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由时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和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为代表的三个大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
黑海北部的
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历史背景
1944年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
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
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
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
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
1944年,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
欧洲大陆、
亚洲大陆还是在
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
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
波罗的海至
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
奥得河,距
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
兵锋直抵
莱茵河西岸。
纳粹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
但是,在
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及
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从各个方面反映的信息都是美国的政界和军方人士深信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败局已定。但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依然严峻的形势也同时使美国感到:“前往
东京尚有一段艰难与漫长的道路。击败德国并不意味着对日战争的结束。相反地,美国必须准备在太平洋从事长期与代价极大的斗争。”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美国的军事领袖们在筹划集中
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最后的进攻,以尽快结束
太平洋战争的时候,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便牵制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使之不能增援日本本土诸岛的作战,并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代价。正是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期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即将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1945年2月2日,美英两国领导人前往苏联的雅尔塔途中,在
马耳他岛讨论了有关结束对德、日战争的一些问题。丘吉尔强调不宜“让俄国人占领的
西欧地区超出必要”,对是否要执行早先通过的
艾森豪威尔计划上与美国代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
丘吉尔的坚持,决定把原先准备调往其它地区的一些军队仍继续留驻地中海。丘吉尔矢志不做“
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他认为地中海也是英帝国的一部分。丘吉尔令其军队干预希腊的内战,必要时可以在希腊首都“像在一个被征服的城市那样”行动。罗斯福曾抗议英国在希腊的行动,但没有制止它。美国的专家认为,当时正在出现的英苏冲突有可能引起
第三次世界大战,罗斯福决意要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斯大林对罗斯福表现得很尊敬,并在觥筹交错之中加紧同丘吉尔斗智。罗斯福充当不列颠和苏联之间的仲裁人,可是却常常在一些完全合乎苏联心意的措施上实行退让策略。
会议记录
三国首脑各自带来自己之议程。罗斯福希望游说
苏联终止与日本不作战的协定、对日宣战,并且支持盟国在
太平洋作战;丘吉尔希望
东欧在战后能自由选出民主政府;斯大林则希望控制东欧,因为对苏联的
战略布局极重要。
另外,三方领袖尚须建立章程以管理战后的德国。
1943年,威廉·克里斯林·布利特之论点预告“红色阿米巴
变形虫”正进入欧洲。1943年12月底时,战线仍在苏联境内;到了1944年8月,
苏联红军已经在
波兰及
罗马尼亚境内,且继续向西前进。会议进行时,
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之部队已经到达
柏林40英里外地方,斯大林自信可在会议上采取强势以争取条件,而罗斯福则希望斯大林承诺苏联加入
联合国。
“对于
俄国人来说,波兰问题不仅是荣誉问题,而且是
安全问题。在整个历史上,波兰一直是敌人入侵俄国的走廊,波兰是关系到俄国生死存亡之问题。”
因此,斯大林表达他对于波兰的所求是没有谈判空间:苏联将从波兰东部获得领土,而波兰将扩张西面领土作为补偿。在这个要求下,波兰西面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将要离开。尽管建立了一个共产党
傀儡政府,斯大林答应波兰会有自由选举。但1947年1月波兰举行选举,被广泛认为是为共产党量身订造。在1949年,波兰就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
有人认为罗斯福要求
苏联对日宣战之焦虑是错误。事实上,斯大林很紧张能否一雪昔年
日俄战争中战败之耻,他也想得回昔年损失之领土,并扩张苏联的影响力及于东亚。不过,对于罗斯福是否有意让红军登陆日本本土,就存在争议。后来继罗斯福之位的杜鲁门,决心使用
原子弹结束战争,有效地阻止红军攻进日本本土,使苏联无法如在德国般地瓜分日本的利益。直到21世纪,
俄罗斯仍没有解决当初日本
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
“重建欧洲的秩序和
国民经济的大前提是:彻底消灭
纳粹主义和
法西斯主义,和由被解放的人民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体制。”
会议地址
丘吉尔原本希望在
地中海谈判,罗斯福总统行动不便,也不愿意过分跋涉,但斯大林坚持不离开苏联控制的土地。形势的变化,英美不得不迁就苏联。
会址选定在黑海附近是美国
白宫首席顾问霍普金斯先提出来的,他在一次和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的谈话中提出这个建议。哈里曼(美国驻苏大使)不得不为总统在黑海选定一处适宜的地方,他圈定了尚未遭到德国完全破坏的雅尔塔——
沙皇曾经的巡狩地。当会址在1944年底被基本确定后,苏联方面开始对雅尔塔可以使用的三座宫殿进行了整修,以满足英美贵宾的需要。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内务部人民委员
贝利亚。他是斯大林手下排除万难的头号干才,以善于提供超出斯大林
期望值的丰硕成果而著称。1月8日,贝利亚亲自下达了一份指令,要求对会址整修大干快上。在他的指挥下,社会主义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被充分发挥,一场浩大的工程随即展开。一千五百多节的火车车厢载运建材、设备、家具、家电和食品,经沙皇时代的旧铁路源源不断驶入克里米亚。克鲁格罗夫和沙夫吉杨两名悍将供他差遣,前者是
秘密警察将军,后者是建筑专家。
施工人员除了雅尔塔附近征调的工人,还有
黑海舰队和红军
工兵营,以及“一支罗马尼亚战俘部队”。他们被分成12小时一班,昼夜不停。苏联人为总统准备了尊贵的里瓦迪亚宫,这是沙皇
尼古拉二世在1911年翻建完毕的,为夏天避暑之用。为了照顾总统的不便,这座宫殿一直是全会的举办场所。除了苏联内务部监工,哈里曼(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女儿凯瑟琳是美方监工之一。这座宫殿一共装潢了91个房间,安装了电力和暖气系统,铺设了20条
电话线,地下
防空洞可以承受整栋建筑倒塌的压力。此外,苏联人还为美国代表团安排了60名
服务人员和40部汽车,大部分为美制汽车。
谨防盟军间谍和反苏宣传。经过三周的紧张忙碌,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他在雅尔塔附近的沙基
空军基地营造了一栋宿舍,以安置英美空军人员。斯大林
元帅和苏联代表团下榻在尤素波夫宫,处于英美代表团中间。贝利亚对尤素波夫宫尤其照顾,为其加盖了两米厚的水泥屋顶,再加一米
砂石覆盖的
防弹、防瓦斯
掩体,足以抵挡五百公斤炸弹的直接袭击。贝利亚还调动
国家安全部门人员负责
通讯设备。在这片会址,八个连队负责电话通讯的维修和安全,每个士兵分管一公里长的电话缆线。
克里米亚的空域则由244架飞机和部署在附近的300门
高射炮和
机关枪负责,对任何闯入空域而又不听警告的飞机,一律杀无赦。总统和首相在2月2日抵达沙基基地后,驱车前往雅尔塔。一路上没有一处积雪,连一个闲杂人影和车辆也没有,迎接他们的是沿街站岗的荣誉士兵,其中不少是女兵。贝利亚来做这份工作是最合适不过了,作为苏联秘密警察的功勋人物,他深谙此道。在他的指挥下,安全部队提前对该地区七万四千名居民进行了身份检查,并逮捕了八百二十五名可疑分子。
克里米亚的内务部指挥官克鲁格罗夫将军写给贝利亚的报告中,简述了他的三项重任:防止盟国在苏联布建特务,找出盟国海军人员中的间谍,防止盟国水兵上岸时出现挑衅和反苏宣传。从美国代表团下榻的里瓦迪亚宫到苏联人入住的尤素波夫宫,要经过三道巡守卫兵,其中一道还配备了
