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纪念中学
纯慈善全免费私立学校
国华纪念中学是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和他的女儿杨惠妍女士于2002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普通高中学校。创办人杨国强先生深切感念父兄懿行厚德,秉承先贤“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传统,站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人才的时代高度,招收成绩优异、身体健康、素质超群的贫困学生,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办学宗旨,创立了这所对所有在校贫困学子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并免除他们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一直资助学生到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的高标准寄宿制完全高中。 学生每人的培养费用超过30万元,学校每年各项日常开支接近6000万元。
办学历史
自2002年创办,国华纪念中学每年计划招收200名贫困学子。资助的学生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21个民族,其中包含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宁夏等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招生时,对贫困区、贫困县,予以政策倾斜,如在山西省,只限招收贫困县的学生。招生时,主要偏向以下贫困家庭:有建档立卡的低保家庭子女;城市下岗职工的子女和农村贫民的子女;家庭贫困的孤儿;发生特大变故家庭的子女;因公牺牲和负伤的军警人员的子女。截至2019年,国华纪念中学已累计资助3000多名贫困学子,帮助这些贫困学子以知识改变命运,继而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命运,实现了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目的。
国华纪念中学办学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初心不变,以为国家、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为己任,以帮助学生改变贫困命运的慈悲之心为己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如今,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遍布五湖四海,截至2019年,国华纪念中学已产生了硕士707人,博士120人,出国深造91人。
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均秉承创办人杨国强先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价值观,践行“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的人生观,在毕业后,他们积极投入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帮助身处困境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各个社会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如今,有的国华毕业生成为了国家科研工作的攻坚者,有的奔走在国家扶贫的基层一线,有的在海外求学,精进学术能力……
从教育扶贫的意义上讲,国华纪念中学不仅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了求学路上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真正地从内而外地重塑了贫寒学子,帮助他们心理脱贫、精神脱贫、灵魂脱贫,帮助他们不仅用知识改变自己、家庭、家乡的命运,更让他们立志于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国华纪念中学实现了教育扶贫,为国育英才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教学环境
国华纪念中学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由碧桂园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和他的女儿杨惠妍女士于2002年捐资2.6亿元创办的一所民办高级中学。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家庭贫困,学业成绩优秀的初中应届生,免除高中一切费用,并资助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费用,学校每年投入超过5000万元。
学校建在优美的顺德碧桂园社区内,对面即是世界500强碧桂园集团公司总部大楼。学校设计规模为12个教学班,可供600名学生在校学习。校园建筑设计独特,布局精巧,中西合璧;既有欧陆风情,又有民族特色,兼具南国韵致,是学子读书成材,陶冶品性的绝佳场所。
设施情况
学校除建有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电脑房等常规功能室外,还共建有实验室16间,包括常规中学实验室6间,专业实验室10间,如:现代实验室,拓展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室;合成实验室,分析实验室;数码显微镜实验室,水培实验室,组培实验室,创客实验室通用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充分满足学校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充分保障学校的高效教学和深度科研。
国华纪念中学还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6个以及羽毛球场4个,建有大型室内体艺馆,建有书法室、形体房、手工室、舞蹈室、器乐室、心理活动室等供学生休闲娱乐、拓展兴趣素养的各项功能室。
国华纪念中学餐厅可同时容纳600多人同时就餐,教工餐厅能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
国华纪念中学还为教职工建有工会活动室,每日提供咖啡、饮品、水果、点心;建有教师阅览室,建有教工健身房,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学校承诺
国华纪念中学承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切生活、学习费用和回乡探亲的车费。一切生活用品均由学校提供,包括衣物、床上用品等。
对考上本科大学的学生,每年还发给11000—15000元的奖学金,资助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对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获得大学各种奖励的学生,再给予特别奖励。
对个别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经过学生申请,学校管理委员会批准,还可以为其家庭提供一定数额的经济资助。
国华纪念中学还每月额外发给每位男生40元,女生60元的零用钱。
办学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校创办人对学校的希望。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根据实际确立了三个层次的办学目标:近期目标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人才;中期目标为: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做出贡献;远期目标为:希望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学校确立了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核心的育人思想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着力培育学生服务民族和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办学成果
经过全校师生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国华纪念中学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办学成绩,每年高考均能将国华学子送入他们理想的大学,学校每年的重点本科率也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但超高的升学率及理想的高考成绩并不仅仅是国华纪念中学最为看中的,国华纪念中学不同于一般普通中学,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国华纪念中学始终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
建校以来,国华纪念中学坚持每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一次,从未间断,逐步形成了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高一年级主要开展“走进顺德,了解顺德”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相关社会调查,暑假10天社会调查四个方面的活动;高二年级主要开展“一日打工生活观察,深入了解社会”,“遍览广东近代遗迹,深入了解中国”,社区服务三方面活动;高三年级由于高考任务比较重,每个月外出一次,主要以文化、休闲活动为主。
几年下来,高一年级的国华学子可以参观考察顺德知名大企业、戒毒所顺德家电展广东省博物馆,定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新课程实验,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高二年级的学子参观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南沙开发区、中山纪念馆、珠海城区、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组织 “一日打工生活观察”和社区服务。高三年级则可参观华南植物园大夫山森林公园越秀公园等。
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是国华纪念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学校团委指导下,学生宿舍、饭堂、学生大多活动,都由学生会自己组织,自己管理,90%以上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以暑假社会调查、一日打工生活观察、80华里远足、社区服务、遍览广东近代遗迹、“走进顺德,了解顺德”、影视博览、周末恳谈会、心理活动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同时,学校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治。在学校党支部和团委指导下,学生宿舍、饭堂、学生大多活动,大都由学生会自己组织,自己管理,90%以上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国华纪念中学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一是通过影视博览、周末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坚持每天下午放映以人物传记和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影视博览,保证每个学生每周看两部;文科组有计划开设周末文科知识讲座;学校还经常联系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做报告,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二是开展心理活动周,利用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每学期与华南师大心理学研究会联合组织心理活动周,内容有心理讲座、“现场心理体验”、编辑心理板报、观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体验实践等,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学生自发成立的校内爱心组织——爱心接力会,以及校友自发成立的国华纪念中学校友基金会,来关心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为宗旨,充分体现了国华人的精神风貌。国华纪念中学的学子以一个个爱心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说明了 “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自己的终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在国华学子身上得到了传承。
教科研成就
国华纪念中学的高考成绩突出,与该校拥有超强的一支教师队伍,拥有超高的教科研能力密不可分。其教师每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和顺德区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师竞赛中获得多个特等奖和一等奖。在总教师人数只有50多人的情况下,每学年其教师获奖人次都能达到几百项,彰显了国华纪念中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科研实力。
国华纪念中学还立足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坚持以课题研究集体攻关的形式加以解决。国华纪念中学有多项省级、市级和区级课题结题,还有多项正在研究的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
国华纪念中学以创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精品学科为契机,为学科优秀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提升空间,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省级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优质教师队伍。以建立高校对接体系为契机,聘请一些校外学科专家、教授、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国华纪念中学通过机制创新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如今,国华纪念中学多位教师已成为学科骨干,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名班主任2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市区级优秀教师十多人,市区级中心教研组成员多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07:54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