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是指商业部门媒介商品交换的
经济形式,属部门
经济范畴。商业经济与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等共同构成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
按照
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商业的基本理论。包括商业的产生和它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发展,商业的职能和购、销、存机能的相互关系,商业在
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对生产、消费、分配的作用)。②商业部门内部的
经济关系。包括商业部门的经济成份、所有制性质、投资方式,所有者和
经营者的关系,商业的组织系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领导者、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关系,经营成果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企业所得部分在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以及
个人所得部分在领导者、管理者和业务人员之间的分配。③国家对商业的领导和管理。④商业的业务。包括
商品收购(工业品收购和
农产品收购)、
商品销售(
生产资料销售和
生活资料销售)、商业部门内部
经营者之间的购销以及
商品储存,
商业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经营。⑤商业经营的保证条件。包括商业网建设和商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商业劳动和劳动
报酬,商业所需的服务(商品实体运动所需的运输、保管和加工等服务以及
商品经营所需的信息服务)。⑥商业的资金、费用和经济效益,以及商业的利润和
利润分配。⑦商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战略。
研究对象
商业部门的
经济关系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两个方面。内部的经济关系是: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由谁来投资从事商业的经营,或进行
商业活动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②部门内部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以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人们在从事商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为转移的经营成果的分配形式。外部的经济关系是商业活动本身,即购销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①生产者和
经营者的关系(工商关系、农商关系等);②经营者和消费者(
生活消费和
生产消费)的关系;③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商业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商业部门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
经济关系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商业部门的各种经济活动既受商业自身的运动规律所制约,又受社会的客观
经济规律所制约。
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部门的经济关系及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包括:①
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在商业部门中的作用(如研究
价值规律在
商业活动中的作用);②市场和
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如
供求规律、
竞争规律等)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③商业部门自身所特有的规律。
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更要紧密地联系实际,研究这些规律的应用。
关注问题
当前在商业经济领域应当特别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多主体参与订商品流通过程的系统
过去对于商业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原商业系统的范围内,
以纯商业企业的活动为对象而进行的,对于
商品流通全过程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特别是80年代以来,制造企业大量介入流通,又在认识上被排除在商业之外,商品流通的系统性研究更为缺乏。在当前,
商品流通过程多主体参与(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消费群体)的情况下,应当对商品从脱离生产流程到进行消费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正确认识商业生产的全过程及各参与者在其中的作用价值和相互关系。
商业活动的服务性质和服务价值
商业生产的直接产品是为商品交换所提供的服务,而服务的价值一方面是
商业劳动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又要得到市场的认同。对
商业服务的性质及其市场价值的认定是商业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国外对
服务产品和
服务价值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并提出了“
服务利润链”的概念,在我国的商业经济研究中应当充分借鉴其中的研究方法。以从理论上加强对商业劳动价值的认识。
商业生产力组织和效益问题
商业资本、
商业劳动和
商业信息等是构成商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商业渠道、
商业企业、商业
业态和
商业管理体制是对商业劳动力的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市场上商业渠道和业态的类型众多,效率和效益各有差异。从商业生产力合理组织和追求最佳效益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商业流通渠道的合理设置和
商业业态发展和创新,对于推动我国商业的改革与发展,优化市场的
商品流通体系,通过提高流通效率对促进经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高科技发展对商业组织和流通方式影响
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的发展,其影响面已涉及各个领域。在商业方面,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绿色商业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商业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商业经济的研究领域中应当充分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对商业组织和流通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经营形式和管理方式。
流通产业竞争与规制问题
如前所述,80年代以来的商业体制改革,已经使我国的商业领域呈现出“百业经商、万贾竞流”的局面,在一方面使
流通渠道充分畅道的同时,也造成了竞争过度,管理混乱,信用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加强对流通产业的规制,优化市场流通秩序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流通产业的规制为放松。保证在公平原则下的有序竞争,不仅关系到流通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所以也是
商业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重要地位
首先,
市场经济的特点体现为社会资源的
市场配置方式占主要地位,所以过去以计划分配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情况大大减少。各种
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活动来出售产品和获取资源。市场交换活动(即
商业活动)的规模必然会迅速扩大。其涉及的面也会更广。如过去主要不是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分配其产品一些行业和企业,(如重要
生产资料、电讯、邮政、铁路、民航、教育、医疗等)也开始进入
商业化运作的行列,在中国商业活动的覆盖面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的广泛。
其次,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商业流通的重要性更为凸现,90年代以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999年,有关部门所作的调查中,供大于求的商品种类已高达80%。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其销售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于是选择适当的分销方式和
流通渠道已成为制造企业所关心的重点,商业在现实
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已大大提高。
再次,改革开放的政策已使国外的
商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我国。各种新型的
商业业态已在我国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从90年代初,国外现代百货业的时入,使我国主要城市的
百货商店掀起一轮改造热潮开始,连锁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大卖店、
自动售货机、
电视直销、会员制批发超市,以至特约代理商,经纪人等各种新型的商业业态接踵而至,使我国的商业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于是也就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最后,80年代以来,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独家垄断的局面,拓宽了
商品流通的渠道,形成了“百业经商”的局面,这对于
流通渠道的“疏通”促进生产和满足消费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商业流通领域在新形势下的管理和规制却没有及时跟上,于是就出现了商业流通领域中的
无序和混乱的局面。困货倒卖、假冒伪劣、恶性欺榨乃至“
三角债”等问题的出现,使商业流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流通成本上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起新的流通秩序,优化
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便成为逐行解决的课题。
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也越来越大。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