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
哲学家
夏可君,男,汉族,1969年生,出生于湖北,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2001 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西方哲学博士学位
2003-2004 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学习
2005-2006 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学习
2015-2015 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访问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东西方哲学本体论研究
身体研究:
海德格尔的基本问题
中国古代艺术:山水画与书法及其当代的转化。
德里达与南希研究
西方当代文论原著选读
本雅明与犹太教
西方文艺理论
后现代思想研究
主要作品
原创性哲学写作
庖丁解牛》,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无用的神学:班雅明、海德格与庄子》,台北五南出版社,2019年。
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虚之未思Unthoughtof Empty:In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PeterLang Press, 2020.
当代艺术
《平淡的哲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虚薄:杜尚与庄子》: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书写的逸乐》:昆仑出版社,2012。
《余像绘画》: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余像绘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出版图书
中国哲学
庄子研究:《幻像与生命》(学林出版社,2006)。
孔子研究:《论语讲习录》(黄山书社,2009)。
子思孟子研究:《中庸的时间解释学》(黄山书社,2009)。
夏可君哲学读本:《无余与感通——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新星出版社
西方哲学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以及比较诗学的研究:《姿势的诗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关于基督教绘画与图像解经:《生命的感怀—福音书的图像解经》(台湾基督教文化出版社,2008)。
关键词研究:《身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5)。
《吻》与《生命是最好的礼物》,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
科研项目
现象学研究,“当代神学与人文学的交叉概念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重要论文
1、《触感神学——南希的基督教解构》: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2007第27期
2、《修性·基督化·自由感: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三种可能性》: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3、《荷尔德林的文论与现代汉诗写作的法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
4、《以自然为中介——论一种虚化的自然主义美学的可能性》:文艺研究,2015-03
5、TrinityTheology and the Gift Economy of Forming a Spiritual Author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47:4,2017.
6、The Art of Cao Jun: The Painting ofSto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Hymns to Cao Jun,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018-02.
7、Between Conceptual Art and Flat Painting:on the Murky Poetry of Infra-Mince Painting, in: Art Platform Asia, 1st International Forum /2017.
8、《“虚化”的主体与“心斋”的现象学》:收录于《跨文化漩涡中的庄子》(台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9、《发现从未写出之物——谁之庄子》:收录于《若庄子说法语》(台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0、《回缩与虚位(Zimzum/Chora):走向余让的汉语神学》: 《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丛刊/2018-07
11、《德里达的未来:无余与哀悼》,法兰西思想评论/2017
12、(代替的“主体”与以撒的“捆绑” 
——勒维纳斯与《创世记》第22章的解读):收录在:《列维纳斯的世纪或他者的命运》,“杭州列维纳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礼物给予的“汉语-神学”》:基督教文化学刊,2007年第3期
14、《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当代文坛,2009年第7期
15、《<水立方>:对称的火焰与时间性的法则》:当代文坛,2009年第7期
16、《身体——思想的触感》:基督教文化学刊,2009年第6期
17、(《推拿毕飞宇的推拿》:盲目的触摸):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05期
18、《写作的裂缝》:文艺评论,1994年第5期
19、《阿Q以及可能的镜像》: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1期
20、《对道德经文本句法层次的分析与解释》:中州学刊,1996年第4期
21、《牟宗三思想研究综述》:哲学动态,1999年第5期
22、《Fuge:海德格尔的世界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23、《绝境的步伐——德里达在海德格尔与勒维纳斯之间书写死亡》:开放时代,2001年第11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2年第1期
24、《艺术作品中的世界和作为世界精神的河流》: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
25、《海德格尔与世界问题的发生》: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
26、《德里达书写死之绝境——与Heidegger,Levinas,Blanchot一道发现死亡》:论证,第3期,近四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7、《布朗肖的写作》:东方杂志,2003年第11期
28、《无题的礼物和思想发生的位置——Derrida论馈赠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生产》第1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The Community of Love and Ethos Of Giving: Deconstruction Of Christanity in Jean-Luc Nancy. 2004年11月在台湾中原大学“上帝与公共生活”的国际会议论文。论文集2004年即将出版
30、《论残雪》:收入《从寻根到飘泊——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与文化》论文集。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在该论文集中,其中发表了本人关于残雪小说的三篇评论和对诗人多多的一个评论文字,字数有四万字之多
31、《礼物的精神——Derrida思想礼物及其对神学的解构》,《道风》:香港道风山神学研究期刊,2004年
32、《<论语>的本体之学:解读<学而>开篇》:收入《原道》第11辑,2005年
33、《圣母往见》:基督教文化评论,2006年
34、《刘小东绘画“烧耗子”》:收入《阅读城市》,2007年,上海三联出版社
主持编辑
1、德里达:《解构与哲学的未来》(吉林出版集团,2005,2011)
2、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上海世纪集团,2007)
3、让-吕克•南希:《变异的思想》(吉林出版集团,200,2011)
