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
湖北省襄阳市代管县级市
宜城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介于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之间;地形地貌呈“三山两水五分田”格局,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1月,宜城辖3个街道、8个镇。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户籍总人口55万。
历史沿革
宜城之名,始自汉惠帝三年(前192年),至1995年有2187年的历史。
,为巳阝国。
西周,为罗,鄀、鄢三国领地。
春秋,并于楚,为巳阝、鄀、鄢3邑,罗迁枝江。
,废诸侯国,设立郡县,为鄢、巳阝、鄀3县,属南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改鄢县为宜城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宜城、鄀县属襄阳郡,部属南郡。建安二十七年(222年),宜城、巳阝、鄀属襄阳郡。
三国,宜城、巳阝属襄阳郡,鄀属义阳郡。
西晋,宜城、巳阝县属襄阳郡,鄀属南郡。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陶侃以淮南部曲置义城(县)于宜城,改宜城为谷城,有扬州之民,遂置扬州侨县于此.为安置北方流民,用北方州郡之名在此地设置。侨州、侨郡。太元年中,孝武帝于襄阳侨立雍州,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于本境侨置武宁郡,属雍州,领东乡、长林二县。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文帝于雍州之地(治所襄阳)设17郡。今襄阳、宜城、南漳则为襄阳郡、华山郡、冯翊郡、南天水郡之域。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立华山郡,领华山、蓝田、上黄3县,郡治大堤(今宜城北)。改宜城为华山县。邸属襄阳郡,都属冯翊郡,略阳、汉阳属南天水郡。义成、万年属义成郡。
,相沿未改。
,改哪县为率道县,属襄阳郡。废南天水郡,立德广郡,郡治略阳。后又分德广郡立新野郡,分华山县置武泉县,立秦南郡领之。
西魏,北周时期(535年至581年),建置尤杂,郡县分合频繁,魏改华山郡为宜城郡,后又改华山县为汉南县,属宜城郡。以率道县属襄阳郡,又以率道县属威宁郡,改略阳县为上洪县,属德广郡,改新野郡为威宁郡。冯翊郡领郡县,秦南郡领武泉县。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元年(557年)后,周废冯翊郡及所属之郡县。保定四年(564年),废宜城郡入武泉郡;后又废秦南郡及所属之武泉县,又废威宁郡,德广郡领上洪县,襄阳郡领率道县、汉南县。
开皇初年(约581年至589年),废德广郡复置都县。大业初年(约605年至610年),本境以率道、汉南、上洪、都县四县,属襄阳郡。
,改郡为州,州下领县,后州郡并称。武德四年(621年),本境置都州,领乐乡、率道、上洪县。汉南县属襄州(《资治通鉴》云:“以竞陵之乐乡,襄阳之率道、上洪,合置都州”。另《旧唐书》谓:“汉南隶襄州,率道、上洪隶部州”。贞观元年(627年),废上洪县。贞观八年(635年),废鄯州入襄州,撤汉南县并入率道县。天宝元年(另一说是天宝七年,748年),改率道县为宜城县,属山南东道、襄州。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皆沿前置,至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撤乐乡县入宜城县。
,名称沿袭未变。
民国时,名称沿袭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宜城县更名自忠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襄、枣,宜三县边境地区解放,建立襄枣宜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荆、钟、宜三县边境地区解放,建立荆钟宜县。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撤销襄枣宜和荆钟宜县,复名宜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未变.1949年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2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
1955年,属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
1979年,属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属襄樊市。
1994年6月,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由襄樊市代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5年,宜城市辖3个街道、10个镇、4个乡:鄢城街道、龙头街道、雷河街道、小河镇、朱市镇、刘猴镇、上大堰镇、孔湾镇、璞河镇、郑集镇、流水镇、板桥店镇、王集镇、李垱乡、新街乡、讴乐乡、南营乡。共有19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鄢城街道(原城关镇)。
2004年,宜城市辖鄢城、南营2个街道和流水、板桥店、小河、刘猴、郑集、孔湾、王集7个镇。共有35个社区、179个行政村。
2007年,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即: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雷河镇、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鄢城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宜城经济开发区、大雁工业园区。
2008年,恢复设立雷河镇;将原鄢城街道的廖河、和平、民主、七里、官堰、新河、辛常、新集、前锋、泉水、胡耳、季莲等12个行政村和雷河、和平街、东方、鄂西等4个社区划归雷河镇管辖,镇政府驻廖河。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1月,宜城市辖3个街道、8个镇:鄢城街道南营街道龙头街道郑集镇小河镇刘猴镇孔湾镇流水镇板桥店镇王集镇雷河镇。市人民政府驻宜城市鄢城街道襄沙大道3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市随县枣阳市,西邻南漳县,南接荆门市钟祥市,北抵襄州区襄城区。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之间。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53千米,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城市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被称为“三山两水五分田”格局,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以汉水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东部属大洪山余脉,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倾斜,与襄阳、枣阳、随州交界处到汉江冲积平原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属荆山余脉,多呈南北走向,为丘陵区。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431.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0.4%,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的丘陵面积1622.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8%;海拔在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8%。
