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
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国际关系史》是2003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德斌。该书主要讲述了16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格局变化。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史》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者以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为主线,把国际关系的阶段性变化有机地串联起来,以使读者对16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分四编: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均势”格局的兴衰;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转型中的国际关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在编写体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主要特色是线索清楚,文字流畅,信息含量高,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的教材,而且也是专业人士和党政干部必备之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第一章 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欧洲秩序
第二节 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
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 民族君主国的出现
三 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
第三节 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
一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
二 西班牙的衰落与尼德兰革命
三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 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2 宗教纷争与王朝利益
二 三十年战争
1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2 战争的四个阶段
1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3 现代国际关系原则
第二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一 17-18世纪欧洲的纷争
1 《航海条例》与英荷战争
2 法国大陆扩张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 欧洲列强争霸与七年战争
二 奥地利、普鲁士与俄罗斯
1 奥地利的转变
2 普鲁士的崛起
3 俄罗斯的海陆扩张
第三节 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
1 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列强的反应
2 美国独立与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
二 欧洲、拉丁美洲与非洲
1 拉丁美洲与殖民制度
2 非洲与奴隶贸易
三 亚洲: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1 中国的“康乾盛世”和清朝的对外关系
2 印度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
第二编 从维也纳到凡尔赛一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
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产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
1 法国大革命及其外交原则
2 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二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2 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一 欧洲协调体制的确立
1 四次国际会议
2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东方问题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1 1848年欧洲革命
3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1 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2 克里米亚战争
3 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二 意大利、德国的统一
1 意大利的统一
2 德国统一的背景
3 “铁血政策”与统一战争
4 德国与“东西方政策”的选择
第四节 “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一 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
1 工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2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
3 殖民地的反应
二 美国的加入
1 内战前的美国对外政策
2 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3 内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
三 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
1 中国的衰落
2 日本的崛起
第四章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第一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一 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1 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
2 近东危机
3 1878年柏林会议
二 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
1 德俄关系和1879年德奥同盟
2 1881年三皇同盟
3 1882年德 奥 意三国同盟
第二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
一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
2 德法关系危机和《三国同盟续约》
3 两次《地中海协定》与《再保险条约》
二 大陆联盟体系的解体
1 俾斯麦下台与德国外交策略的转变
2 法俄同盟的形成
第三节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一 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
1 英 法 德的扩张与竞争
2 瓜分刚果河流域
3 1884——1885年柏林会议及列强在非洲的冲突
二 列强在中亚的争夺
1 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2 1894——1896年近东危机
3 巴格达铁路问题
三 列强在远东的角逐
1 英 法 俄在远东的角逐
2 日本侵占朝鲜与中日“甲午战争
3 三国干涉还辽
第五章 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
2 美西战争及美国的扩张政策
二 一战前的大国关系
1 英德关系的转变
2 《英法协约》
3 《英俄协约》
三 一战前的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
1 列强的军备竞赛与两次海牙和平会议
2 波斯尼亚危机与摩洛哥危机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 一战前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
2 萨拉热窝事件和“七月危机”
3 大战爆发
二 战时国际关系
1 列强的战争计划
2 交战国争取盟国的外交斗争
3 日本和美国参战
俄国革命的发生和大战结束
1 俄国十月革命与《和平法令》
2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
3 大战结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节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一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 巴黎和会的争端与问题
2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3 国际联盟:理想主义的尝试
二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 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
2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3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总结
三 多极“均势”格局
1 欧洲霸权的衰落与两极格局的先兆
2 苏俄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
一 “洛迦诺时代”
1 德国的赔款问题与安全问题
2 洛迦诺会议与欧洲政局的变化
3 《非战公约》和裁军问题
4 国际社会的动荡
二 大萧条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大萧条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德日法西斯统治的确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 寻求集体安全的政策调整
三 20——30年代的亚非拉革命浪潮
1 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 中东委任统治地与巴勒斯坦问题
3 拉丁美洲与欧美世界
4 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节 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
一 三国轴心的形成
1 德意关系的协调
2 罗马-柏林轴心的形成
3 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的形成
二 侵略与绥靖
1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2 德国侵占奥地利
3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 战前世界力量的重组
1 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矛盾与德意钢铁同盟
2 英法同盟的建立与日苏关系的调整
3 英(法)苏德的三角谈判
第三编 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第七章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一 浩劫难免:二战的全面爆发
1 德国进攻波兰与“奇怪战争”
2 法国的沦亡与英国的抗战
3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与英美联盟的形成
二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 苏德战争的爆发
2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 同舟共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节 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
