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
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
知识体系,其
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
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
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
理解能力。
概念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
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内容
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
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第四,了解如何使用
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
传播媒介的内容和
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还应该是一个现代社会
公民素质的一部分。也有学者指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
“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是由美国
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马克.波斯特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电影、广播和电视中,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送给为数甚众的消费者,播放模式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
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一种替代模式将很有可能促成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的产生,
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正跃入视野。”第二媒介的本质特征就是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以网络为例,互联网“博客”“
播客”的开通为公众发布信息提供了平台,每一个公民既是受众,也可能是
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各种
虚假新闻,搞笑文字,恶搞图片在网络上愈演愈烈,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规范网络行为的新要求,政府发布了相关
法律政策,然而对公众自身内在媒介素养的提高是关键。
传播特征
(一) 普通个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
传播者,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二媒介时代”,是相对于20世纪大部分年代里盛行的“播放型
传播模式”(broadcast model of communications)所对应的“第一媒介时代”而言。当时信息的发布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专家
知识分子手里,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且没有互动交流。他认为,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电话等的结合所逐渐形成的替代模式,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正在形成,其中“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三个概念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在21世纪,我们毫无疑问的承认了这种观点。从最初的“克林顿绯闻案”,1998年由德拉吉在博客中报道,抢先于美国的任何一家
报纸杂志,再到9.11发生时,一名普通旅游者的DV记录成了重大新闻的重要内容,普通个人已经介入了新闻的生产和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在这次中国发生的汶川地震中,许多的DV影像都是网友传到
视频网站公之于众的,使我们了解了地震时的动荡,地震后的破败,清晰的知晓了这次事件中的方方面面。还有那知名人士“范跑跑”,就是在网络博客中披露了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所作所为,还有那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使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付出生命,除了我的小女儿之外”,使自己一下子成为了“
公众人物”,并引起了社会上关于
伦理道德的大讨论,公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与使用者,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
(二)
个人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
普通个人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不再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播权力,信息的话语权也被分散到了普通个人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解码自由发表言论。网络舆论的高潮曾一度使人民受益,比如曾经的“孙志刚案”引发了人们对
收容遣送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思考,从而推动了新制度的出台,使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制度终止。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提出评论,使政府能够了解民意,汲取批评意见。但慢慢的,这种言论开始超越正常表达舆论的权限,恣意扩大,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甚至是滋生色情、暴力的
温床。如2006年2月的“女子虐猫事件”,似乎是网络舆论的高潮,受到了网友们空前的关注,网友们发出了“宇宙通缉令”,高价悬赏虐猫女子,终于通过各种手段把她挖了出来,且不论这位女子行为的对错及其中包含的
隐情,光是网友这种可怕的“宇宙通缉令”就给这位女子造成很大的困扰,再说另一位夫妇的焚猫事件,经过网友的一“关注”,这对夫妇连门都出不了,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网络的“贴吧”给了网民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但言论的过分却使本来美好的东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 媒体个人化对新闻把关的降低。
媒体个人化加剧了
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把关降低。且不论近年来由于手机短信引发的疾病恐慌,军事武装恐慌,单从网络恶搞的不断加剧,且愈演愈烈,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从日本将中国经典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
唐僧改为女性之后,近来又估摸着将另一名著《红楼梦》改为游戏版《红楼馆奴隶》,据说
林黛玉在里面是个妓女,中国的网友将经典
红色电影《
闪闪的红星》进行恶搞;从“
芙蓉姐姐”的出世,到校园第一爆笑组合“
后舍男孩”,再到近来一夜成名的陕西农民
周正龙,再加上媒体网民的特别关注,各种版本的搞笑文字,恶搞图片,使原本严肃的科学话题“虎照疑云”被“娱乐化”了,“
周老虎”成了娱乐界的新宠儿。近来的“艳照门事件”又是闹的满城风雨,人们不禁怀疑网络难道是个自由、混乱、色情、暴力的大熔炉。在网络中,人们时而虚假,时而真实,网络把关低,使得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媒体更是渲染炒作,有娱乐化倾向。
新要求
网络是个虚拟的环境,人们在这个世界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自由发表言论,因为
没人知道自己是谁,他可以不必负任何责任。在“第二媒介时代”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
网络环境,我们急需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何为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
反应能力。“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
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
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
录音机、
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中国的受众,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差异,媒介素养的程度不一,低下者居多,他们上网的唯一目的就是娱乐、游戏,使得网络呈现出一种
泛娱乐化倾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
职业精神。”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受众
作为受众,应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提高对
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中国的受众是很好的媒介信息的
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首先,受众应当明白媒介所构建出的
拟态环境,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其内容不完全是
客观世界的真实拷贝,而是经过刻意筛选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的融合。其次,受众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媒介所报道的信息,运用自己的
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批评性意见。最后对媒介中屡见不鲜的非法信息、暴力信息、
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等,受众应认知其
危害性,提高对这些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受众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传者
作为传者,要自觉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强化自身的传媒职业精神。
中国的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加强对网络、
手机短信等的管理监督。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传者,之所以会出现文章前半部分所叙述的不良后果,一是由于人性的弱点,
从众心理,当一种形式出现,受到很大关注,传播极快,效果极佳时,另一种形式的东西就会大量产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这种从众心理,了解其害处,克服人性的弱点。二是由于传者缺乏
职业道德,未接受传媒素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喻国明说:“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
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新闻还是无知之见。”传者媒介素养的提高,使自身了解了传播实质,明了传播意义,知道
话语权的重要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者。
眼下,众多受众正享受着网络带来便利与娱乐。但是,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面对琳琅满目,变化纷杂的信息,个人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更可能成为一名传播人。这就要求个人要有相应的媒介素养。其中不仅要对各种媒介信息有较高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为个人生活发展所用,更要做一名合格的传者。同时中国的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加强对网络、手机短信等的管理监督,共同构建和谐的
媒介环境。
内涵分析
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下面一起看看这三个部分的
具体分析。
媒介认识
在
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会成为生存的
必要条件之一.青少年作为将来
社会文化精英的
受众群体之一,能否较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能否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如果想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首先要在对媒介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或对社会的意义.
媒介具有
信息属性、
社会属性、
文化属性、技术属性和商品属性.这五项属性之中,信息属性是媒介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没有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媒介的存在,更不会有社会、文化、商品、技术等其它的媒介属性了.党报和非党报在这五项属性中各有
侧重点.
使用情况
传播学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选择何种
媒介类型上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会较多选择
印刷媒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体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城乡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在青少年人群中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超过了广播和
录音带拇指族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
传统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在各
大媒介中,电视对青少年在学习上帮助最大.由此表现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
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但是,要注意电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
负面影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
身体质量指数具有
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发胖.但是,如果经过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为
社会学习的手段,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现今十分匮乏有意识利用电视的
社会功能.香港的调查同样显示,香港青少年最喜爱的传媒是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娱乐.
批判能力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即不被
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