气候
宜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冷夏热,陆性率64%,有典型的大陆气候特征。境内各地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16.4天。降水分布趋势是东西山区多于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少,南部多。历年自然降水状况大致是丰雨年、缺雨年和正常年各占三分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为全省日照时数高值区。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8月,占56%,最少的是2、3月,占36%。年平均气温15至16 ℃,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相差不过0.5℃。气温一般1月为最冷,平均2.6℃,7月最热,平均28℃。
水文
宜城市境内河流,以汉水为主干,构成“扇形状”。汉水以东主要有莺河、落花河、牌坊河、响水沟、南洲河、麻雀河、连江河、黑石沟等支流,汉水以西主要有蛮河、木渠沟、碑河等。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103条,全长1096.3千米,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9条,50至100平方千米(二级)7条,5至50平方千米(三级)87条。境内河流已开发57条,占河流总数的55.33%。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宜城境段,俗称大河,境内河段长59千米,汇纳蛮河、莺河等大小支流十余条。流域面积2113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达12540千瓦,最大洪峰流量达52400立方米/秒,为境内最大河流。
蛮河又称小河,境内河段长63千米,汇纳大小河流24条,流域面积663.6平方千米。
莺河又称南泉河,境内河段长59.4千米,汇纳大小河流23条,流域面积403.9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宜城市境内蛮河又称小河,水能蕴藏量4465千瓦。上游建三道河水库、石门水库等,从南漳、武镇到宜城岛口,修建了百里长渠。莺河又称南泉河,于上游宜城、枣阳交界处建有大型水库—莺河一库,于马头山东建中型水库—莺河二库;下游建有小(二)型水库7座。水能蕴藏量1776千瓦,已开发520千瓦。已利用面积302.6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面积79.6%。莺河一库总库容11950万立方米,莺河二库总库容824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宜城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繁殖,生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农、林、牧、副、鱼等生物资源种类共有1190种,其中:植物910种,动物类280余种。农作物品种313个,粮食品种257个,其中水稻141个,小麦62个,大麦9个,豌豆8个,黄豆12个,其它秋杂粮25个。棉花品种13个,油料品种28个,绿肥6个(以紫云英、苕子为主)。
宜城市野生植物主要有:化香、水竹、斑竹、桂竹、山楂、檀木、棠梨、盐肤木、六月雪、葛藤、紫藤、野葡萄、金银花、杜鹃、牡丹、桔梗、百合、灵芝、麦冬、兰花等。野生动物有70余种、主要有:鸟类32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5种,兽类11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陆生动物5种,分别是:豺、红腹锦鸡、苍鹰、黄喉貂、斑羚。
宜城市属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25种,分别是:狼、黄腹鼬、狗獾、猪獾、花面狸、小麂、华南兔、赤腹松鼠、普通鸬鹚、大白鹭、华东环颈雉、董鸡、珠颈斑鸠、棕腹啄木鸟、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戴胜、大山雀、王锦蛇、乌梢蛇、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湖北金线蛙等。
矿产资源
宜城市境内共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铅矿、铝土矿、磷矿、矿泉水、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矾土、膨润土、砖瓦粘土、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方解石、大理石、云母、氧化铁红、煤、镓、铁、石英砂等20余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12种。主要分布在“两山一线”既东南两山、随南线,已探明的矿石储藏量14亿吨。铜、铅、银多金属矿,储量70多万吨,储藏价值1亿多元;铝土矿,储量800多万吨,居全省第一。硅石,储量达1500万吨,平均品位达98%,属特级矿。次为孔湾覆船山和雷河胡耳硅矿,主要生产硅铁、硅锰等硅质合金;耐火粘土,总储量3600万吨;磷块岩,储量400万吨;白云岩,储量3亿吨以上;石灰岩,总储量2亿吨以上,平均含氧化钙54%以上,属一级品,系中南地区罕见的大型优质石灰石矿;白云母,储藏于孔湾夫子娅的杨坡群片岩中,共有6条矿脉;膨润土,储量37.56万吨,品级Ⅱ至Ⅲ级;矿泉水,出露于板桥上湾张集,被命名为含偏硅酸、锶、溴、氟、硒的重碳酸硫酸至钙镁型矿泉水,日自然溢出量达2200吨,系1987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八大优质天然矿泉水之一。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城市常住人口469417人。
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户籍总人口5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5万人,农村人口30.75万人。全年全市共出生2215人,出生率3.84‰,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8.37。全年死亡人口为3627人,死亡率为7.85‰,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4.01‰。
民族构成
