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堡
新田县毛里乡境内古堡
大观堡,又名东堡,位于新田县毛里乡向西林村西北面1公里处的冠顶峰上,面积7000平方米。
大观堡简介
大冠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约2米。古堡城墙上开东、西、北三门,却无南门。
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池(山顶无水,要到山下挑水)。整个城堡为手工精细的青条石砌成,青条石小的几百公斤,大的达2000公斤。条石间用三合膏(石灰、糯米饭、桐油为主的混合物)粘合。
三合膏为确定大观堡的建筑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三合膏在明代建筑中格外流行,而在元代以前是没有的。据此推断,大冠堡应该始建于明代。考古专家还推断,大观堡及其周边的5个卫星城堡规模宏大。经考证大观堡为石文庄始建于明初。
考察碑刻
湖南省文物局退休专家谢武经、新田县文物管理所研究人员史世冬在宁远县文物管理局研究人员李治军等人的陪同下,再次到宁远县考察大观堡碑刻。
近年来,新田、宁远两县研究人员通过共同努力,在宁远县鲤溪镇发现了来自大观堡的碑刻《誓词碑》和《三章程碑》,又在大观堡山下发现《杨氏族谱》和《王氏族谱》,展现了建文帝还俗归隐民间以后的部分生活及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纪念。
当天,谢武经、史世冬、李治军等5名研究人员深入鲤溪镇石山下村,与村中老人进行详细交谈,了解白掌塔和神秘墓葬的位置,并对疑似位置进行了实地勘察。谢武经一行还前往,对《誓词碑》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碑刻中关于“二帝”的内容与《建文年谱序》中有关建文帝的内容完全吻合,怀疑“二帝”就是建文帝的。但是宁远本地历史研究人员欧阳元益认为“二帝”是指南明二帝,碑刻可能是反清复明余党留下的。著名明史学会专家商传教授回复了大冠堡根本没有建文帝,商传教授曾说:“我认为大观堡肯定不会是建文帝建的,说建文帝来过大观堡也没有任何依据,可能是一些曾经忠实于建文帝的人留下了一些痕迹”。
媒体采访
5月5日,大雨过后的大观堡,雾气未散,阳光待射之际,又迎来国家级探索队员、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相关专家学者到此探索观光。
大观堡考辩
大观堡的名称说法有多种,新田官方俗称大冠堡,从地理位置来看宁远亦称为大观堡。这两种说法,官方和媒体主要称谓。
新田县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从宁远县划出。无论在史志上,还是当地的姓氏族谱上。并没有该军事古堡的记载。这种堡哨实际上是对少数民族的武力统治和军事镇压的特殊设施。经查阅清嘉庆十六年(1811)《宁远县志》和宁远县石家洞《石氏族谱》考证如下:
石玉生石文庄,石玉生父子,为朝庭派来镇南瑶的主要的地方军事将领。另据《石氏族谱》记载石玉生的长子石午荣辞职归隐。
2、县志亦记载仝姓的先人为蒙古人,元末以御前指挥使(即皇帝的御前 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为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副使)、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一般是二品。卫指挥使,是正三品。)的身份镇守宁远北境备瑶,结营东乡山口(也就是现在的鲤溪镇山口宋家,山口吕家村一带)。仝家是来备瑶的,但是元皇帝派出的是御前指挥使,而在当时腐败的元庭,军力,财力都己经大大的衰弱,不可能有军力,财力去修建这么大的军事建筑,大的建筑石头达4000多斤,得需要多少的人力扛上山?否则元皇帝怎么指派护卫自己安全的御前指挥使去镇压叛乱呢?其外从其结营的位置看也不在东堡(大观堡)。
3、东堡亦是宁远东乡东部之堡,最早建立时间是明朝洪武三年。史志记载大明洪武元年营阳侯杨璟攻下永州和武冈。洪武三年逃军杜回子由武冈窜入宁远纠结猺民发动叛乱。以当时明朝的军力,财力和气势足以修建大型军事工程。
对于古堡的断代,据湖南省文物局专家证实,三合膏因为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元朝还没有使用,从明朝开始推广使用,由此断定古堡建于明朝。同时省专家在古堡中发现的青花瓷片亦断定为明代,从建筑风格看,也亦是明代建筑。
