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是指研究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研究人类怎样感知
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
研究。
定义
心理学最早起源于
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是人类
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研究人类怎样感知
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注:一直以来心理学界都很难对“心理学”下一个准确的该概念,这是本人在心理学多年的研究中综合前辈的解释得的认识,如有不当之请各位斧正)
历史发源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
现代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苏联心理学史 *日本心理学史
代表人物
孔子,
墨子,
孟子,
告子,
荀子,
韩非,
董仲舒,
王充,刘劭,
范缜,
王安石,二程(
程颢,程颐)、
朱熹,王守仁,王廷相,
李贽,王夫之,
颜元,刘智,
戴震,王清任,龚自珍,
陈大齐,艾伟,
唐钺,张耀翔,汪敬熙,
陆志韦,郭一岑,高觉敷,
萧孝嵘,
潘菽,郭任远,孙国华,
陈立,
周先庚,黄翼,阮镜清,胡寄南,
左任侠,
朱智贤,丁瓒,
曹日昌,张述祖,
刘兆吉,陈元晖,
林传鼎,刘范,
荆其诚,刘英茂,
杨国枢,亚里士多德,
霍布斯,T. 笛卡尔,R.洛克,J.
贝克莱,G.
赫尔巴特,J.F.
韦伯,E.H.
缪勒,J.P.
费希纳,G.T.
达尔文,C.
斯宾塞,H. 赫尔姆霍茨,H.von
高尔顿,F. 谢切诺夫
冯特,W.
布伦塔诺,F. 里博,T.-A. 詹姆斯,W.
霍尔,S. 巴甫洛夫
艾宾浩斯,H. 缪勒,G.E. 弗洛伊德,S. 别
赫捷列夫,B.M. 比奈,A. 元良勇次郎 雅内,P.
卡特尔,J.M.
屈尔佩,O.
米德,G.H. 斯皮尔曼,C.E. 松本亦太郎
铁钦纳,E.B.伍德沃思,R.S.阿德勒,A.
麦独孤,W.坎农,W.B.
桑代克,EL. 荣格,C.G.华生,J.B.
科尔尼洛夫,K.H. 瓦隆,H.P.H. 比勒,K.
韦特海默,M. 皮埃隆,H. 赫尔,C. 科夫卡,K. 巴特利特,F.C.
波林,E.G.
克勒,W. 鲁宾斯坦
莫雷诺,J.L.
拉什利,K.S.
勒温,K.
奥尔波特,F.H.
沙利文,H.S.维戈茨基 皮亚杰,J. 奥尔波特,G.墨菲,G.
弗罗姆,E.
鲁利亚,A.P.罗杰斯,C.
埃里克森,E. 列昂节夫,A.H.
斯金纳,B.F.
吉布森,J.J.
马斯洛,A. 艾森克,H.J.
西蒙,H.A.
费斯廷格,L. 班杜拉,A. 等。
主要著作
《学记》,《乐记》,《人物志》,《神灭论》,《
关尹子》,《
心理物理学纲要》,《
生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原理》,《梦的释义》,《
心理学教科书》,《动物智慧》,《
精神分析引论》,《心理学大纲》,《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心理类型》,《人类的行为》,《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儿童心理之研究》,《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人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史》,《格式塔心理学》,《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文艺心理学》,《第二次订正比奈-西蒙测验说明书》,《实验心理学》,《
有机体的行为》,《
精神分析新途径》,《逃出自由》,《
普通心理学原理》,《从行动到思想》,《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汉字问题》,《
发生认识论原理》,《
实验心理学手册》,《科学和人类行为》,《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人格的模式和成长》,《论人的成长: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普通心理学》,《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同一性:青少年和危机》,《
人类问题解决》,《
神经心理学原理》,《活动 意识 个性》,《色度学》,《教育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问题》,《
中国心理学史》,《
儿童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等。
类别
(一)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
心理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二)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五)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广义的讲,它也包括
动物心理学。
(六)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只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
(七)校园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
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振动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的问题。
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
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
实验室实验法。
普通心理学
* 感觉
** 感觉性 ** 感觉阈限
** 视觉:明视觉与暗视觉,视敏度,
马赫带,侧抑制,
特征觉察器,空间频率,
闪烁临界频率,颜色视觉,色觉,色觉理论,
自然颜色系统,孟塞尔颜色系统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触觉,两点阈等。
** 痛觉 ** 振动觉 ** 动觉 ** 平衡觉 ** 机体觉
* 注意: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稳定性,分心等。
* 知觉:知觉选择性,
知觉恒常性,图形知觉,图形掩蔽,图形后效(倾斜后效,麦科洛后效,动觉后效),空间知觉(深度知觉-随机点立体图,大小知觉),生态光学,运动知觉(似动),时间知觉,言语知觉,可懂度,知觉学习,错觉,统觉,直觉等。
* 表征:表象,遗觉象等。
* 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意义记忆,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识记(
无意义音节),保持,再认,再现,回忆,追忆,遗忘(保持曲线,
遗忘曲线),记忆恢复,记忆的系列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蔡戈尼克效应,