军犬。丘吉尔记载说:“我们得到警告,这个地区的地雷,除了别墅周围的园地之外,还没有完全清除。”代表团要随身携带证件,因为每隔25英尺就会遇到卫兵查看证件。
会议内容
①处置德国问题。三国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迫使其
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德国投降后,三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三国同意从英美两国占领区划出一个地区,交由法国占领,并邀请法国参加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会议决定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解散
总参谋部,拆除
军事设施和
军事工业,惩办战犯,并在全国政治、经济和
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与影响。会议同意以苏联提出的德国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联所有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决定设置
赔偿委员会处理
德国赔偿问题。
②波兰问题。会议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当依照
寇松线,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千米的逸出。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予,即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补偿范围应征询新的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的意见。波兰西部的最后疆域
定界待后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会议达成原则协议: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民主领袖。由美、英驻苏大使会同苏联外长V.M.莫洛托夫在
莫斯科与波兰临时政府委员会以及波兰国内外其他民主领袖进行会晤,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
③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
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即《
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
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维持
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甲,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乙,
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
旅顺港为
海军基地;丙,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
南满铁路;丁,千岛群岛交予苏联。上述规定由美国总统采取步骤,以取得蒋介石同意。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
国民政府签订友好
同盟条约。
④联合国问题。会议就
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中方案达成了协议。苏联撤回16个
加盟共和国都成为
联合国大会成员国的要求。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
旧金山召开
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并讨论了
南斯拉夫、
伊朗、
巴尔干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会议最后签署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的议定书》。
会议成员
首脑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
大不列颠及
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丘吉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偕同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及其他顾问们,在1945年2月4日到11日的八天之间,相会于
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
除三国次府首脑外,参加会议的还有下列人员:
美国代表
总统特别助理哈里·霍布金斯;
海军作战部长
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J·金;
美国驻苏联大使W·阿弗里尔·哈里曼;
国务院欧洲司司长H·弗里曼·马修斯;
国务院特别政务局副局长阿耳杰尔·希斯;
国务卿助理查尔斯·E·波伦;
随同政治、军事和技术顾问们。
联合王国代表
战时运输部部长莱瑟斯勋爵;
英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亚历山大·贾德干爵士;
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亚历山大陆军元帅;
英国驻华盛顿联合参谋代表团团长威尔逊陆军元帅;
随同军事和外交顾问们。
苏联代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
莫洛托夫;
海军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红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陆军上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维辛斯基;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迈斯甚;
空军元帅科迪亚库夫;
驻英国大使翟塞夫;
驻美国大使葛罗米柯。
会议文件
1、《
克里米亚声明》,即《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2、《
雅尔塔协定》,即《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历史影响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
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
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积极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苏联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主要是: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保留了苏联支持的波兰
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
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所以,就建立苏联在东欧的
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欧洲和
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了
承认书和
授权书。
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
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
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
基本政策和
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
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
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
临时政府并与
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
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
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
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
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
消极影响
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
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
强权政治表现。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
大国沙文主义和
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
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高潮的标志,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