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方法
小说写作技巧是指小说的写作方法。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
主要方法总结
一、铺垫和伏笔
任何事件的产生,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条件,设下原因和前提条件就是为后面事件的产生做铺垫
写小说要先产生好点子,然后再想这个好点子在剧情中发生,需要做哪些铺垫(所需的原因和前提条件),然后去写铺垫。
巧合变因果,就要用铺垫或伏笔:
小说中,巧合写的太多,读者感觉很假,如果用因果的形式(原因产生结果),就会显得自然而然。铺垫就是先制造原因,从而引发后面的结果,这样结果就不用以巧合的形式出现了,从而把巧合变成了结果。
铺垫示例:男主角路上碰见坏人,而一个武林高手正巧经过此处,帮助了男主角,这样写,读者感觉怎么这么巧。应该改为铺垫的形式:男主角去看武林大会,武林高手也要去参加武林大会,这就是铺垫(设置前因),那么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前因产生的后果),而不是巧合。
伏笔示例:女主角小时候遇到树下画画的男主角,于是男主角教女主角画画,从此女主角爱上了画画。两人分开数年后,男主角和女主角在绘画班相遇,看似巧合,又是曾经注定的。
铺垫和伏笔用法相似,但稍有区别:铺垫比较明显(因果关系明显),而且铺垫与事件的间距较小(原因很快就会产生结果)。而伏笔比较隐蔽(因果关系不容易看出来,要仔细分析才能得知),而且伏笔与事件的间距较大(因果关系就更不易看出了)。
推动剧情发展有两种方式,顺着情感欲望去写是主动方式,用于写幸福的顺境。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是被动方式,用于写不幸的逆境。幸福的顺境中,就已经开始为不幸的逆境做铺垫和伏笔,因为不幸不是在发生时才存在,只是读者还感觉不到。人生就是幸福的顺境和不幸的逆境相互交替变换的过程。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必有阳光,而且还会多出一道彩虹。当然,角色在不幸的逆境时,也可以设铺垫和伏笔,那样就是雪上加霜,使事情更糟。
二、剧情发展的推动力
(1)主动:内心情感的自发表现,满足需求和欲望。
心怀美好、痴情,就会自发主动、自然而然的产生美好、痴情的言行,而不是为了什么目的。满足需求和欲望,也会自发主动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就有事可写,这样剧情就会向前发展。
(2)被动:解决问题和危机,矛盾冲突。
问题或危机来了,不得不解决,这就有事可写了。
故事发展是起伏的:平静的生活过久了,问题或危机就会出现,解决问题或危机,重获平静的生活,过段时间新的问题或危机又来了。小说中,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必有阳光。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方向是前进的。如果没有曲折,而是直线过程,故事很快就结局了,曲折能让路变长、变远,也就是能增加文章的内容。
矛盾冲突:
1.哲学上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因为有矛盾,就要矛盾斗争和化解矛盾,从而要做很多事,这就有东西可写。
2.常见的矛盾冲突:情感冲突(例如爱情竞争)、利益冲突(利益斗争)、观念冲突(两人想法不一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欲望与阻碍的冲突、内心的矛盾冲突(例如男主角在女主角和女二号之间难以做出抉择)。
3.维持矛盾(设置阻力来拖延矛盾):有些读者看小说,替主角着急,希望矛盾赶快化解,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小说也就结局了,所以要维持矛盾,使矛盾不要轻易化解。因此对于作者而言,既要构思怎样化解矛盾,又要构思怎样维持矛盾。很多小说,爱情成功了,故事也就结局了,所以不要让爱情轻易成功,要设置阻力(矛盾斗争)。
4.平衡矛盾双方
在竞争中,如果矛盾一方完全胜于另一方,就没有竞争可言了。所以矛盾双方要各有所长,用各自的优势去竞争。例如男主角追求女主角,女二号追求男主角。女二号虽然在爱情竞争上占劣势,但是女二号更积极的接触男主角,并善于讨好男主角,而且女二号实力强,在男主角危难时,能帮助到男主角,这样女二号才有和女主角竞争的余地。
也有不平衡的矛盾竞争:女主角爱男二号,而男主角一直不知道。后来知道时,便心情沮丧和绝望。女二号则趁机追求男主角,这时是男主角对女主角爱情最动摇的时候。再后来,要发生一件事,让男主角看到希望。例如女主角得知男二号爱的是其她女孩,男主角也知道此事后,便看到了希望,于是冷漠女二号,而去追求女主角。这种不平衡的竞争中,男主角就很被动,完全依赖男二号的放弃。
三、叙述顺序
第一,先后顺序:顺着时间和事件的因果,由前往后的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第二,倒叙:回忆过去。
回忆不要写得太多,因为读者并不喜欢看太多的回忆,而喜欢看剧情怎么向前发展,想知道结果怎样。
回忆中的回忆:从相册的照片,回忆到过去。在过去的生活中,又从另一张照片回忆到更早的过去。
第三,插叙:插入支线剧情(配角的故事),用于辅助主线剧情。
或者插入角色的梦境或幻想。角色做梦时,实际生活并没有向前发展,所以不是先后顺序。
第四,并叙:分叙同时发生的事,这种用法较少。
发展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关系阶段:陌生人-认识的人-好朋友-恋人。
好朋友阶段和恋人阶段之间可以有个过渡阶段:表面上是好朋友,而彼此心里已有爱意,只是还没有表白。
阶段可以倒退,有些恋人关系,最后降为好朋友关系,例如男主角和女二号就是这样的结局。
四、明线暗线的交织
明线是指剧情的发展变化,是可以直观看见的外在事物,而暗线是角色内心情感的发展变化,需要分析才能得知。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明线是物体的发展变化,而暗线是物体所寓意的情感变化。想用一个人的生活来反映一群人的生活时,明线是主角的个人生活,暗线是反映出与主角处境一样的一群人的生活。总之,明线就是直观明显看到的事,暗线是需要分析才能看到。
五、吸引读者看下去
小说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简介和精彩的故事开头,否则读者看了故事简介或故事开头,觉得没意思,就不会继续往下看了,那么后面写的再好都没用。
故事开始,为了吸引住读者:第一,亮点可以提前到开篇。第二,设置悬疑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第三,让读者有所期待,这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们看电视剧,到了睡觉时间,还是继续看下去,因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实现。一个期待完成了,就要创造下一个期待,始终吸引住读者。
六、描写
(1)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
样貌(年龄、相貌、表情、体型、穿着、携带)。