记忆术等。
* 联想:
自由联想,控制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等。
* 学习
* 想象:纪想
* 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无意象思维等。
* 问题解决:问题空间,
启发式方法,尝试错误,顿悟等。
* 决策
* 概念:概念形成,人工概念等。
* 理解
* 人工智能:
** 图像识别:模板匹配模型,原型匹配模型,“泛魔”识别模型等。
* 情绪和情感:情绪理论,情感两极性,情操,表情,心境,热情,激情,厌烦,恐惧,愤怒,应激等。
* 意志 * 意向 * 兴趣
* 动机:动机理论
* 需要:需要层次论
* 行为:刺激,反应,诱因,内驱力,定势,本能,运动(运动协调),动作(反应时,
念动动作),习惯,行动,作业,操作,技能,活动等。
* 语言
* 言语:内部言语,外部言语,言语交往等。
* 阅读 * 理想 * 人格
* 个性:素质,能力(智力,智能-智力结构理论),认知方式,元认知,内化与外化,天才等。
* 气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 性格:外倾,内倾,自卑感,思维型,艺术型,遗觉型等。
生理心理学
功能系统理论,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说,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大脑皮层联合区,丘脑-皮层
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皮层非特异投射系统,
基底神经节,小脑,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神经递质,反响回路,自发电位,诱发电位,感受野,割裂脑,自我刺激,昼夜节律,近日节律,利手,巴甫洛夫学说(
条件反射学说,分析器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两种信号系统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动力定型),摄食调节,饮水调节,性行为的生理基础,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理机制,运动的生理机制,睡眠,觉醒,
遗传与行为,激素与行为等。
动物心理学习性学(固定动作模式,印刻),行为的个体发生,
社会生物学,动物交往,动物的智力等。
发展心理学
* 心理发展研究与理论: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成熟、学习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动力,教育与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论,发生认识论,
表象模式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复演学说,儿童学,游戏,模仿,印刻,关键期,
自我中心主义,早期经验,亲子关系等。
* 个体发展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
* 儿童心理学:
**
动作发展: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抓捏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等。
** 认知发展:注意发展,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等。
** 个性发展 ** 独生儿童 ** 超常儿童 ** 低常儿童 ** 问题儿童 ** 缺陷儿童 ** 狼孩
*
少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
成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 毕生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 审判心理 ** 作证心理
* 咨询心理学 * 跨文化心理学 *
民族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
* 理论学说
** 角色理论:性别角色,两性差异等。
** 归因理论:归因偏向
** 场论
** 平衡理论 ** 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 概念及过程:社会适应,社会化(内部化),社会知觉,人际知觉,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理论,合群,孤独),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自我(自我知觉),态度(态度理论,态度形成和改变,态度测量),信念,价值观,定型,宣传,交往,沟通(人际沟通,大众沟通,沟通网络),竞争与合作,利他行为,顺从,侵犯,旁观者介入与冷漠,替代体验,模仿,感染,时尚,暗示,偏见,流言等。
*
群体心理学:群体理论,群体思维,
群体凝聚力,
团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气氛,
小团体意识,群众行为,群际关系,参照群体,集体,集体成员自决,价值定向一致,舆论,民意测验,领导,领导风格,个性消失等。
教育心理学
* 学习心理
** 学习理论:联想反射理论,联结理论,认知理论,联结-认知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等。
**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 学习模型 **
学习分类学说 ** 学习准备 **
学习动机** 学习定势 ** 学习的强化 ** 学习测量与评定
** 学习迁移:经验泛化说,分析概括说,相同要素说等。
** 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导学习,掌握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学习竞赛,潜伏学习,过度学习等。
** 学习差异 **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习的心理卫生
*
教育工艺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机器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学辅导等。
* 智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能力差异等。
*
德育心理学:品德,品德结构,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品德差异等。
医学心理学
* 意识障碍 *
睡眠障碍 * 梦游症 *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
* 记忆障碍:遗忘症,
错构症和虚构症,
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等。
* 情感障碍:焦虑
* 意志障碍
* 强迫状态
* 言语和语言障碍:口吃,缄默症,失语症等。
*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
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催眠疗法,
