17时05分将“经远号”击沉,管带林永升以下231人阵亡。
17时30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发出“停止战斗”信号,全舰队向西南方向撤退,
黄海海战中,“吉野号”等第一游击队四舰以其快炮快船的优势,给予北洋舰队以重创,差不多所有被击沉的军舰都是“吉野号”等日舰所为,黄海海战以后,日本联合舰队夺取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威海卫之战
1895年一二月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海陆军围困在威海卫,直至弹尽援绝,2月7日北洋舰队鱼雷艇十三艘从威海卫逃离,遭“吉野号”等日舰追击,除“左一”号成功逃至烟台,其余或沉或俘,2月17日,北洋海军师提督丁汝昌刘公岛守将自杀,2月23日,北洋舰队残部投降,“广丙”舰等被俘。
结局
日俄战争爆发
1904年5月10日,日俄争夺旅顺口的战争爆发。这时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的“吉野”号已在日海军中服役12年了。由于整个舰艇的状况较为陈旧,显然不能再担急先锋、充当主角了,而是被编进了防护巡洋舰战队,配合主力舰队参加对旅顺口俄国舰队的围攻和封锁,默默无闻地做点杂事。因此其最后参战的这段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帝国灾祸日
在事后被日本称为“帝国海军灾祸日”的1904年5月15日的上午,日本联合舰队“初濑”、“八岛”等5艘军舰在旅顺口外侧摆开阵势,用所有炮火向港内的俄国军舰进行猛烈炮击。中午1时,封锁旅顺的5艘日舰开始返航。返航途中它们遇到浓雾,更让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浓雾中,军舰竟驶进了俄国人布的雷区。夜晚22时50分,日“初濑”号战列舰首先触雷爆炸。其他各舰纷纷放下舢板去抢救舰员,并冒着危险向“初濑”号靠近。不久“八岛”号战列舰在“初濑”号触雷线上连触发两枚水雷,海水大量涌入。两艘日舰同时燃起了大火,舰上日军乱成一团。
舰船的沉没
“吉野”号此时就在附近,听到水雷爆炸万分惊慌,在浓雾中想尽快撤离到安全区,结果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日本语:かすが)装甲巡洋舰拦腰撞中右舷中央。一声巨响后,“吉野”号右舷出现一个10来米的大口子,顿时海水大量涌入,舰体严重倾斜,很快就沉入了海底,舰上413名舰员中只有99人被其他军舰救起,其余都同“吉野”号沉入了它多次航行的中国黄海。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4:08
目录
概述
服役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