身份、状态(状况)、特长和缺点。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设置一个能和主角谈心的人),以及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侧面描写)。3.作者描述主角的心理(正面描写)。4.读者自己去体会主角的心理(省略描写)。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貌和身份。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状态。
(4)生动、细腻的描写:
例如:“一男一女撑着伞,在雨巷中行走。”改为生动、细腻的描写:“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巷中,有一对男女,同撑着一柄浅蓝色小伞,在湿滑的路面上蹑足而行。那男的一手撑伞,一手搂住女人肩头,只将半个身子探进伞内,另半边却任凭风吹雨淋,湿漉漉的衣服紧贴着后背。”
增加细腻:
1.人物描写都用上:语言、动作、心理、状态、样貌、身份、姿势和空间位置
2.五官感觉都用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能增加细腻。
3.修饰词都用上:名词前多加形容词(例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归属)来修饰名词,动词前多加副词(例如程度、频度、方式)来修饰动词。
小说的节奏:如果写的很细腻,而且各种描写都不省略,小说字数也会大幅扩增,但是小说的节奏就变慢了,显得很啰嗦。例如原本一件事一千字说完,变为两千字说完。少写读者认为很不重要,想要跳过去的内容。
(5)小说中有些描写,无法直接做成影片。
1.作者抽象的概括:作者写角色“他一天忙得很”是生活描写,但是这句话是抽象的概括,而不是具体的描述,所以在影片中没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小说人物说他自己一天忙得很,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制作出来。
2.作者描述角色的身份和状态:小说开头写“他是一个老师”,可是影片开场,他走在街上,谁知道他是干嘛的。作者写角色“他现在很穷”,这句话也没法直接制作出来,要从角色言行中表现。
3.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作者描写角色“其实他内心郁闷。”这句话是内在表现,影片中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别人说角色郁闷,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在影片中制作出来。
4.很多文学式的修辞渲染无法制片,例如“忧伤开满山岗”,在散文里是个好句子,但是在影片里,完全无法制作。
七、抒情和融入
(1)抒情:
小说是用深爱、深情、真情去写的。小说的内容形式就是抒情,而写作技巧只是辅助。
海明威说:“只要别人不打扰你,随你一个人去写,你任何时候都能写,或者你狠狠心就能做到。但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你爱的时候。”
直接抒情:直白的话语,例如我爱她。
间接抒情:人所做的事,来体现自己的情感,例如为爱付出。以及委婉的话语和托物言志(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现人的情感)。
(2)融入:
演员要求入戏,就是完全把自己当成戏中角色,而忘记现实世界的自己。作家和读者也要入戏,完全融入在小说世界里,找到身临其境的、真实般的体验感。
小说内容生动、细腻,容易使人身临其境。小说内容要自然和日常的口语化,如果用文学式的修辞渲染(例如忧伤开满山岗),读者会觉得脱离现实。
八、支线剧情
支线剧情都是辅助主线剧情的,对主线剧情没有作用的支线剧情,就没有意义。支线剧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线剧情不能写的太多,否则喧宾夺主。
(1)配角做的事(支线剧情),帮了主角:
例如:除妖师(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里。设个支线剧情做铺垫:两个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后再回到主线剧情:除妖师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个村民告诉除妖师妖怪在哪。这样配角给主角提供信息,帮助了主角。
(2)配角遇到麻烦事(支线剧情),需要主角去帮忙:
例如:配角住宾馆,忘带钱了,只好打电话叫主角去帮忙。
(3)配角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支线剧情作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进入客栈,被妖怪吃了,随后除妖师(主角)进入客栈。这样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栈的情况)。
(4)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让配角说主角怎样,也就是用配角来体现主角。
例如:配角们聚在一起,谈论对主角的看法,或主角的行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5)主线剧情可以引出支线剧情,支线剧情也可以引出主线剧情:从一个人物(配角)引出另一个人物(主角),从一个故事(支线剧情)引出另一个故事(主线剧情)。
例如:几个配角去看表演,路上谈论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们到了剧院,主角就登场了。随后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九、悬疑和意料之外
第一,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1)从悬疑到真相:先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逐渐揭开谜团。
(2)从真相到悬疑:先说真相,然后回忆悬疑到真相的解谜过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说一半,留有悬疑,要想知道真相的另一半,就要继续阅读。或者先把最终结果说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终结果,剧情的当前阶段还无法确定下来,要等剧情发展到最后,才能确定下来。
第二,意料之外,给读者惊奇:
卓别林有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
编剧时,要让读者意想不到,就要先要迷惑和误导读者,让读者偏离真相,然后再说出真相,让剧情大反转。
作者刻意迷惑读者,并把读者向错误认知的方向引导,然后剧情忽然大转折,产生真相。读者这才知道,之前被作者迷惑,并刻意引导到错误的认知。作者也可以设置一个配角,说一些话,刻意迷惑主角,这样也就迷惑了读者。
故事开始时,有的反面角色被读者当成正面角色,而正面角色却被误会成反面角色,这就是一种迷惑。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大反转。
