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随着
美苏冷战(1945~1991年)的开启,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成为了当时
国际政治格局的概称;这一体系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
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在
苏联雅尔塔(今属
克里米亚)举行的
雅尔塔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美国、
英国、
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3.建立
联合国,作为协调
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
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
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1945年9月)的
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
纽伦堡审判(1945年~1946年)和对日本法西斯的
东京审判(1946年~1948年),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
“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冷战”政策的总构想,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关于援助
西欧的实施和应用,它不仅是一项
经济援助计划,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因此它根本上讲是控制西欧的政治计划。
1953年,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主世界的基本战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
格局。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其特征是美、苏互有攻守。缓和局势的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
奥地利的占领、苏联承认
联邦德国和1959年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访美。紧张局势的标志性事件有1961年“
柏林墙”的修筑和1962年的“
古巴导弹军事危机”。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是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于1979年出兵
阿富汗表明
二战后苏联对外扩张政策达到顶点。1972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1973年
美国军队从
越南撤出是美国
对外政策的重要调整。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代表性事件是1983年美国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
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
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
欧共体和
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
东欧剧变和
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
强权政治,为
二战后开创强权政治提供了极为恶劣的先河,几个工业大国背着其他国家随意划分范围,强硬的把自己的
国家政策推行给其他国家。中国虽然是二战战胜国但是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对待,没有
话语权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