宜城市大部分为汉族人口,少数民族有回、满、壮、苗、黎、瑶、藏、蒙古、土家、锡伯、维吾尔等,以回族为主。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宜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85.19亿元,可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2.81亿元,可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9.64亿元,可比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2.74亿元,可比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核实后的16.7:39.2:44.1调整为15.0:39.1:45.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6%、16.3%、11.8%、9.0%、3.0%、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3419元,比去年增长4.2%。
2023年,宜城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8.4%。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1%。按投资主体划分,民间投资增长31.7%。按投资领域划分,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3%。
2023年,宜城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4.36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亿元,同比增长2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2.9%。财政支出57.3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9.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0.9%、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8.5%、教育支出增长1.0%、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9.3%。
第一产业
2023年,宜城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62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2.6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1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16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5.2万吨,增长0.85%;油料产量7.03万吨,增长4.0 %;棉花产量5966.49吨,增长18.6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37.66 万吨,增长19.2%。
2023年,宜城市猪牛羊禽肉产量8.76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5.05万吨,增长6.8%;水产品产量 3.49万吨,增长4.4%。全年生猪出栏88.51万头,比上年增长6.0%;牛出栏2.92万头,增长8.8%;羊出栏6.34万只,增长4.2%;家禽出笼995.24万只,增长8.6%。
第二产业
2023年,宜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从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5%,制造业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9%。从行业大类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7%,纺织业增长12.3%,电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8%。从产品产量看,饲料添加剂、布、人造板、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8.5%、32.8%、15.0%、48.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2.5%,产品销售率为89.1%,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37亿元,同比增长11.9%。
2023年,宜城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法人企业47家,实现总产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三产业
2023年,宜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07亿元,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2.37亿元,增长15.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43.69亿元,增长11.2%;乡村实现零售额8.68亿元,增长43.9%。
2023年,宜城市出口累计完成41.4亿元,同比增长13.6%。实际利用外资1.99万美元,同比下降99.8%。
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9.14亿元,同比增长9.2%,较年初增加37.0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75.7亿元,较年初增加46.1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8.77亿元,同比增长12.0%,较年初增加35.2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00.25亿元,较年初增加11.09亿元。
2023年,宜城市保险机构数共有19家,实现保费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8亿元,增长24.72%;人身险保费收入4.03亿元,下降9.4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3.24亿元,同比增长28.4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23亿元,增长27.5%;人身险赔付支出1.02亿元,下降30.5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68698人。其中,普通小学49所,在校学生29142人;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24722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793人;幼儿园80所,在园儿童119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5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9%,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63%,高考上省线3715人,上线率99.4%。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有119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城市拥有文化站10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395.34千册。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图书馆以流动图书宣传车为依托,开展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村组、进乡镇福利院图书下乡活动 16次;襄阳花鼓戏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32场,戏曲进校园演出70场,辅导20次,授课20次,共计110场,合计242场;电影公司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2325场;群艺馆举办“灵秀湖北·四季村晚”4场,组织20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送万家活动39场。