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不要荒诞。
十、悲剧
两个学生相爱了,哪一种是最美好的爱情?第一种:轻易就得到她,然后在一起生活。第二种:女孩父母搬家到外地,男孩每到周末放假,就坐着火车去看她,两人经过很多艰辛,最终走到一起。第二种才是最美好的爱情,而第一种爱情,轻易得到就不知珍惜,爱着爱着就淡了。可见真正的美好和苦难是关联的,这就是悲剧的作用。
很多事物是相对而言的,有了差异对比,才能深刻体会和珍惜。例如经历人生的寒冷,才能深刻体会和珍惜人生的温暖。难以得到和容易失去,才懂得拥有的可贵,并珍惜拥有。
人生的危难还能检验人心,因为患难见真情。自己人生得意时,身边总是一群朋友,但是此时不知朋友对自己的情谊是为了巴结利用,还是真心真意的。只有当自己患难而贫困潦倒时,才能看清谁会留在身边,谁早早就跑了。很多女孩嫁给男孩是为了钱,是为了过日子,而不是因为痴情,所以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真正的爱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表现一个角色好,不是光靠作者说他是一个好人,而要用角色的行动来体现他是个好人,“患难见真情”就是个好机会。
序言
小说是什么?理论上的定义是: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而作家们对小说有着自己的认识,如贾平凹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这四类小说各有不同的要求。如短篇小说,它的篇幅和容量比较短小,一般两万字以下,两千字以上。人物集中,故事单纯,结构紧凑。往往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性只写鲁迅狂人日记》、《风波》、《祝福》等。再如微型小说,它的篇幅更短,一千多字,几百个字甚至几十字。情节单一,人物很少。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寓有褒贬或哲理。如日本现代作家星新一的《宝子姑娘》和我国当代一些作家的微型小说作品。
作品介绍
怎样写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文学史表达方法对眼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 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阿·托尔斯泰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选材
(一)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二)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形式特点,要求作者不能象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就象是横着锯断一棵树,察看年轮可以知道树龄一样,短篇小说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窥见整个人生。鲁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了在短篇小说中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写作短篇小说时,都是选取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为题材的。因此,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王蒙生活事件
(三)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深刻。当代小说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
主题提炼的程度。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 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学价值也就更高。所以说,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想观念、文化背景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中国华侨出版社科学研究中对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创作过程比较分析生活的体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而在构思时、写作中,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画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感受先行。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
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炙人口。可以 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 修》。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 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 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对待微型小说的特点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 争取在理论指导下站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实践,二要灵活运用,甚至不去联系,让它们在潜意识
要点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 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 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 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 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双关落果》, 老门卫退休后门口都管
▲采用其它文体和艺术体裁的特长。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
欧·享利亮底牌。这种结尾, 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 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
小说人物