一 美苏掌握全球战略主导权
1 二战战略形势的根本转折
2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3 二战中的中东与拉美
4 德日五条件投降与二战胜利结束
二 二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 欧洲霸权的终结
3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
第三节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一 盟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
1 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
3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二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 雅尔塔会议
2 波茨坦会议
3 联合国的诞生
4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八章 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一 从盟友到敌人
1 美苏对外战略的根本冲突
2 五国和约的缔结
3 战后美苏矛盾的激化
4 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
5 冷战的起源
二 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3 伦敦一巴黎协定的签订
4 英美特殊关系
5 战后西欧的联合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1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2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
4 苏南关系的破裂
四 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1 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
2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
3 越南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4 第四点计划与亚太军事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美苏关系的缓和 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
一 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
1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2 东西方关系的解冻
3 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斗争
4 美苏戴维营会谈
二 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僵持
1 “箭与橄榄枝”的外交战略
2 走到战争边缘:第二次柏林危机
3 一触即发:古巴导弹危机
4 走向僵持的美苏关系
三 东方阵营的动荡与分化
1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2 波匈事件
3 苏联干涉东欧国家内政
四 西方阵营的分化
1 欧共体的发展
2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3 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
4 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
一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2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
3 新中国“一边倒”对外战略
二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1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2 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3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4 中日关系
5 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
1 “两条线”的对外战略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2 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
3 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
4 周恩来总理十四国之行
第四节 冷战中的第三世界
一 战后初期的亚非拉
1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2 印巴自治与克什米尔问题
二 第三世界的联合
1 万隆会议
2 不结盟运动
三 全球殖民体系的崩溃
1 非洲的觉醒
2 苏伊土运河危机与第二次中东战争
3 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
4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 西方的非殖民化
第九章 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 美 苏战略大三角
一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1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2 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
3 欧洲局势的缓和
二 中 美 苏战略大三角
1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与中国“一条线”对外战略
2 中美和解与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形成
4 20世纪80年代中 美 苏三角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一 苏联在缓和中的战略扩张
1 苏联的扩张战略
2 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与在第三世界的扩张
3 美苏第二次缓和的终结
二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1 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
2 里根主义:美国重振霸权的新起点
3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
4 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
第三节 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一 国际关系中的新因素
1 新技术革命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
2 70-80年代的跨国公司
3 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
二 多元化时代的来临
1 欧洲联合的发展
2 欧共体对外关系的发展
3 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4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三 多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1 亚洲的地区热点问题
2 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 拉美的债务危机与反霸斗争
4 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第四编 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
第十章 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的终结
一 东欧政治地震与欧洲新局面
2 德国重新统一
3 华约解散与北约调整
4 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
二 美国的战略安排
1 “超越遏制”下的美苏伙伴关系
2 海湾战争: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区域演示
3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1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2,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追溯
2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
3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
1 90年代跨国公司的新发展
2 政府间国际组织
三 全球性问题
1 恐怖主义问题
2 民族主义问题
3 人口问题
5 贫困问题
6 毒品问题
第十一章 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
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力的增长
1 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 美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
二 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新形式
1 何谓“软权力”
2 美国的新式霸权
三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1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2 “9·11”袭击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
第二节 “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
一 欧盟:扩大与深化
1 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
2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3 欧盟共同外交的实践
二 日本:政治大国的努力
1 日益强化的日美同盟关系
2 “大国外交”实践
三 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普京的大国复兴之路
1 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困难
2 从“亲西方”到全方位外交
3 普京的大国外交实践
四 中国:努力构筑稳定的大国关系
1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2 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
3 中欧、中日关系的发展
五 印度:从南亚走向世界
1 印度的大国意识
2 印度大国梦的实践
3 印度崛起的潜力与禁锢
第三节 冷战后的第三世界
一 危机与嬗变
1 非洲经济困境与政治民主化浪潮
2 拉美民主化进程及金融危机
3 东亚金融危机与政治动荡
二 地区冲突
2 科索沃问题
3 巴以冲突
4 印巴冲突
5 朝鲜半岛
6 两次车臣战争
7 阿富汗问题
8 非洲地区的动荡
三 加强合作:第三世界的自强之路
1 东盟的扩大及其一体化新进展
2 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3 非洲联合自强
结语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大事年表
附录三:译名对照表
后记
参考资料
国际关系史.读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5:4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