医疗卫生
2023年,宜城市有卫生机构324个,其中,医院29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局1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护理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含门诊部、所、村卫生室、防保站)28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19张;卫生机构人员40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92人,执业(助理)医师1289人,注册护士1868个。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2.8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7.7张。
体育事业
2023年,宜城市首次在杭州参加第十九届亚运会,并在赛艇项目上勇夺1金1银;在第十六届省运动会上,在游泳、射击比赛中收获1银3铜;全年在省、市级体育赛事中共取得12金18银28铜的好成绩。
社会保障
2023年,宜城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7.0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人数42.54万人,城镇职工参保人数4.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5.4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11.2万人。年末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811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933人,最低生活保障线(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78人,最低生活保障线(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年。
交通运输
综述
宜城市地处中华腹地,承南启北、连东接西,水、陆、空交通便利。宜城市地处“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的中间节点位置,一条汉江、两条铁路、三条高速穿境而过,汉江、207国道、焦柳铁路、浩吉铁路、襄荆高速、枣潜高速纵贯南北,346国道和麻竹高速横贯东西,5分钟可以进入全国高速路网,50分钟可以到达襄阳火车站和襄阳机场。
2023年,宜城市公路通车里程4134.6千米,其中等级公路4043.17千米,等级公路占比达97.8%,高速公路里程达91.4千米。全市公路货运量170.4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5.7亿吨千米;公路客运量143.03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42亿人千米。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41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9.83万辆,比去年增长1.4%。
公路
襄荆高速与汉宜、汉十、京珠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设有宜城南、北两个出口;207国道、襄钟路纵贯南北,随南路、宜远路横跨东西。
航运
汉江水道穿境而过,5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
铁路
焦柳铁路贯穿宜城,境内有一个客运站和三个货运站,可运直达武汉3小时,到广州、北京、成都、上海等地可朝发夕至,三个货运站的装卸能力都在100万吨以上。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宜城为什么叫宜城,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以水命名的。宜城境内有一条汉江支流,叫蛮河,过去它的名字叫夷水。所以有人说夷啊宜的,就叫宜城了。老李说,不对!两个字字义完全不一样,而且在魏晋以前,“夷”和“宜”读音也完全不一样,夷啊宜的风马牛不相及。
一种观点认为,1976年宜城出土了一枚古印,上面刻着(不是飘着)四个字:汉夷邑君!这是当时的政府大印,所以“夷邑”应该是宜城在历史上的“昵称”或者“小名”,宜城的命名是从这演变而来。老李还是两个字:不对。因为这枚印章是东汉晚期的,跟宜城叫宜城之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且他还通过研究证实,“邑君”是东汉时中央政府赐封给少数民族的封号,这枚印应是少数民族的封君印。
都不对,那对的在哪?结论是这样的:“宜城地名之由来,当源之于美愿和嘉名。所谓宜城,就是赞美宜城这个地方适宜建城,或是适宜建都城。”
文物
截至2022年,宜城市是湖北省十大文物县(市)之一,有文物保护点31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8处、襄阳市级6处、县级157处。
非遗
截至2022年,宜城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84项。
风俗
旧时,宜城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分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政权于一身。建国后,家族组织解体,但农村族间房头意识还存在,按谱取名的遗风还盛行。
宜城人历来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炽茶,陪坐叙谈。客走送于门外,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从背后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阳土音念Kang饭)。现拱手迎送之礼已废,以握手代之。叩饭之俗已不多见,唯劝酒之礼盛过旧时。
旧时,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请长辈、老师、邻里中年长者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为上座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座。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座。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座。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分、年龄需与客人相当。建国后,这些风俗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公职人员、同事之间已无这些讲究。