4、让-吕克•南希:《无用的共通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5、让-吕克•南希:《素描的愉悦》(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6、布朗肖:《不可言明的共通体》(与魏光吉)(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学术活动
1,2009年12月20-22日,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假如庄子说法语——毕来德庄子研究工作坊”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发言:《发现从未写出之物:谁之庄子》——并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的期刊《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2012.09)
Vol.22 No. 3 Sep. 2012,「畢來德與跨文化視野中的莊子研究」專輯(上)頁41-57。
2,2010年7月4号: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庄子研究与跨文化批判工作坊”,发表文章:《莊子思想的餘讓姿態與政治批判的可能性》
3,2010年9月30日: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跨文化哲学中的当代儒学」——跨文化哲学中的工夫论与内在超越性”,提交论文并发言:《感通与觉念:智的直觉之新解》
4,2012年10月3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庄子的当代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庄子思想:打开三重世界的空隙》。
5,2013 年 3 月 22 日: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莊子與氣的哲學”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发言:《虛化與Chora 的雙重書寫:以莊子「心齋」的反向重構為例》。
6,2013-11-07/08: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間與勢:朱利安FrançoisJullien對「中國思想」的詮釋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发言:《從“革命的默化”到“默化的革命”:思朱利安之所未思》,并发表在《文哲通讯》第二十五卷第一期 (2015.3)頁41-56。
7,还参加过2015年7月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社会批判研究所举办的“跨文化研究”的国际会议。并且提交论文《从革命到默化:现代性转化的三种模式》
8,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德里达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德里达的未来:无余与哀悼》即将正式出版在《法国哲学评论》核心期刊正式出版。
9,2016年元月,主持东京画廊的《新朦胧主义》第四回国际展览,发表重要论文与讨论会,并且参与国际英文发表的论文集,并撰写英文论文。
10,2016年12月26日《海德格尔与庄子工作坊》与2018年1月22号《无用与政治》于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举行,专门召开关于本人著作《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的两次研讨会。讨论海德格尔“第二次转向”与庄子道家哲学的内在关联。
11,2018年2月在波士顿大学美术馆举行了关于曹俊绘画艺术的国际讨论会,笔者提交了英文论文TheArt of Cao Jun: The Painting of Sto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正式以英文发言,并且论文已经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12,2018年8月,北京世界哲学大会再次从海德格尔与庄子问题出发,德国、法国与波兰的学者举行讨论小组,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13,2018年11月-12月,在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继续讨论《老庄与批判》,从无用与有用的区分展开相关讨论,也有美国与德国学者参加,拓展了道家与海德格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深度。
艺术展览
1,《余像绘画》专题: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2,《余像绘画》专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绘画的书写性》,北京当代艺术馆,2011年。
4,《心性自然》,北京今日美术馆,2012年。
5,《虚薄:杜尚与庄子》,“虚薄艺术”第一回展,北京元典美术馆,2012年。
6,《虚白:反向重构与无维度》,“虚薄艺术”第二回展,北京索卡艺术空间,2013年。
7,《空寒:自然的虚托邦》,“虚薄艺术”第三回展,北京-台北索卡艺术空间。2014年。
8,《默化墨》,北京:正和诚艺术空间,2014年。
9,《抽象与自然》,北京:筑中美术馆,2014年。
10,《中国式书写》,德国波恩,2015年,
11,《中国墨线》,南京国际美展,2015年。
12,《中国色》,“虚薄艺术”第四回展,北京亚洲艺术中心,2015年。
13,《虚色美学》,“虚薄艺术”第五回展,北京筑中美术馆,2015年。
14,《现成品绘画》,上海:盈艺术中心,2016年,6月12号。
15,《中国线》,温州年代美术馆,2016年。
16,《虚笔——刘国夫个展》,个案研究,香港3812艺术空间2016年,伦敦2018年。
17,《书写中国》,香港,水墨艺博会主题展,2016年。
18,《烟色轻然——梁铨个展》,个案研究,北京蜂巢艺术中心,2013年。
19,《新现代主义水墨宣言》,“虚薄艺术”第六回展,北京贵点艺术空间,2018年7月。
20,《水墨是一种哲学》,上海无用空间,2019年9月。
21,《白中白》,“虚薄艺术”第七回展,北京白盒子美术馆,2020年4月。
22,《新写意主义第二回》,西安崔振宽美术馆,2020年9月。
23,《中国色——走向绝对的东方美学》,“虚薄艺术”第八回展,上海西岸龙美术馆,2020年11月。
出版著作
一,个人原创性哲学写作:
1,以山水画为新论域展开的哲学思考:《平淡的哲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夏可君的哲学读本:《无余与感通——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新星出版社,2013)。
3,提出艺术哲学的新概念:《虚薄:杜尚与庄子》(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4,中国文化创造性内在转化的书写性命脉:《书写的逸乐》(昆仑出版社,2013)。
二,中国哲学的著述:
5,庄子研究:《幻像与生命》(学林出版社,2006)。
6,孔子研究:《论语讲习录》(黄山书社,2009)。
7,子思与孟子研究:《中庸的时间解释学》(黄山书社,2009)。
三,西方哲学,艺术与诗歌文学的比较研究
8,关于中国当代诗歌以及比较诗学的研究:《姿势的诗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9,关于基督教绘画与图像解经:《生命的感怀—福音书的图像解经》(台湾基督教文化出版社,2008)。
10,关键词研究:《身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四,艺术展览以及相关文本:
【从“余像(infra-image)”或者“写象(Image-graphic)”等哲学概念出发思考与论述中国当代艺术、诗歌与文学,并领导和参与实践项目】
11,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余像绘画》(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12,策划展览并且出版第二辑:《余像绘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3,主持《绘画的书写性》绘画展览与文本创作(2011),北京当代艺术馆
14,《心性自然》绘画展览(2012),北京美术馆
15,“虚薄”绘画展,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北京元典美术馆,2012年。
主编的翻译著
1,德里达:《解构与哲学的未来》(吉林出版集团,2005,2011)。
2,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上海世纪集团,2007)。
3,让-吕克·南希:《变异的思想》(吉林出版集团,2005,2011)。
4,以及当代哲学家的重要论文:海德格尔,莱维纳斯,德里达,南希,等等。
个人专著
1,《无尽的书写——田流沙绘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6年。
2,《幻像与生命——庄子的变异书写》:学林出版社,2007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19:2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授课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