第一种,以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为主,加以概括、想象和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个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对黑暗社会的 多方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 个艺术典型
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这种作品中的典型人 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为困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小说作者是 必须掌握这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 以上两种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同时运用,即可以用一种方法塑造 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种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刻划小说人物注意
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项主要活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 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真实人物的特点。只要他了解他们透彻入理,只要他们是他的创作 物,他就有权要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说明:小说人物由于是作者展开想象、通过虚构创造 的,因此他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学习小说写作,不能不首先明白这个问题。
艺术构思塑造着人物,但人物却对作者保持着相 对的独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进行艺术构思,修改自己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来站起来, 是典型又是个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来站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 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做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这时候,他常 常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的笔就只好顺 着人物自身的行动进行写作。当然,这种情况是只有在进行认真、深刻的艺术构思后才会出 现,草率从事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三)小说人物的个性特征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在小说写作中,细节描 写对人物的个性化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真实的典型的细节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 言方面的,或者是心理活动方面的,以及其它方面的。作家刘真
学习小说写作,一定要下功夫寻找这样的细节--看似无所谓却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因 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由许多适当而具有力的典型细节来完成的。唯有把许多有典 型意义的细节有机地贯串起来,组织起来,才能达到从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性格的目的。
另外,有的作者还常常通过写人物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这种人物小传对作者掌握人物性 格有一定帮助,初学者也可在习作小说时采用。
构思故事
然而,初学写作者必须了解,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小说的 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 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 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 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提炼的加工改造, 就是情节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炼出的主题,从人物性格出发虚构故事情节, 这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 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在写作时,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人物表艺术效果。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或给人以人生哲理章回体小说那样去叙写,也可以像书信那样去叙写;可以连贯 性地叙写,也可以间断性地叙写……应该看到,短篇小说的叙写是十分自由的。
构思注意
概括叙述出来。这 种叙述的灵活性正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对重要 性。从某个角度上看,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既然每一 篇故事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都需要一种特殊的计算时间的方法,那么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是 非常重要的。
(二)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写中,小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把时钟拨快,有 时把时钟拨慢,有时把指针倒回或拨前,但是,没有一个作者能全然不顾时间的顺序。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时间性
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1:22
目录
概述
主要方法总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