宜城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建国后,江湖义气有所消煞,“送人情”习俗也渐渐淡化。70年代后期以来,“送人情”之风再度盛行,成为人人厌恶而又摆脱不开的陋习。
地方特产
宜城市有宜城大虾、宜城盘鳝啤酒鸭干炒乳鸽干炒仔鸡、青椒炒笋鸡、韭菜煮鸡蛋、手抓筒子骨腊蹄鱼头锅巴饭腊肉粑粑等。
风景名胜
张自忠将军纪念园景区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景区,是以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地和纪念馆为主体,建成的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区。由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和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组成。
宜城市博物馆
宜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2月,是宜城市属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承担着宜城市的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博物馆新馆总占地面积22544平方米、建筑面积5591多平方米,陈展面积2800平方米,总投资约1700万元,于2010年12月对外开放。201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3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
莱公山谷康养小镇
莱公山谷康养小镇位于宜城市小河镇大冲村。相传,莱公山谷是中国民间传说的二十四孝人物之一、春秋晚期思想家老莱子的隐居之地。2019年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建设4A景点项目,目前建成了坝体火凤凰景观带、四季花海园、玉兰苑农家乐、玉兰苑游乐中心和20套民宿小屋。
著名人物
宋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鄢人。楚顷襄王时(约公元前298年)为大夫。系屈原弟子,是有名的楚辞赋家。一生著有《九辩》、《召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现拟在城南郊腊树村恢复宋玉故宅和宋玉墓
马良
马良:(187年~222年):宜城孔湾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攻吴,派马良至武陵联结“蛮夷”为助,功成,深受刘备器重。
王逸
王逸:宜城人。东汉文学家,安帝元初(约117年)为校书郎,顺帝时为待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很受后世学者的重视。除此之外,尚有赋、诔、书、论及杂文等21篇,《汉诗》123篇。
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宜城孔湾人,为马良之弟。蜀汉大将,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好论军事,为诸葛亮所信任。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命谡督蜀军为前锋。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因其指挥失宜,为张郃所破,失掉街亭。
段成式
段成式:字柯古,唐朝文学家。《下荆南道志》、清同治五年《宜城县志》毕称段成式祖籍山东邹平,后随父徒宜城。家在县南十五里之段家营。段成式少年聪慧,已有才名,又博学强记,对佛理尤通。段成式能文善武,除《酉阳杂俎》外,还有《庐陵官下记》二卷,其它文十一篇,合为一卷。他一生为宦转徙,曾出任庐陵、缙云、江州刺史等职。
王万芳
王万芳 :字季远,宜城王集人。生于1849年,卒于1903年。王万芳才华横溢,一生曾有很多著述和手迹。光绪十一年(1885),王万芳总纂的《襄阳府志》,是襄阳地区自东晋邑人习凿齿撰写的《襄阳耆旧记》到清末为止的20多部府志中的最后一部。王万芳擅长诗词,特别喜欢赞颂祖国的山河,风格颇像李白。他在晚年时作的《襄阳好》十首,对襄阳的古楼、隆中、夫人城、习家祠、万山、庞居寺、岘山、鹿门山等名胜古迹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文字绝妙,读后令人神往。另一佳作《斗方诗》被视为襄阳一宝。王万芳精于书法,尤擅长魏碑。特别是醉酒后的书法更为酣畅潇洒,雄浑挺秀,时与宜都的书法家杨守敬并誉为“湖北二杰”。
梁惠玲
梁惠玲,女,汉族,1962年8月生,湖北宜城人,1985年10月入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湖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荣誉称号
宜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县(市)、基础教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科普示范市、民政工作先进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平安县(市)。2006年、2007、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称号。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
2017年10月,宜城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8年10月,宜城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19年03月,宜城市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2019年10月,宜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9年12月,宜城市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4月14日,宜城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0年10月,宜城市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4月,宜城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2021年9月,宜城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1年11月,宜城市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命名公示名单。2021年11月,宜城市(襄阳花鼓)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6月,宜城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09: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