气功疗法等。
* 康复心理学
*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
儿童期心理卫生,青年期心理卫生,
成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
群体心理卫生等。
*
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
心理生理医学* 心身医学 *
护理心理学 *
临床神经心理学 * 针刺镇痛的心理学研究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人性理论,目标设置,层峰结构,
人事心理学(工作分析,人员选拔,职业指导),组织开发,
组织变革,行动研究,领导,参与管理,权变理论,
霍桑实验,组织水平决策,期望理论,
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
* 工效学:模拟,工作时制,工作负荷,
心理负荷,追踪,绩效评估,动作与时间研究,照明效应,噪声效应,温度效应,振动效应等。
*
人机系统:显示器,控制器,视觉显示终端,人-计算机相互作用等。
文艺心理学
* 美感:艺术直觉,联觉等。
* 文艺才能
* 文艺创作:灵感,具象等。
* 文艺欣赏
运动心理学
*运动员心理:运动员的知觉,运动员的特殊感觉,运动员的心理选拔,
运动员心理训练等。
其他专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汉字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心灵学。
研究方法
* 实验设计:实验室实验
*
内省法* 口语记录 * 问卷法 *
语义差别法 *
访谈法* 档案法(
传记法):档案法的优点是:(1)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2)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3)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
* 模拟法
* 心理测量
** 信度 ** 效度
** 能力测验
霍尔斯特德-雷坦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
社会测量* 个案研究 * 发展研究 * 跨文化研究
*
心理学仪器:
速示器,实体镜,色轮,闪光融合器,
棒框调节器,
深度知觉仪,测听器,测痛仪,记忆鼓,测谎器,
斯金纳箱,迷津,
拉什利跳台等。
* 意识:意识起源,
意识流,无意识,心身关系,心身等同论,
心物同形论,
心身平行论,
心身交互作用论,副现象论等。
* 理论流派:经验论,反映论,
还原论,拟人论,反射学,
反应学,定势理论,心理主义,唯心理观,
生物学化,社会学化,黑箱理论,形神论,人贵论,知行论,习与性成等。
* 行为科学
创始人
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美国的哲学家和医生,也是当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890年给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精神生活的科学”。他的这一定义,为我们理解心理学开了个好头,即便到今天,也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有精神生活,因此,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多少也知道一点,尽管学习心理学,既可以通过研究鼠和猴子,也可以通过研究人,心理学这个概念依然是难懂的。
詹姆斯和大多数心理学家一样,对人类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他认为,人类心理学由一些基本成分构成:思想和感情、存在于时空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了解这些事情的方法。对我们每个人说来,这种知识首先是个人的和私人的。这种知识来自我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在世上的经历,可能受科学事实的影响,也可能不受科学事实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把自己的经历当成试金石,很容易对心理学上的事情下判断。我们像业余心理学家似的,对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发表看法,比如,洗脑究竟管不管用,或者当我们把自己对其他人为什么会那样行事(认为他们正受到侮辱,感到不开心,或突然放弃他们的工作)的看法当作事实的时候。然而,两个人理解事情不一样,问题就出现了。正规的心理学想提供方法,来决定哪些解释最可能是正确的,或者来确定各种方法所适用的具体条件。心理学家的工作帮助我们区分两样东西:一是内部信息,它是主观的,可能是有偏见的和不可靠的,二是事实。也就是把我们的先入之见和科学意义上“真的”东西区分开来。
按照詹姆斯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心灵和大脑的,可是,尽管心理学家的确研究大脑,我们对大脑的工作却了解得太少,还不能理解在经历和表达我们的希望、恐惧和愿望时它所起的作用,或者,理解在我们从生孩子到看足球那样纷繁复杂的行为中它所起的作用。实际上,要直接研究大脑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我们的行为,发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运用他们的发现,衍生出关于我们内部情形的种种假设。
心理学也是和方法有关的,生物(往往指人)用这些方法来运用他们的精神能力或心灵在世界上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他们所用的方法也已改变。进化论认为,生物如不能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就会濒临灭绝(因此才有“不适应即灭亡”和“适者生存”的说法)。心灵一直是由适应的程序塑造的,而且这种塑造依然持续不断。这就是说,我们的心灵之所以会这样运作,是有进化论上的原因的——例如,为什么我们更善于发现移动的东西而不是静止的东西,大概是因为这种能力有用,能帮助我们的祖先逃避肉食动物。了解这些原因,对心理学家是重要的,对在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和生理学)工作的人也同样重要。
心理学研究的固有困难是,科学的事实应该是客观的和可检验的,但是,不能用看发动机运作的方法来看心灵的运作。在日常生活中,心灵的运作只能间接地知觉到,并且,还得从可以观察到的东西(即行为)中推断出来。研究心理学所耗的精力,和玩填字游戏的很相似。它包括评估和理解现有的线索,用已经知道的东西去填空。另外,线索本身也必须是从仔细观察得来的,必须根据精确的量度,必须用尽可能科学的严密性来进行分析,必须用合乎逻辑的和理性的论据来加以解释,这些论据要能经得起公众的考查。我们想要在心理学中知道的大部分东西——我们怎么知觉、怎么学习、怎么记忆、怎么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感觉、怎么发育、怎么相互不同和怎么相互联系——都不得不间接地量度,而且,这一切活动都是多重决定的(multiply determined):意思是它们受多种因素而不是一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设想一下,你面对一个具体情况(在一个陌生的城镇迷了路),要做出反应,有多少东西可能影响你。为了找出重要的因素,其他一些引起混淆的因素就得排除。