4、大观堡的主人是梅木塘的李德胜,这个也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梅木塘的始迁为明朝中期,就算当时东堡(大观堡)荒废了,宁远梅木塘李德胜迁居到大观岭下,看到此地人烟稀少,通过买下或住在这里,也不能说他是堡主。堡哨是军事用途,而非民用。
由上述可知大观堡,原名东堡,是石文庄大明洪武三年修建的(石氏宗谱中误写为其子的事情,实际上石文庄的年龄刚好相符。石玉生袭职后亦发生另一次杜回子之乱),真正的大观堡堡主为石文庄、石玉生父子。(作者:平田人,欧阳元益)。
大观堡由来
大观堡,又名东堡。东堡是明代军事工地,因为位于宁远和新田交界的大观岭上,后面荒芜了也没有人记得他的真实名字了,所以后来的人又叫大观堡,新田官方又称为“大冠堡”。石玉生当年镇守的东堡军事工地,就是现在的大观堡(位于宁远鲤溪镇的大观岭上,明代鲤溪镇属于东乡管辖,是位于宁远东乡的城堡,所以叫东堡。另外多位石氏先人祖墓埋在大观岭上,证实大观岭就是宁远石家当年的祖地)。
大观堡是明代朱元璋在永州设置的都司,明朝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都司卫所制度,都司管理下面的卫所,这里的都司不是土都司,也不是少数民族土官,更不是清朝武官都司,都司的全称是都指挥使司,明代的都司相当于我国现代的军区。而石文庄是永州都司,所以东堡就是现在的永州军区。在明代一个千户所1000人,永州各县一起几个千户所加起来也就是5000-6000人,即使2个卫也不到1万人。东堡即大观堡附近驻扎约8000-1万人的军队规模,一旦有卫所发生叛乱即可派重兵镇压。
那么大观堡作用是什么?首先防守少数民族起义,在明代位于常宁宁远新田双牌祁阳桂阳零陵道县广西等地居住着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是起义爆发多发之地。另外的作用就是管理牵制永州下面几个县的千户所的。石文庄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永州军区最高军事长官,他是被明太祖朱元璋派下来管理永州军区的。明代永州军区(东堡)设置在宁远和双牌之间是合理的,明代有2个卫,宁远卫和永州卫,东堡设置在宁远卫和永州卫之间,有利于牵制2个卫所军队的叛乱。可见当时在永州地区掌握兵权的人就是石文庄。东堡的作用不仅仅防止少数民族叛乱,还承担管理永州下面10个卫所的职责。明洪武十七年,石文庄病死于大观堡内,石玉生成为大观堡堡主。
关于大观堡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三个问题:
1、新田县是属于哪里的?在明朝初年整个新田县都是宁远县管理的,当时并没有新田县,而叫宁远县。
2、为什么要成立新田县?新田县就是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明崇祯年间为了防瑶乱划宁远南北二乡而设立的新田县,新田县就是为管理瑶族而成立的县。
3、明初新田县和宁远县掌握军权的人是谁?石文庄就是明初被明太祖朱元璋派下来平乱的,石文庄和石玉生是明初时整个新田县和宁远县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整个新田县和宁远北部地区当时都是石文庄和石玉生管理的,并非三不管地带,此地旧称溪洞和舂陵地区明洪武年间石文庄父子在这里驻军经营了20多年。都指挥使司不仅拥有军权而且还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境内发生的一切事宜都要经过他们的定夺,所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东堡,也就是现在留下的大观堡遗址。
堡主考证
根据清嘉庆十六年《宁远县志》记载:“石玉生东乡石溪人,明初其父以都司守邑东堡,玉生弱冠袭职.....”。正史上证实大观堡堡主是石文庄、石玉生父子”。另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宁远《石氏宗谱》也有记载石文庄和石玉生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驻军镇守大观堡的事实,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新田县和宁远县发现最早的军事古堡记载。经专家考证,大观堡是明代建筑,是石文庄始建于大明洪武三年(1370)。
