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少阳
治疗学术语
治疗学术语。系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的方法。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方用小柴胡汤
名解
拼音
hé jiě shǎo yáng
简介
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的治法。少阳病伤寒六经病之一,由于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正分争,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邪,还要防邪深入,因此不可用汗、吐、下法,只有用和解少阳法才能取效。和解少阳法适用于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胀痛食欲不振,心烦,呕吐恶心,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等。疟疾黄疸及妇女产后、经期感冒而见上述证候时,也可用本法。常用柴胡、黄芩、青蒿、半夏等药。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少阳病热重兼痰湿证,证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胸胁胀痛,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舌红苔白腻,脉滑数,用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祛湿化痰。和解少阳法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如少阳病兼见表证,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者,与解表法合用,方如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以解表;兼见实热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满而硬,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者,与泻下法合用,方如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兼邪气内陷,证见胸满烦惊、谵语者,与重镇安神法合用,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泻热,重镇安神。
其他相关
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病少阳证的一种方法,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初学中医的人,不论在学《方剂学》时,还是在学习《伤寒论》时,总感到“和解少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具体涵义颇为费解。须反复讨论,才会有所领悟。今将“少阳证”和“小柴胡汤的应用”两个方面讨论的笔记整理如下。
何谓少阳证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少阳证是“三阳”证中的一种证候类型。为何分为“三阳”、“三阴”呢?《伤寒论》原文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明显指出:“发热”一症是“三阳”证的共同点,也是阴证与阳证辨别的关键。为了说明少阳证,只须把“三阳证”加以区别,“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也。三阴”证从略。
太阳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通称为表证。若恶寒,无汗,脉浮紧者,谓之表实证,治宜发汗解表,用麻黄汤。若汗出怕风,脉浮缓者,谓之表虚证,用桂枝汤。若发热,口渴,饮水欲呕,小便不利者,为蓄水证,又称为太阳腑证,用五苓散利之。
阳明证:发热恶热,烦躁,汗多,口大渴引饮,脉洪大者,为里热证,又称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清之。若进一步潮热谵语腹痛,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脉沉实有力者,为里实证,又称阳明腑证,用承气汤攻之。
少阳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痛,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伤寒明理论》云:“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伤寒来苏集》云:“太阳主表,头痛项强为提纲。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三者能开能合,……恰合枢机之象。”
陆九芝云:“少阳气化为相火,故以相火病为提纲。凡往来寒热胁痛耳聋、咳、悸、呕、渴,但见一症,即是相火之病,亦皆为少阳之纲。”
从“三阳”辨证看少阳的含义:(1)从表与里的发病部位分:太阳主表证,阳明主里证,少阳主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不是一半表证,一半里证;而是“不内不外”、“不表不里”的另一群证候。(2)遵《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的理论,少阳证介乎太阳与阳明二者之间。(3)依经络路线分:太阳经行于身后,阳明经行于身前,少阳经行于身侧。(4)从发病趋势上看:太阳证多为发病初起时,正能胜邪;阳明证为发病高峰期,邪正激烈相争;少阳证为邪正相持,不相上下,待机转变而已。
三阳证治鉴别表
三阳
热型
脉象
部位
病热
太阳
头项强痛
向上向外,正能胜邪
阳明
发热恶热
烦、渴、便秘
洪大或沉实
清、下
向内向下,邪正激烈相争
少阳
往来寒热
半表半里
和解
可表可里,邪正相持
小柴胡汤的应用
张仲景用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今从该方的处方用药和它的临床变化应用上分析,对和解少阳的具体含义,可得到进一步了解。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7味药组成。它用柴胡配黄芩,善于清解肝胆之邪热;少阳为胆经,这是和解少阳的主药。半夏配生姜,乃小半夏汤,为和胃止呕的基础方。人参、甘草补气,大枣养血,三者为扶正之品,综合而成扶正祛邪之方。
原书的适应证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谒,身有微热,或咳者。(2)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5)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6)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06:39
目录
概述
名解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