在心理学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其说是例外不如说是正常,理解这些相互作用靠的是复杂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目标是一样的:描述、理解、预测、并学会怎样控制或调整心理学所研究的程序。一旦达到这些目标,心理学将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经历的本质,心理学也就有了实际的价值。心理学上的发现在一些领域很有用,例如,发展教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设计机器的控制板以减少事故的危险,以及减轻情绪波动的人的痛苦。
尽管关于心理学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百年,但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还只是过去一百五十年的事。早期心理学家依靠内省(introspection),就是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这些心理学调查的目的是找出心理的结构。但是,在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59年发表《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之后,心理学的范围扩大了,既包括意识的结构,也包括意识的功能。心理的结构与功能至今仍是心理学家的兴趣的中心,但是用反省来研究它们,有明显的局限性。正像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所指出的,它使人“成了一个无助的观察者,观察的只是大脑自动工作的极细微的部分”。于是,当代心理学家就更喜欢把他们的理论建立在对现象(如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人的行为)的仔细观察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个人经历的反省之上。
1913年,华生(John Watson)为心理学发表了一篇总的行为主义(Behaviourist)宣言,认为如果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它根据的资料必须是可供检验的。这种对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内部(不可观察的)心理事件的注重,同学习的理论联系起来,同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方法联系起来,这种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方法至今还影响着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认为一切行为都是条件作用(conditioning)的结果,通过指定刺激(stimulus)、观察对刺激的反应(response)就可以研究条件作用(刺激一反应心理学S-R 〔psychology〕)。发生在这两者之间的东西,即插入的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并不重要,但后来倒变成了实验假设的主要源泉。测试关于这些事情的假设,使心理学家创造出越来越复杂的、关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和心理程序的理论。
对本世纪初心理学发展有意义的另外两个影响来自
格士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心理分析(psycho analysis)。在德国工作的格士塔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程序的组成方式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说明,如果我们的经历仅仅建立在外部刺激的物理特性上,那么我们的经历就和所期望的不同,结论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例如,当两盏很相似的灯依次闪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盏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这就是电影的原理)。认识到心理程序用这种方式影响经历的性质,这就给当代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pchology)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就是这类内部程序。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吸引了对无意识程序(unconscious processes)的注意。他的理论是关于儿童早期经历的持续影响以及理论上的心理学结构,他称之为自我(ego)、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无意识程序包括不知不觉的和不能被人接受的愿望和欲望,这些程序是从梦、口误、奇癖中推断出来的,被认为对行为有影响。特别是无意识的冲突被假设为心理忧郁的主要原因。心理分析家可以用协助人们表达这些冲突的办法来帮助缓解这种忧郁,并且用基于
佛洛伊德著作的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理论来解释病人的行为。佛洛伊德的理论建立在观察不到的精神程序之上,这种性质使该理论很难得到科学的测试。多年以来,更科学的或更具说明性的心理学分支沿各自不同的途径,独自地发展起来了。
当代心理学今天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的阶段,部分原因是在一些地方,心理学分支之间的
分界线正在崩溃。怎么才能认识我们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不光是心理学要碰到的问题,其他学科也有这个问题──想想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吧。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已经帮助了这个进程,这种发展已经改变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并将继续导致变化。心理学家能使用复杂的量度仪器、电子设备和改良的统计方法,以及电脑和信息技术中的所有设备来分析多种变量和大量资料。把心灵当作
信息处理系统来研究,已经使心理学家能够找出更多的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东西,还有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种种变量,比如注意、思想和决策涉及的变量。心理学家能把他们对这些事情的假设不仅建立在内省得来的假设理论上,如早期的分析家那样,或建立在对行为的观察上,如早期的行为主义者那样,而是建立在这些东西的结合体上,其根据是更可靠和更有效的观察和量度的方法。这些发展,在作为“精神生活的科学”的心理学中产生了一场革命,它们的持续发展意味着还有很多东西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