石文庄堡主
石文庄(1342-1384),又名文蔚,行八郎,谥文庄,江西泰和县人,汉族,宁远石氏始迁祖,都指挥使司,新田大观堡创始人。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大明洪武初年,明都指挥使司石文庄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率大军从江西入永州平定宁远、新田瑶乱,明太祖钦赐御劄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 ,屯田新田县,住在大观岭上,其孙石午荣和儿媳汤淑人于明永乐年间从宁远鲤溪镇大观岭再迁居石家洞,明武十七年(1384)病卒大观堡官舍。又与子石玉生共建明代军事堡垒——大观堡(原名东堡,今又称“大冠堡”) 。
石玉生堡主
石玉生(1366-1394),字洁候,江西泰和县人,汉族,石家洞石氏二世祖,衡永郴桂参将,新田大观堡堡主。石玉生幼年随父由江西宦游永州,明初以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屯田新田县,住在宁远鲤溪镇大观岭上,明洪武年间,逃军杜回子纠结瑶民等数万人叛乱,石玉生从杨璟大军镇压,八年不克,石玉生建议招抚,入身为质深入起义军寨子进行谈判,后起数万义军受到招抚。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诏石玉生进京面圣予以嘉奖,授衡永郴桂参将衔,管理九溪十八洞四十八源以及舂陵地区(位于今天的常宁西南部、宁远县北部东乡、西乡、零陵南部、整个双牌县桂阳县西部、道县北部、整个新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等等地,范围相当于三个县,跨越永郴衡三个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年,按例进京述职,卒于京城
石玉生之死则成了千古之谜,有人说是因为长年征战受累死于京城。又有人说是朱元璋皇帝因为他拥兵自重而起疑心,赐毒酒毒死的。还有人说是假死,石玉生是假死隐藏了下来的。总之一代名将石玉生早逝,给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建文帝之说
石玉生的夫人是叫汤申姑,是出生于名门,有人说汤申姑是明初开国大臣汤和之女,又有人说是宁远鲤溪镇汤家的,以前汤家住在大观岭下面,后来迁移到鲤溪镇汤家亭。目前掌握的资料,石玉生夫人汤氏为明初大将军汤和之女也有可能。其夫人汤淑人以及其子石午荣,有可能参与护送建文帝,因为石玉生的儿子石午荣辞职隐归,另外石玉生夫人墓碑并没有写其名字,隐藏了下来,这样的墓碑在国内少见,汤淑人作为三品官夫人却隐姓埋名。石家洞有个地方叫“挖龙坳”听说就是明朝的时候皇帝派人来挖龙脉的,石家洞还有个地方叫天子岭,据说是躲皇帝的。经调查明初被明朝政府派遣到新田县屯田(军屯)、建大观堡的那支后人就是石家洞石氏,其祖先石文庄、石玉生父子是明洪武初被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到新田县屯田的都指挥使,又调查鲤溪镇和大观堡周边群众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建文帝这个传说,中国明史学会会长、明史专家商传教授曾实地考察过大观堡,得出了“大观堡根本没有建文帝”的结论。
明代石玉生墓
湖南永州宁远县石家洞村民发现明代石玉生墓,当地村民发现古墓时,墓碑已被人打断,断碑上刻有“申里坪蛇形大路边”的字样 ,并找到宁远明代军事工地大冠堡最早的历史记载为东堡的资料,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宁远《石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初,石玉生镇压杜回子之乱和瑶民起义,当年驻军镇守东堡军事工地。清嘉庆十六年的《宁远县志》以及历代县志、历史资料均有记载石玉生是东堡的主人。专家认为,东堡是指大观岭所在的古堡群。东堡的东是东边的意思,在宁远县东乡(鲤溪镇明朝属于东乡管辖)的东部是大观岭古堡,大观堡东门为主门也证实了这一点,除此外新田和宁远其他的地方并无古堡,这是目前发现大冠堡最早的历史记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20:28
目录
概述
大观堡简介
考察碑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