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焦虫病也叫
巴贝斯虫病或
梨形虫病(Piroplasmosis),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
高热、贫血、
黄疸、
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奶牛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血液原虫病,对奶牛危害大,
死亡率高。
病原体是叫
焦虫的
原虫。其中有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它们分别在牛的红细胞和
网状内皮系统进行
无性繁殖。
蜱是
中间宿主,焦虫在它的体内能进行
有性繁殖,所以此病是由蜱进行传播的。蜱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焦虫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
是一种吸血的
体外寄生虫,其生长、发育分
虫卵、幼虫、
若虫和成虫等四个变态阶段。当雌蜱吸食病牛血液时,当寄生在红细胞中的焦虫随血液吸入蜱体内而发育,繁殖并可经蜱的虫卵传给下代幼蜱,在幼蜱的唾液细胞里发育到
感染阶段,当幼蜱
饮食健康牛血时,将焦虫接种到牛体内,在牛的红细胞内继续发育繁殖而引起病害。
该病呈地区性和季节性流行,蜱为中间媒介,多发生在7~9月份,以2岁内的牛发病最多,但症状轻,很少死亡,成年牛
发病率低,但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特别是高产牛和妊娠牛。引进牛不经检疫或经配种,常引起本病流行。
该病的潜伏期为8~15天。成年牛多为急性经过,病初
体温可高达40℃~42℃,呈
稽留热。
食欲减退,
反刍停止,呼吸加快,
肌肉震颤,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一般在发病后3~4天出现
血红蛋白尿,为该病的特征性症状,
尿色由浅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贫血逐渐加重,病牛出现
黄疸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含有粘液及血液。孕畜多流产。
(一)治疗对初发病或较轻的病牛,药物治疗;对重症病例,同时采取强心、补液等对症措施。药物:锥黄素,阿卡普林,
台盼蓝等。
【经验总结】对危重病例采用耳
静脉注射,效果极佳,一般用药三次,病畜体温降低,食欲恢复,维持用药5-7天,即可消除体内虫体,使病畜完全康复。
(二)灭蜱阻断传播,有计划、有组织地消灭牧场及牛舍的蜱。可用
蝇毒磷水溶液喷洒或药浴。
(三)定期药物预防,对于放牧牛或新引进牛,以及本地有流行的,在发病高峰期,每隔15天用强化
血虫净
预防注射1次,按2毫克/公斤体重,配成7%溶液,
肌肉注射。
1、牛体灭蜱:夏秋季节,可喷洒1%
敌百虫液。在蜱大量活动的时期,每7天处理1次。此外,要消灭牛舍地面、墙壁、食槽等缝隙中的蜱,可喷洒敌百虫,然后用水泥抹上缝隙。
2、化学药品预防:对在不安全的牧场上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开始时,每隔15天用贝尼尔预防注射1次。每公斤体重0.002克,配成7%的水溶液,作臀部
肌肉注射。
3、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改良牧场,或进行农业垦荒,消除无用的灌木丛林和高草,破坏蜱的滋生环境,或捕杀蜱的幼虫和
若虫的主要
宿主——鼠类。